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建构主义在教学中泛化应用学习笔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泛化应用的七宗罪
【最终结论】
建构主义是一种伟大的学习理论
对于描述学习的发生非常之到位
对于指导教学也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说到底它是学习理论
不是教学理论或者教与学理论
并不是教与学闭环
因此
不能把这种学习理论泛化
凡事都提建构
每门课都讲建构
从头到尾把建构主义泛化应用
这样庸俗地泛化
这样没有边界的泛化
其结果只能是“伤害”这种理论
【引子】
对比两种场景
第一种场景
几十位来自边远省份的院校一线教师
集中在省会进行教学法研讨
大家都不懂得如何有效教学
也都缺乏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教学法知识
但是其中有人懂得如何组织大家讨论的行动学习技能
大致就如下的方式进行
A.你遇到什么问题,说一下问题情境
B.大家说一下这个问题如何认知、如何解决
C.大家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D.大家觉着这个解决方案对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这样呢
开会一周
学员们每天都是这样学习 讨论过来
那么进行对比的
第二种场景来了
第二种场景和第一种就一个区别
那就是多了6、7位内容专家
专家1:讲解五星教学原理
专家2:讲解合作学习策略
专家3:讲解增强学习体验
专家4:讲解如何教学评估
专家5:讲解如何撰写目标
专家6:教育心理学及应用
专家7:课堂常见问题及归因
等等
A.每天专家输入两个小时
B.大家输出自己对于理论的理解
C.两两搭配完成每种理论下的设计作业
D.全班展示,互相点评
E.思考其教学中的价值和解决的问题
对比下来
大家可能明白了吧
上面两种场景
都是用了建构主义
情境
协作
交流
意义建构
诸要素都有
但是
第一种场景是没有考虑到教的建构主义应用
第二种场景是考虑到教的建构主义应用
其效能对比如何
相信大家心中早有定论
一言以蔽之
建构主义就是学习论
不是教学论
就像人两条大腿
你只强调其中一条大腿
乃至只用一条大腿
你是跑不快的
当然我必须强调
建构主义强调的情境
太有道理了
因为情境是富线索、多线索
无论对于激活还是迁移
都是极有意义的
建构主义强调的协作
太有道理了
因为社会交往促生了意义
社会交流促进了理解
社会交流促进了新旧知识联结
建构主义强调的交流
太有意义了
师生之间就是要对话
这个没啥好说的
建构主义强调的意义生成
太有道理了
意义生成就是形成知识的个人版本
大脑也只关心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
我说
对于内化学习所得
对于外化表达学习所得
建构主义当仁不让
但是
如果无限泛化它的价值
那就适得其反
所以今天我用了一个很有噱头的题目
也是通过一家之言
引起大家的思考
当然 我的水平有限
观点可能不对
但是不影响我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泛化应用的七宗罪】
第一,贬低了教的作用和价值
第二,误导为完全自由地建构
第三,不能周全教与学的事件
第四,没有顾及内容本身特点
第五,不易确定教学逻辑起点
第六,忽视了学习过程渐进性
第七,影响评估的层次性设计
【第一】贬低教的作用和价值
如果把教学分成两部分
教与学
前面说了
建构主义对于学的意义很大
很重要
这个不再赘述
但是
如果是从头到尾都提建构主义
那么很容易干涉教
教师们会这么想
我教的不重要
学生如何认为的才更重要
那我直接让他们学就是了
其实
这就完全做了
教非常之重要
因为学习是在观察和模仿中产生的
教师的讲解和演示都是极其重要的
当然
建构主义启发我们在教的时候
要从学生熟悉的出发
要从具体的情境出发
要重视实物的作用
要重视案例的线索
要重视表征的刺激程度
对于教是有启发的
但是
教
就是教
老师的一个重要的职责
就是把概念和案例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决问题,是运用支架技术的一个例子。
05.能够帮助学生穿越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的支架技术,包括提示、建议、检查表、示范、奖励、反馈、提问等等。
06.Mark Tappan提出了四元模型,就是示范学生所期待的行为,与学生建立对话、练习、肯定等。
参考文献
教学中的心理学(第14版,套装上下册)(跟心理学家学当老师,将心理学融入教学)
(基于心理科学,关注教学实践,风靡50年、高达第14版)
作者:[美] 杰克·斯诺曼(Jack Snowman),里克·麦考恩(Rick McCown)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学会找内应:用外部经验来促进学生理解内部概念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建构主义在教学中泛化应用学习笔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