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练习

本文由用户“KING860501”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1-19 08:30:25 举报文档

以下为《文言文阅读练习》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某某字子野。少谨厚淳约,力学问,师事杨某某,亿叹以为英妙。以荫补太常寺奉礼郎。通判苏州,州守黄宗某某质尝因争事宗某某少年乃与丈人抗邪质曰事有当争职也卒不为屈 宗旦得盗铸钱者百余人,下狱治,退告质曰:“吾以术钩致得之。”喜见于色。质曰:“以术钩人置之死而又喜,仁者之政,固如是乎?”宗旦惭沮,为薄某某。知蔡某某。州人岁时祀吴某某庙,质曰:“安有逆丑而庙食于民者。”毁之,为更立狄仁杰、李某某像而祠之,蔡人至今号“双庙”。以本曹郎中召为开封府推官。时某某为三司判官,质不欲兄弟并居省府,恳辞,得知寿州,徙庐州。盗杀其徒,并赀而遁,捕得之。质论盗死,大理以谓法不当死,质曰:“盗杀其徒,自首者原之,所以疑坏其党,且许之自新,此法意也。今杀人取赀而捕获,贷之,岂法意乎?”疏上不报。降监舒州灵仙观。逾年,韩琦知审刑院,请盗杀其徒、非自首者勿原。著为令。于是郑某某、叶清臣皆言质非罪,且称其材,起知泰州。

尝摄江陵府事,或诉民约婚后期,民言贫无背以办,故违约。质问其费几何,出私钱予之。吏捕盗人衣某某,盗叩头曰:“平生不为过,迫饥寒而至于此。”质命取衣衣之,遣去。质家世富贵,兄弟习为骄侈,而质克己好善,自奉简素如寒士,不喜畜财,至不能自给。范仲淹贬饶州,治朋党方某某,质独载酒往饯。或以诮质,质曰:“范某某贤者,得为之党,幸矣。”世以此益贤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八》)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州守黄宗某某/质尝因争事/宗某某/少年乃与丈人抗邪/质曰/事有当争/职也/卒不为屈/

B. 州守黄宗某某/质尝因争事/宗某某/少年乃与丈人抗邪/质曰/事有当/争职也/卒不为屈/

C. 州守黄宗某某质/尝因争事/宗某某/少年乃与丈人抗邪/质曰/事有当/争职也/卒不为屈/

D. 州守黄宗某某质/尝因争事/宗某某/少年乃与丈人抗邪/质曰/事有当争/职也/卒不为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铸钱,用金属铸造钱币,在我国古代一向由官府控制或统一铸造。

B. 并居省府,文中指王某某和他的哥哥王某某在同一个州府里担任官职。

C. 庙食,有功绩、名声地位高的人死后,在祠庙中享受奉祀和祭飨。

D. 大理,即大理寺,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某某出生于富贵之家,却没有骄纵奢侈的习气,谨慎厚道淳朴简约,年轻时致力于学问,老师杨某某赞他为少年英才。

B. 在苏州任职期间,王某某不因位阶低而屈己媚上,既直陈上司的过错,又主动为他减轻罪责,让太守黄宗旦自惭形秽。

C. 王某某认为法律以改过自新为条件,宽恕杀同伙后自首的强盗,意在瓦解其团伙,这不适用于杀死同伙并吞钱财逃跑的罪案。

D. 正当朝廷严厉惩办朋党之时,王某某独自载酒为被贬官的范仲淹饯行,面对有些人的责备,他明言以成为范某某的同党为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术钩人置之死而又喜,仁者之政,固如是乎?

(2)或诉民约婚后期,民言贫无赀以办,故违约。

14. 王某某为什么要毁吴某某庙,更立狄仁杰、李某某像而祠之?

【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耍手段抓了人,置他们于死地却又如此高兴,仁者施政,难道像这样吗?(2)有人状告他人约定了婚期而延误时间,那人说家境贫寒没有钱财办理婚事,所以才违了约。???

