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学报格式

本文由用户“_沐子慧”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10-09 20:08:30 举报文档

以下为《纺织学报格式》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说明:此“论文模板”系拼接而成,仅供作者写作和修改论文参考。

DOI: 10.13475/j.fzxb.文章编号+页数

纺织学报论文的格式要求及说明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要求为名词性结构,简洁准确,不宜使用缩略词,避免使用符号以及“研究、分析、探讨”等词;优先数字出版后论文的题名不能更改;用小二号黑体,3倍行距)

张某某1,2 ,高 某3,刘某某2

(作者姓+名为2个字时中间空一个字距;一篇文章的作者最好不要超出5人;优先数字出版后论文的作者及其单位不能更改;作者名之间用逗号隔开;用四号楷体,单倍行距)

(1. XXXX大学 XXXX学院,江苏 南京 2100XX;2. XXXX大学 XXXX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XX;

3. XXXX公司,河北 石家庄 3100XX)

(作者的单位最多可有2级机构,不能出现3级,如XX大学 XX学院XX重点实验室;各单位之间用中文分号隔开;数字中文用小五号宋体,单倍行距)

摘 要 学报对摘要的要求是以第三人称的语气陈述论文研究目的(即您进行该项研究最终要解决什么问题,格式可以采用为了……,或者针对……问题)、过程、方法(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结果和结论(即研究得出的结论,尽量用具体数字来说明该项研究取得的进展或成效,例如某项性能指标提高了百分之多少,避免“效果很好”这类含糊其辞的用语,便于检索系统对文摘的收录),重点是结果和结论。背景信息、基本专业知识及对文章的自我评价不能出现在摘要中,要达到只看摘要而不必看文章就可理解全文主要内容的程度。摘要字数应控制在250~300 字,英文要与中文相对应。

(摘要中不要出现“本文”之类用词;目前常见问题是:缺少研究目的,摘要第一句话重复题名,对文章自我评价,故撰写时一定避免上述问题;“摘要”一词用小五号黑体,内容用小五号宋体)

关键词 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关键词5

(关键词数要求为5~8个,之间用分号隔开;“关键词”一词用小五号黑体,内容用小五号宋体)

中图分类号:分类号1;分类号2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的分类方法,须自己查询;“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用小五号黑体,内容用小五号宋体)

Format requirements and instructions for scientific paper

(英文题名中一般不用a和the,不使用缩略词;仅第1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e体,加黑,3倍行距)

ZHANG Moumou1,2 ,GAO Mou3,LIU Moumou2

(作者姓的每个字母均要大写,名仅首字母大写,且没有空格或连线;作者间用逗号隔开;用五号Times New Rome体,单倍行距)

(1. College of XXXX,XXXX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XX,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XXXX, XXXX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XX, China;3. XXXX Co., Ltd., Shijiazhuang, Hebei 3100XX, China)

(每个单词首字母都要大写;单位间用中文分号隔开;数字及标点符号外都用斜体;用小五号Times New Rome体,单倍行距)

Abstract 英文摘要尽量采用短句叙述,但要避免句型单调;要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尽量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可用动词的情况应尽量避免用动词的名词形式;避免使用一长串形容词或名词来修饰名词;注意冠词用法,不要误用、滥用或随便省略冠词;尽量不用特殊字符及变量符号;不能直接使用仅为同行所熟悉的缩略语。

Keywords: keyword 1;keyword 2;keyword 3;keyword 4;keyword 5 (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Abstract”“Keywords”使用加黑的小五号Times New Rome;其内容使用小五号Times New Rome)

引言(或前言)部分不加标题,也不参与论文的总体排序[1]。(模板中标引的文献与文后列举文献没有一一对应关系,仅为示范文献标引格式)

引言应简要说明您进行该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与手段和预期结果及意义等[2]。应简要回顾本文所涉及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历史,尤其是近三年的研究成果,需引用参考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3–4]。(一句话不能同时标出超过3个文献。另文献需按自然数顺序标引,且与文后文献一一对应)

在写引言时,不要采用罗列文献的方式。如:XXX研究了什么什么;XXX分析了什么什么;XXX合成了什么什么。要突出目前国内外相同研究的现状及成果,以及您的研究的创新点。

