以下为《李某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导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学案
围底中学: 李某某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体裁、写作背景。
2、掌握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把握课文对雪景的描写,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朗读并背诵全某某。
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岑参, 唐代最典型的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某某”。作者两次出塞,从军西北十余年,熟悉边塞生活。岑参多以诗人的敏感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景象,表现边防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进取精神。
2、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
3、边塞诗:多描写边地征战生活,边疆奇特风光及当地的生活习俗; 反映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和其他问题为题材的诗歌。高适、岑某某“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其中以岑参诗歌艺术成就最高。
课前预习案:
给加点字注音。
岑参( ) 白某某( ) 散入( ) 狐裘( ) 锦衾( )
冷某某( ) 瀚海( ) 阑干( ) 琵琶( ) 羌笛( )
风掣( )
2、能按照诗歌的朗读要求诵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节奏,有感情)。
课堂探究案:
任务一:请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瀚海雪景图,并尝试用以下句式来分享你独特的感受。
我认为诗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得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可从字词、修辞、画面、情感、表现手法分析)
示例:
我认为诗句中“北风卷地白某某,胡天八月即飞雪”写得好,原因是: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力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3、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某某。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某某。
任务二: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任务三:有感情朗读第二部分——风雪送归图,请找出送别地点转换的词语,并体会当时气氛或作者感情?
任务四:假如你就是诗人,面对“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某某”的情形,你会对友人说什么?请写出你的心里话。
课堂小结:
1、(1~4句)__________________
2、(5~8句)__________________
3、(9~10句)_________________
4、(11~18句)________________
巩固训练: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 , 。
2.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 。
3.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 。
4.格调高昂,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向远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句是: , 。
5.描述雪天奇寒难以忍受的诗句是: , 。
, 。
拓展延伸:
你还学过谁写的送别诗?
你还学过谁写的边塞诗?
课后作业:
I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围底中学:李某某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体裁、写作背景。
2、掌握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把握课文对雪景的描写,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朗读并背诵全某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把握课文对雪景的描写,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奇”为切入点,把握诗歌的内容;从“情”出发,体会作者惆怅之情;鼓励学生个体感悟,小组合作,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具准备:图片,多媒体,ppt课件。
六、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人生发出这样的感慨。自古以来,离愁别恨就一直是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因此也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请看大屏幕,你能根据画面的内容说出相关的送别诗句吗,(屏显送别画面和诗句)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到大漠边关,与诗人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感受一下他们的深情厚谊。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边塞诗
1、作者简介:
岑参, 唐代最典型的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某某”。作者两次出塞,从军西北十余年,熟悉边塞生活。岑参多以诗人的敏感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景象,表现边防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进取精神。
2、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
3、边塞诗:多描写边地征战生活,边疆奇特风光及当地的生活习俗; 反映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和其他问题为题材的诗歌。高适、岑某某“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其中以岑参诗歌艺术成就最高。
(三)检查课前预习案:
1、给加点字注音。
岑参( ) 白某某( ) 散入( ) 狐裘( ) 锦衾( )
冷某某( ) 瀚海( ) 阑干( ) 琵琶 ( ) 羌笛 ( )
风掣 ( )
2、能按照诗歌的朗读要求诵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节奏,有感情)。
3、(1)从题目中能看出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这首诗可以分为几部分?怎样划分?生回答,师点拨:通过“送”字,知道这首诗写送别,“白雪歌”就是“歌咏白雪”即咏雪。所以,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咏雪部分前 10句送别部分后 8句板书(一):咏雪送别
(四)课堂探究
任务一:请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瀚海雪景图,并尝试用以下句式来分享你独特的感受。
我认为诗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得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可从字词、修辞、画面、情感、表现手法分析)
示例:
我认为诗句中“北风卷地白某某,胡天八月即飞雪”写得好,原因是: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力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3、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某某。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某某。
任务二: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任务三:有感情朗读第二部分——风雪送归图,请找出送别地点转换的词语,并体会当时气氛或作者感情?
任务四:假如你就是诗人,面对“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某某”的情形,你会对友人说什么?请写出你的心里话。
(五)课堂小结:
1、(1~4句)__________________
2、(5~8句)__________________
3、(9~10句)_________________
4、(11~18句)________________
(六)巩固训练: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 , 。
2.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 。
3.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 。
4.格调高昂,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向远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句是: , 。
5.描述雪天奇寒难以忍受的诗句是: , 。
, 。
(七)拓展延伸:
你还学过谁写的送别诗?
你还学过谁写的边塞诗?
以上为《李某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导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