14. (1)因为吴某某是叛臣,不应该享受民间祭祀;(2)而狄仁杰、李某某是对国家有功之人,应当享受民间祭祀。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太守黄宗旦瞧不起王某某,曾经趁着争辩事情时说:“年轻人竟然要与年长的人对抗吗?”王某某说:“事情应当争辩,这是职责。”最终也不因此屈服。

“质”是“少”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B;

“当争”中,“当”是修饰谓语“争”的副词,状中结构,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在同一个州府里”错。“省府”古代指朝廷,“并居省府”意思是同在朝中为官。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又主动为他减轻罪责”错。原文是“宗旦惭沮,为薄某某”,是黄宗旦惭愧沮丧,为此减轻了私铸钱币罪名,而不是王某某主动为黄宗旦减轻罪名。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1)题得分点有:“术”,手段;“钩”,抓捕;“如是”,像这样。

(2)题得分点有:“或”,有人;“后期”,延误时间;“赀”,钱财。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原文“安有逆丑而庙食于民者”可知,王某某认为吴某某是叛臣,不应该享受民间祭祀;

而“毁之,为更立狄仁杰、李某某像而祠之”说明他认为狄仁杰、李某某是对国家有功之人,应当享受民间祭祀。

参考译文:

王某某,字子野。少年时谨慎厚道淳朴节俭,刻苦求学,师从杨某某,杨某某赞叹他才智出众。凭借祖上的功勋补任太常寺奉礼郎。担任苏州通判,太守黄宗旦瞧不起王某某,曾经趁着争辩事情时说:“年轻人竟然要与年长的人对抗吗?”王某某说:“事情应当争辩,这是职责。”最终也不因此屈服。黄宗旦抓获了一百多个私铸钱币的人,关进监狱治罪,回来后告诉王某某说:“我用手段捕得了他们。”喜形于色。王某某说:“耍手段抓了人,置他们于死地却又如此高兴,仁者施政,难道像这样吗?”宗旦惭愧沮丧,为此减轻了这些人的罪名。(王某某)做了蔡某某知州。州民逢年过节到(唐朝叛臣)吴某某庙里祭祀,王某某说:“哪里有身为悖逆邪恶之人却能够被立庙享受民间祭祀的呢?”(命人)k赖袅宋饽衬车牡裣瘢亓⒘说胰式堋⒗钅衬车乃芟穸漓胨牵棠衬橙酥两癜颜饷斫凶?ldquo;双庙”。(王某某)以本曹郎中的身份受召担任了开封府推官。当时他的兄长王某某任三司判官,王某某不愿意兄弟二人都在朝廷做官,恳请辞职,得以担任寿州知州,又调任庐州知州。有强盗杀了自己的同伙,带着钱财逃跑了,(王某某)抓住了他。王某某判处强盗死刑,大理寺认为按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王某某说:“强盗杀死他的同伙,来自首的就加以宽恕,这是用来让其同伙相互猜疑,破坏他们党羽的方法,并且允许他们改过自新,这是法律的意旨。如今杀人取财而被抓,宽恕他,难道是法律的意旨吗?”奏疏呈上去,没有得到回复。被降职管理舒州灵仙观。过了一年,韩琦执掌审刑院,请示说强盗杀死他的同党、不是自首的不要予以宽恕。这写入了法律。于是郑某某、叶清臣都说王某某没有罪,并且称赞他的才能, (于是)他被起任为泰州知州。

(王某某)曾经代理江陵府事务,有人状告他人约定了婚期而延误时间,那人说家境贫寒没有钱财办理婚事,所以才违了约。王某某问这件事的费用是多少,拿出自己的钱资助他。差役抓捕了偷人衣服的贼,贼叩头说:“平生没有做过错事,被饥寒所迫才到了这地步。”王某某下令拿来衣服让他穿上,让他离开了。王某某家世代富贵,兄弟们都养成了骄横奢侈的习惯,而王某某克制自己,好做善事,自己奉行俭约朴素,就像家境贫寒的读书人一样,不喜欢积蓄财物,以致不能自给。范仲淹被贬饶州,当时惩办朋党正严厉,王某某独自带着酒前去饯行。有人拿这个来责备王某某,王某某说:“范某某是个贤能的人,能够成为他的朋党,是荣幸的事啊。”世人因此更加尊重他。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民见隋室方某某,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文某某坐与李密连昏,系太原狱,世民就省之。文某某曰:“天下大乱,非高、光之才不能定也。”世民曰:“安知其无,但人不识耳。我来相省,非儿女子之情,欲与君议大事也。计将安出?”文某某曰:“今主上南巡江、淮,李密围逼东都,群盗殆以万数,当此之际,有真主驱驾而用之,取天下如反掌耳。以此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过半年,帝业成某某。”世民笑曰:“君言正合我意。”乃阴部署宾客,渊不之知也。渊与裴某某有旧,每相与宴语,或连日夜。文某某欲因寂关说,乃引寂与世民交。世民乃以其谋告之,寂许诺。先是裴某某私以晋阳宫人侍渊,渊从寂饮,酒酣,寂从容言曰二郎阴养士马欲举大事正为寂以宫人侍公恐事觉并诛为此急计耳众情已协公意如何渊曰:“吾儿诚有此谋,事已如此,当复奈何,正须从之耳。”及刘某某据汾阳宫,世民言于渊曰:“大人为留守,而盗贼窃据离宫,不早建大计,祸今至矣。”渊乃集将佐谓之曰:“武某某据汾阳宫,吾军不能制,罪当族灭,若之何?”王某某等皆惧,再拜请计。渊曰:“朝廷用兵,动止皆禀节度。今贼在数百里内,江都在三千里外,加以道路险要,复有他贼据之;以婴城胶柱之兵,当巨猾豕突之势,必不全矣。进退维谷,何为而可?”威等皆曰:“公地兼亲贤,同国休戚,若俟奏报,岂及事机?要在平贼,专之可也。”渊阳若不得已而从之者,曰:“然则先当集兵。”乃命世民与刘某某、长孙某某、刘某某等各募兵,远近赴集,旬日间近万人。仍密遣使召建成、元吉于某某,柴某某于某某。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寂从容言曰/二郎阴养士/马欲举大事/正为寂以宫人侍公/恐事觉/并诛为此急计耳/众情已协/公意如何/