引言中一般不使用图、表或公式[5]。专业基础知识不要叙述,内容不能与摘要和结论雷同[6]。

叙述研究意义时,应注意分寸,切忌使用“有很高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首次发现”以及“奠定了理论基础”等不适之词[7]。应在引言中简单介绍您将在本文中开展的研究,格式为“本文……”。

本文简要介绍有关编辑出版规范和写作常识,使作者所投稿件符合《纺织学报》格式要求。请作者仔细阅读,认真执行,有疑问欢迎随时来电话或邮件咨询。作者可以将本文另存为模板文件,直接套用本文格式撰写稿件。

1 页面排版格式(四号黑体,3倍行距;当标题仅有2个汉字时,之间需空1个汉字间距)

作者需在A4纸型上撰写论文。全文页边距上为2.5 cm、下为2.0 cm(数值与单位之间应有空格),左、右为2.0 cm。收稿及修回日期、基金项目及作者简介要放在首页的页脚中,不要使用脚注方式。

正文要双栏排版。每行不超出22个中文字符,每页不超出44行,单倍行距。中文用五号宋体字,英文用10磅Times New Roman字。如图或表尺寸较大需通栏排,则只将该图或表单独通栏排,其余内容仍双栏排版。《纺织学报》因每期版面有限,故要求投稿论文不能超出10页,请对全进行精简,专业基础知识无需复述,论点、论据、结论是重点,重要的是文章的创新点、解决问题的思路。(被录用的稿件,编辑部将参照您排版后的页数收取版面费,请一定按照本文要求排版,减小误差。编辑部以4个版面起算。)

《纺织学报》要求作者论文采用4级标题制。一级标题的字数不能超出15个汉字,用四号黑体,单独成行,3倍行距;二级标题的字数不能超出17个汉字,用小四号黑体,单独成行,单倍行距;三级标题的字数不能超出17个汉字,用五号黑体,单独成行,单倍行距;四级标题的字数不能超出15个汉字,五号楷体,与正文内容空1个汉字间距接排。

2 正文排版格式和内容要求

2.1 量符号及单位(小四号黑体,单倍行距)

2.1.1 量符号(五号黑体,单倍行距)

论文中每个用符号表示的变量,当它在文中首次出现时需给出其代表的含义(包括表和图中),且一种符号在全文中只能表示1个变量。

除Re, Ma(其中e, a不是下标)等几个特征数外,变量应使用单个符合(字母)表示,可加上下角标,但不能使用2个或2个以上字母及英文缩写[8]。

矩阵、向量符号用黑斜体表示,变量符号用斜体表示;上下标字母若为说明性的(如英文缩写)则用正体表示,若为表示量和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符号则用斜体表示[9] (设置方法:Mathtype-样式-定义-高级)。

2.1.2 量单位符号

量单位的使用参照GB 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标准已不作为文献标引了,只需在正文叙述标准编号和名称即可),采用国际SI单位制。量单位符号均使用正体。量的数值与单位间需有空格,如长度为“2 cm”,透气量为“45 L/(m2·s)”,密度为“237根/10 cm”。但表中及图上横纵坐标轴单位的写作格式与正文中不同。对单一单位如长度为“长度/cm”;对复合单位如透气量为“透气量/(L·m-2·s-1)”,密度为“密度/(根·(10 cm) -1)”。

旦(D)和英支(s)、公支(Nm)都已是淘汰单位,需换算成tex或dtex。

2.1.3 公 式

请一定使用Mathtype编辑,单倍行距。公式中字体的定义尺寸为10磅,上标/下标68%,次下标上标42%,符号150%,次符号100%(设置方法:Mathtype-尺寸-定义)。

长公式如需转行,应在记号“=、+、-”等之后断开,在下一行开头不再重复这一记号[10]。

对于公式中的变量含义,请在公式后的段落中,采用“式中:A为……;B为……;……。”的方式加以说明(仅首次出现时说明),示例如下。



式中:Sλ为标准偏差;λ为对应的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nm;n为取样点的数目。

