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疫情防控你知我知》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疫情防控你知我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应知应会知识汇编
一、诊疗常识
1、怎样可以灭活新冠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2、新冠病毒肺炎的潜伏期是多久?
新冠肺炎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
3、新冠病毒肺炎的传染源是什么?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
4、新冠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可能;
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冠病毒,应当注意其对环境污染可能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5、新冠病毒肺炎的易感人群是什么?
人群普遍易感。
6、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预防与控制的防控策略是什么?
内外同防、医患同防、人物同防、“三防融合。”(人防、技防、器防)
7、什么是“四类人员”?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发热症状患者、密切接触者。
8、“四早”措施包括什么?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9、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重点机构”指哪些?
指容易暴发聚集性疫情的机构,包括医疗机构、儿童福利院、养老院、护理院、监机构管场所、学校、托幼机构、培训机构等。
10、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重点人群”指哪些?
新冠病毒暴露风险高、传播风险大、抵抗力较低的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移民、海关、市场监管系统一线人员,警察、保安、环卫工人、保洁员,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快递外卖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水电煤气等工作人员,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孕妇、儿童、伤残人士等人群。
1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特定人群”指哪些?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从事病例(确诊、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转运、尸体处理、环境清洁消毒、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卫生检疫、进口冷链货品生产搬运销售等工作的人群。
二、预检分诊应知应会
1、红、黄、绿三色健康动态码分别代表什么?
绿色:未见异常或已解除医学管理措施的人员,可以通行;黄色:中高风险地区来本地未满14天的人员,建议观察;红色:未解除医学管理措施、确诊未出院、疑似未排除等人员,建议隔离。
2、新冠疫情标本如何送检?
标本采集后应当尽快送往实验室,标本采集后室温(25℃)放置不宜超过4小时,应在2-4小时送到实验室。标本转运箱封闭前,应用75%酒精或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用双层密封袋密封后,放置于生物安全转运箱内。
3、预检分诊怎样闭环管理?
对入院人员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提醒戴口罩”,发现发热或中高风险地区患者做好登记,专人引领至发热门诊,排查后方可进入其他诊区。
三、发热门诊应知应会
1、新冠病例确诊的首要标准是什么?
新冠核酸检测阳性。
2、新冠疑似病例诊断标准有哪些?
流行病学史:
(1)14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居史。
(2)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
(3)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4)14天内在同一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了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临床表现:
(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冠相关临床表现。
(2)具有新冠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流行病学史1项+临床表现2项;无流病史,临床表现3项;未接种新冠疫苗,IgM抗体阳性+临床表现2项。
3、新冠确诊病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
对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应在2小时内通过CDC进行网络直报。
3、患者、探视者、陪护人员怎样管理?
患者:非急危重症需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能进入病区,病情允许应规范佩戴口罩;急危重症应安置在隔离病室,并急采咽拭子(用核酸快检试剂);待核酸结果阴性后,视病情转入重症或普通病室。
探视者、陪护人员:原则上不安排探视、陪护。确需陪护的,除外入境人员、中高风险区域所在县、市、省、除外,应某某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4、病区怎样进行封闭式管理?
住院患者不得私自外出,充分告知;未进行核酸检测的陪人一律不得进入病区;病区内不允许接诊门诊患者;规范陪人证、腕带发放,患者出院时必须上交腕带、陪人证等。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疫情防控你知我知》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