B. 寂从容言曰/二郎阴养士/马欲举大事/正为寂以宫人侍公/恐事觉并诛/为此急计耳/众情已协公/意如何/

C. 寂从容言曰/二郎阴养士马/欲举大事/正寂以宫人侍公/恐事觉并诛/为此急计耳/众情已协/公意如何/

D. 寂从容言曰/二郎阴养士马/欲举大事/正为寂以宫人侍公/恐事觉/并诛为此急计耳/众情已协公/意如何/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都,指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隋朝时指长安,时京都在洛阳。

B. 宾客,指贵族的门客、策士等;东汉后对依附世家豪族的人口也称宾客。

C. 留守,作为官职,有临时和长期的;文中指皇帝巡幸时李某某担任的官职。

D. 胶柱,即胶住瑟上的弦柱,以致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文中比喻不知变通。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世民见识胆量过人,怀有安济天下的志向,看到隋朝皇室处于变乱后,礼贤下士,散发财物,广交宾客,得到了众人由衷的拥戴。

B. 刘某某认为没有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那样的才能不能平定天下,献计给李某某让他乘虚进入关中,对天下发号施令,成就帝业。

C. 担心李某某不同意起兵谋反,李世民通过刘某某的引荐结交了和李某某老交情的裴某某,把自己的意图告诉了他,并通过他说服了李某某。

D. 如果不能平定占据汾阳宫的贼寇刘某某,李某某等人按罪应当被灭族,王某某等人劝他不必禀明三千里以外的皇上,可以自己节制调度。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某某坐与李密连昏,系太原狱,世民就省之。

(2)渊与裴某某有旧,每相与宴语,或连日夜。

14. 在李世民等人的劝说下,李某某为起兵采取了哪些行动?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刘某某因犯有与李密通婚的罪,被关在太原的监狱里,李世民去探望他。

(2)李某某和裴某某有旧谊,二人常常在一起宴饮交谈,有时昼夜相连。???

14. ①指出当前危机的局势,都处在被杀头的危险境地之重;②指出依靠政府军队不可靠;③招募军队。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二郎阴养士马”,“二郎”指李世民,作主语,其谓语为“养”,宾语为“士马”,即“士人和马匹”,“士”和“马”不能断开,排除AB;

“为此急计”承前省略主语,谓语为“为”,宾语为“此急计”,“为此急计耳”为完整一句话,前后断开,排除D。

句意:二郎暗地招兵买马,发举义旗办大事。正是因为这样我私自让宫女侍奉您,恐怕事情败露出来,一起获罪被诛杀,为此才定下这应急之计。大家的意向已以经协同,现在您意下如何?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 “隋朝时指长安,时京都在洛阳”错,隋唐时期京都在长安,隋唐时东都指洛阳。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B. “刘某某……献计给李某某让他乘虚进入关中”张冠李戴,原文“世民曰:'安知其无,但人不识耳。我来相省,非儿女子之情,欲与君议大事也。计将安出?’文某某曰:'今主上南巡江、淮,李密围逼东都,群盗殆以万数,当此之际,有真主驱驾而用之,取天下如反掌耳。以此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过半年,帝业成某某。’”,根据这段文字可知,刘某某献计的是李世民,并不是李某某。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坐”,因……获罪;“昏”,通“婚”,通婚;“系”,囚禁;“就”,靠近;“省”,探望。