要注意:1)表示运算方式的符号均用正体,如三角函数、双曲函数、对数、特殊函数、微分符号等;2)圆周率、自然对数底e及表示转置矩阵的特殊符号T(上角标)等也均需用正体。

2.2 图和表

文章中的图、表不是越多越好,请作者一定本着必要的原则使用。对于很简单的图(如单一方向的流程图)和表(只有1行数据的表)用文字直接叙述即可。此外要注意,图表不能并用,即在表中列出的数值,不能再用图重复表示。

图、表在出现前需在正文中先介绍,格式为“图(表)X示出……”或“……如图(表)X所示”。

文中出现的图、表一定要有中、英文对照的图序、图题及表序、表题。图(表)题要精练,为名词性结构,要有自明性,即读者可通过阅读图(表)题达到基本了解图、表中信息的目的。

2.2.1 表格的要求

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可加辅助横线)编排,一般格式如表1所示。

表1织物规格参数表

(小五号宋体 加黑)

Tab.1 Fabric specification parameters

(加黑的小五号Times New Rome)

试样

编号

试样

名称

组织

密度/(根(10 cm)-1)

面密度/

(g·m-2)

厚度/

mm









经向

纬向







1

防水布

平纹

425

398

109

0.21



2

提花布

提花

156

139

128

0.41



3

竹节布

平纹

100

 87

151

0.48



4

牛仔布

斜纹

150

108

380

0.67



5

涂层织物

斜纹

284

263

 68

0.12



注:1和5号织物成分为涤纶;2和4号织物成分为棉;3号织物成分为亚麻。

表中内容中文用六号宋体,数字或英文采用六号Times New Rome字体。表内数字一般不带单位,单位放在栏目上。同一栏目下数字的有效位数要统一。数据书写要规范,小数点前的“0”不能省略,小数点前或后每隔3位数应留适当间隙。

2.2.2 图的要求

《纺织学报》目前是黑白印刷,故插图一般不能用彩图,如有特殊要求可与编辑部联系。半栏排版,图的宽度在75 mm以内,通栏排版,图的宽度在150 mm以内,图的高度根据需要确定。

2.2.2.1 带坐标的图(五号楷体) 请用专业软件(如 Origin)绘图,做成矢量图,最后输出格式为tif格式,图的清晰度必须要在300 dpi以上。



图1 不同相对湿度下存放不同时间后样品的相对发光强度(小五宋体)

Fig.1 Emission intensity of fiber samples after being stored for different time and different relative humidities

(小五 Times New Rome)

图上横、纵坐标轴必须有名称(变量符号)及单位(除无量纲化或无单位的外),单位的格式为“变量/单位”,且坐标轴上的刻度线朝内。图中的网格(底纹)线和上、右边框线要删掉,只保留横纵坐标线。

此外还要求:1)用于指示的辅助线要比轮廓线(曲线)细(用0.5),二者要有明显区分;2)注解数字与单位之间要有适当间隙;3)图上注解或刻度值数字的小数点前或后每隔3位数都应留适当间隙;4)带有多个分图的中英文分图名格式要求如图2所示。

(a)分离罗拉顺转定时14.5分度



(b)分离罗拉顺转定时15.5分度

图2 不同顺转定时对应接合棉网的质量分布

Fig.2 Weight distribution of joint cotton web at different foward motion timing. (a) Foward motion timing 14.5 index;

(b) Foward motion timing 15.5 index

2.2.2.2 照片图 照片图请用tif格式保存。原始照片必须清晰,层次分明,照片上不贴字,照片中的文字说明应另用文本框添加,字体统一要求为六号宋体。显微镜或电镜照片内须有比例标尺(表示比例的数字与单位间要有间隙,如5 nm)或注明放大倍数。

2.3 正文内容要求

2.3.1 研究性论文

对于以实验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性论文,应说明试样的来源、实验设备、实验环境条件,对实验误差的估计,测试指标参照的标准编号及名称等,便于同行重复再现所报道的内容,保证实验有重现性。

对于以数值计算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性论文,应给出所求解的方程、重要的计算参数、初始或边界条件、难点问题的处理方式等,应对方法的适用性和计算精度估计有所说明。

