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红军长征胜利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红军长征胜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最早是在哪里了解到长征的?导出小学时学过的语文课文《金色的鱼钩》,让学生产生共鸣,让我们带着这份儿时的回忆进入今天的新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二.新课讲授
一:重走长征路——追寻长征的印记
观看共青团中央为纪念长征80周年推出360°全景VR视频《追寻长征印记》,(特意准备了两幅VR眼镜,让同学们戴上眼镜来体验VR进入课堂的魅力)。通过观看视频请两位同学谈谈感受(学生:身临其境,就好像发生在身边一样,和红军战士一样感同身受那种艰难困苦)
预习新知:通读教材P81-84页,带着问题自主预习本课知识。
1、找一找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2、归纳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
3、结合长征示意图写出长征的全部经过并能说出长征的结束标志和历史意义;
4、了解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长征精神。
展示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图,总结共产党长征的原因;
让同学们体会共产党当时“难”,不知路在何方——前途迷茫
二、路在脚下----艰难中行进
1.战略转移:
(1)原因: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___”的错误,红军_________________失利。
(2)开始: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3)困境:红军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_____,人员损失惨重,敌人布下重兵。
(4)抉择:根据毛泽东建议,红军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播放遵义会议片段,回答知识点
2.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确立了以_______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3)意义: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_________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_____的标志。
总结: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形式:小组讨论)
提示: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遵义会议——新中国成立
总结:第一个14年遭遇挫折,如工人运动遭到镇压、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第二个14年由胜利走向胜利,到建立新中国
3、过雪山草地
四渡_____(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_______(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_______→爬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
播放长征时过雪山草地的视频,让学生感知当时红军战士们的艰难困苦
同时让同学们说一说红军长征的路上有哪些让他们感人至深的故事或片段(例飞夺泸定桥、)
4、带领学生们重走长征路线(小组画一画,说一说)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1935年10月中
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吴某某1936年10月红军
三大主力会师
强渡乌江5、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胜利会师:
(1)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_______会师。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0月;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意义: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精神
【课后反思】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在该课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提出适当的问题,向学生提出要求,实现了老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再如,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了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教学中掌握长征的历史,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要加强对史料的深层次解读和运用,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红军长征胜利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