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观后感

本文由用户“vunal”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11-11 14:10:00 举报文档

以下为《《黑客帝国》观后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马克思原理读书笔记

191192班

*** 王晨扬

《黑客帝国》观后感

*** 王晨扬(原名王某某)

《黑客帝国》三部曲是我最爱的经典科幻电影之一,抛却片中基努李维斯的精彩表演、使人热血沸腾的武打镜头以及子弹时间等让人大呼过瘾的元素,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新奇的脑洞、对究竟何为真实的自我意识以及人机共存关系的解读。而这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便是我今天要重点探讨的。

首先,我还是解析一下这部烧脑电影。“矩阵”、“母体”、“锡安城”、“人机大战”……在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用一堆玄之又玄的名词构造成的冷峻世界中,观众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样子。一个数字化的虚拟世界,人类的大脑连接到母体,所有的意识活动都在这里进行,而真正的本体早已被抛弃,成为给机器供电的电池。这里出现的大脑数据上传云端的创意给后来诸如《黑镜》、《西部世界》等很大的启发作用。而在这个井然有序的虚拟世界中,少部分人类因自我意识而觉醒,他们逃脱母体束缚,回归真实世界并建立了锡安城,由此展开了经典的反乌托邦战争。片中主角尼奥便是这少数人之一,他加入了人类反抗组织,在墨菲斯的训练下,渐渐成为了一名厉害的“黑客”,并通过一步步的探索发现了自己救世主的身份。在三位黑客尼奥、崔妮蒂和墨菲斯一次次进入母体寻找击败矩阵的方法的同时,尼奥也通过和先知与构架师的交谈,慢慢解开了这个世界真正的运行规律。而《黑客帝国》的世界观中映射的哲学思考是我觉得最精彩的部分。

1、存在主义

假设拿到红色药丸和蓝色药丸的不是尼奥,而是让·保罗·萨特、阿尔伯特·加缪、马丁·海德格尔,那么他们会如何选择呢?很显然,这三位存在主义大师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母体,进入真实的荒漠。也许那里令人痛苦,但毕竟还原了存在的真实。按萨特的观点,唤醒前的尼奥只是一种自足的存在,比如桌子;唤醒之后,才成为自我意识的存在,即人,能够为自己的选择和存在负责的“人”。

存在主义追求绝对自由,终极解放,自由选择。呈现疏离与荒谬,控诉/反叛一切传统习惯,只有对一切尘世存在的悲惨、无意义彻底确信,才有可能透视出一种从废墟中升起的通向拯救王国的远景。而幻灭、荒谬、无望、虚无的“废墟”感,就是一种赎罪的过程,恰如“弥赛亚”来临之前的阵痛。上帝存在与否并不是真正的问题,人所需要的是去重新发现自己。所谓“存在先于本质”,意思就是人首先存在着,在这个世界上遭受各种波折,而后才能界定他自己,这一过程和尼奥的觉醒经历如出一辙。

2、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依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也就是说,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你看石头,可以看出地球年龄。所以马克思的说法是时间是对空间变化的刻画。但如果真的存在《黑客帝国》中的虚拟世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便成了谬论。问题在于,我们无法肯定自己就生活在现实的物质世界中而非虚拟世界,所以也便无法判断物质与意识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试想如果没有生物,这个世界有时间概念吗?如果没有生物,世界根本不存在。伟大的科学哲学家笛卡儿曾试图建立起一套坚固的方法论基础,他的巨著《沉思录》其实就是“对第一哲学的冥思”。笛卡儿着重思维的精密性,不信赖感性经验,认为只有理性思维才可靠。他从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出发,扫除自己的成见,要寻求一个最可靠的命题作为起点,然后进行推论。他发现,最可靠的事实就是:他自己在怀疑;因此,心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而身的存在则须推论出来。于是有了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他认为观念的起源有两种,一是来自感性经验,一是天赋的观念。他对天赋观念更重视,他认为自我、上帝、时间、空间、完善、无限、几何公理之类的观念都只有是天赋的。笛卡儿还提出了著名的身心交感论,即物质的身和非物质的心能够互相影响。记得《黑客》中尼奥的疑虑吗?“如果我死在那里怎么办?”“灵魂死去,身体也将不复存在。如果我没有感觉与思考,那么世界并不存在。从表面上看,世界是物质的。但那个世界只是观念中的世界。没有谁可以完全把握任何东西。空间也是也是由于感知,没有感知,空间这个概念就不存在。所以物质与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应该是人类永恒探讨和探索的问题。