对于以某种理论应用为主要内容的论文,不能用较多的篇幅介绍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仅仅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和方法。请以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为实例,重点探讨用该理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过程,并对其结果进行验证,保证论文的实用性。

2.3.2 综述性论文

《纺织学报》对综述性论文要求比较高,写作时绝不能仅仅归纳他人研究成果,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此外,它对作者在所述领域的知识面宽度和深度都有较高要求。

对综述类论文的写法要求如下:1)综述某一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应该有述有评,而不只是前人工作的罗列;2)应该归纳出几个热点或前沿问题,展开叙述,不要像记流水账似的,面面俱到;3)尽可能阅读原始文献,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好是近两年来期刊发表的文献。《纺织学报》要求参考文献数量不能低于30个;4)综述者要有自己的观点和对他人工作的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对他人的研究起到指导作用。

3 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应遵循最新、关键、必要和亲自阅读过的原则。《纺织学报》要求非综述类文章的参考文献数目不能少于10个,综述类文章不能少于30个,且最好为近两年的连续性出版物(如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少用图书类文献;另要求中文文献要有一一对应的英文内容。

文献在正文中的标引须顺次(按自然数顺序)出现。对于文献有多个作者的,只著录前3位作者,从第4位开始用“等”(英译文中用“et al.”)代替。所有作者的姓(包括外籍)都要在前,且大写(每个字母);名在后,仅首字母大写。在期刊上的论文文献题目仅首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需小写;图书的名称各单词的首字母都大写。文献的格式要求请参看下载中心文件“文献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五号黑体,1.5倍行距)

[1] 孙某某, 沈某某, 王某某, 等. 山羊绒形态结构统计[J].纺织学报, 2003, 24(1): 48-50. (小五宋体)

SUN Mei, SHEN Ganqing, WANG Baihua, et al. Statistics of pattern structure for cashmere[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03, 24(1): 48-50. (小五 Times New Rome)

[2] 侯某某, 山羊绒纤维结构与热学性能研究[D]. 上海:东华大学, 2002:4-8.

HOU Xiuliang. The structures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cashmere fiber[D]. 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 2002:4-8.

[3] WU C T, MCCULLOUGH R L.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s for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C]//HOLISTER G S. Developments in Composite Materials. London: Applied Science Publishers Ltd, 1997: 119-187.

[4] 胡某某, 肖长发.聚丙烯腈系超吸水纤维的制备及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4,23(4): 48-50.

HU Xiaoyu,XIAO Changfa. Study and preparation of polyacrylonitrile based superabsorbent fibers[J].Journal of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2004,23(4):48-50.

[5] 蔡某某, 荆某某. 织物结构与设计[M]. 第4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29-36.

CAI Bixia, JING Miaolei. Fabric Structure and Design[M]. 4th ed. Beijing: China Textile & Apparel Press, 2008:29-36.

[6] HAN F, LIU M Z, GONG H H, et al.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low substituted acetylated corn star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2, 50(4): 1026-1034.

[7] 周某某,李某某,冯某某.多轴向经编增强复合材料低速冲击下能量吸收特性的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8(5): 34-38.

ZHOU Rongxing, LI Wei, FENG Xunwei.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nergy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MWK fabric reinforced composite plates subjected to low velocity impact[J].Journal of Donghua Uu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2, 28(5): 34-38.

[8] 李伟. 集聚纺纱用网格圈空隙率测试方法:中国, CN***9154.2[P]. 2012-07-11.

LI Wei. Porosity test methods of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compact spinning: China, CN ***9154.2[P]. 2012-07-11.

[9]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and Testing in the Field of Textile Ecology. Oeko-Tex Standard 200:testing procedures[EB/OL]. (2011-12-22)[2012-02-12]. http://doc.001pp.com.

[10] DAGGUMATI S. Meso-scale modelling in thermoplastic 5-harness satin weave composite [C]// BAEREA I De, PAEPEGEM W Van, DEGRIECK J, et al.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osite Materials. Edinburgh: IOM Communications Ltd, 2009: 27–31.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纺织学报格式》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