3、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机器与人的关系在影片里被推到极端境地,母体里人类被迫活在幻觉里,被机器控制。但是后来议员说了几句话,锡安难道不是也被机器控制?到底是什么是控制?你用电脑还是电脑用你。就像现在,你觉得自己用的是电,可是突然停电许多年你什么感觉?现在科学的发展让人感觉恐惧,只注重科技所带来的享受,依赖科技所带来的便利,人类已经忽略了被机器控制的危险。?此外,人工智能是否能产生意识的起源,当机器人比人类还有人性时,人类该何去何从。就如同电影中火车站里的夫妇,他们对女儿的爱是程序的进化;就像尼奥最后的选择,这是人工智能自我意识的体现。相比之下锡安城的人类还在相信宗教与神明的指示。这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经典科幻电影《银翼杀手》,当仿生人的人性面越来越大,而人类却日渐丧失人性与道德时,阴暗的赛博朋克世界将何去何从。

4、阶级斗争

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而这部电影里,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机器和人类斗士。人类反叛军奋勇抵抗机器,到电影的最后,是一个理想化的结局:母体和锡安城共存、不再有bug与病毒,也不会出现阶级斗争,世界和平共处。

5、真实还是虚幻,唯物还是唯心

尼奥在母体中生活,后来在人类反抗组织带领下觉醒。在母体里人们感觉非常真实,就像现在的我们。如果说在母体里的世界中,就如同信奉唯心主义的人,而在锡安城,信奉唯物主义才是正确的。那我们现在的生活难道就真的是真实的吗?从电影里来看,这不过是神经对外界的反应,如墨菲斯所说:“什么才是真?你怎么定义真?如果你说的是气味,视觉,那么所谓的真不过是一连串大脑翻译的电脉冲。”就像母体里,从空中坠下,现实中的人也会死。人的感觉未必是真实,在虚拟现实里,也能得到完全真实的感受。其实电影看完,可以发现锡安城也不过是另一个虚构世界,尼奥是一个程序,只不过他被加入了对崔妮蒂的爱,进而使这次矩阵革命升级成功。史密斯特工被击败、锡安城被保留都只是表象,背后是机器因为获得爱而进化,而人类也在得到自我意识满足的自由世界里,不再去反叛乌托邦并与机器和谐共处。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有很强的唯心主义色彩,但它却真的是一部催人深思的影片,让我们看清真相,希望人们被唤醒不要沉醉在社会为我们营造的幻象之中。其中反映了社会的意识、社会的准则对我们的控制,也就是母体就在我们身边,社会给我们部下了无限的诱惑力,比如会说,住上什么样子的房子就是成功人士,比如你应该找什么样的女人,或者嫁个有钱人,这都是可以看作,插在尼奥后脑上的那条电缆,不断地输送给我们本来没必要处理的信息,正如,尼奥醒来之后吃的第一顿饭,看到那一沱糨糊一样的东西,墨菲斯说其实我们身体只需要这些足以了,那些锦衣玉食就是那些没必要的信息。但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着这些垃圾信息,只不过没有人能被唤醒,而且大多数人也不愿意醒来。即使电影最后人类获得自由,也不过是有一个虚拟世界罢了。在未来,真正的物质资源早已被耗尽,人们只是靠着虚化的意识而存在,这样的情景想想还是很可怕的。不过所谓的“缸中之脑”到底会不会出现我就不做更多思考了,

这里我想用禅师的一句话作结:“不要过分的担忧未来,也不要沉湎于过去,只是把握当下,春来草自青。”

以上为《《黑客帝国》观后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