(2)“旧”,形容词作名词,旧交情;“相与”,一起;“或”,有时。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渊乃集将佐谓之曰:'武某某据汾阳宫,吾军不能制,罪当族灭,若之何?’王某某等皆惧,再拜请计”可知,李某某首先指出当时处境,刘某某占据汾阳宫,军队不能节制刘某某,这样会被诛杀九族。

“渊曰:'朝廷用兵,动止皆禀节度。今贼在数百里内,江都在三千里外,加以道路险要,复有他贼据之;以婴城胶柱之兵,当巨猾豕突之势,必不全矣。进退维谷,何为而可?’威等皆曰:'公地兼亲贤,同国休戚,若俟奏报,岂及事机?要在平贼,专之可也。’”可知,无法利用朝廷军队。

“曰:'然则先当集兵。’乃命世民与刘某某、长孙某某、刘某某等各募兵”可知,李某某命令李世民等人招募军队。

以上均是李某某起兵前的舆论和军事准备。

参考译文:

李世民看到隋王室正处于混乱之中,就暗中怀有要安定天下的抱负。他礼贤下士,散发资财以结交宾客,赢得了大家的爱戴拥护。刘某某因犯有与李密通婚的罪,被关在太原的监狱里,李世民去探望他。刘某某说:“天下大乱,没有汉高祖、汉光武帝那样的才能是不能安定天下的。”李世民说:“怎么知道没有这样的人?只是人们看不出来罢了。我来探望您,不是出于儿女情长,而是打算和您商议大事。您有什么谋划吗?”刘某某说:“如今皇帝去南方巡游江、淮,李密包围逼近东都,群盗大概得以万来计算。在这个时候,若有真天子驱使驾御这些人,夺取下天易如反掌。以此兵力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过半年,帝王之业就可以成功。”李世民笑道:“您的话正合我的心意。”于是他就暗中布署宾客,李某某不知道这些事。李某某和裴某某有旧谊,二人常常在一起宴饮交谈,有时昼夜相连。刘某某想让裴某某为他们向李某某说通关节,于是就引见裴某某和李世民结交。李世民把自己的意图告诉裴某某,裴某某许诺劝说李某某。原先,裴某某私下用晋阳的宫人侍奉李某某,李某某和裴某某一起饮酒,饮至酒意正浓,裴某某从容地说:“二郎暗地招兵买马,发举义旗办大事。正是因为这样我私自让宫女侍奉您,恐怕事情败露出来,一起获罪被诛杀,为此才定下这应急之计。大家的意向已经协同,现在您意下如何?”李某某说:“我儿子确有这个图谋,事情已经如此,又能怎样呢?正是应当听从他的意见。”到刘某某占据了汾阳宫,李世民对李某某说:“大人身为留守,而盗贼窃据离宫,如果不早定大计,灾祸今天就要到来了。”于是李某某召集将领僚佐,对他们说:“刘某某占据汾阳宫,我们却不能制止,论罪该当灭族,怎么办?”王某某等人都很害怕,再三拜谢请求定计。李某某说:“朝廷用兵,行止进退都要向上级禀报,受上级控制。如今贼人在数百里之内,江都在三千里之外,加以道路险要,还有别的盗贼盘踞,靠着据城以守和拘泥不知变通之兵,以抵抗狡诈与狂奔乱窜之盗贼,必然无法保全。我们现在是进退维谷,怎么办才好?”王某某等人都说:“您的地位又是宗亲又是贤士,同国家命运休戚相关,要是等着奏报,哪里赶得上时机?要是平灭盗贼,专权也是可以的。”李某某佯装不得已而听从的样子,说:“既然这样就应当先征集军队。”于是他命令李世民与刘某某、长孙某某、刘某某等人各自募兵。远近的百姓投奔汇集,十天之内有近万人应募。李某某秘密派人去河东召李建成、李某某,去长安召柴某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某某墓志铭

(清)恽敬

张某某,名惠言,先世自宋初由滁州迁武进,遂世为武进人。曾祖采,祖金第,父蟾宾,皆县学生。母姜氏。皋文生四年而孤,姜太孺人守志,家甚贫。

皋文年十四,遂以童子教授里中。十七补县学附生,十九试高等,科廪膳生。乾隆五十一年,本省乡试中式。第二年赴礼部会试,中中正榜,例充内阁中书,以特奏通榜,皆报罢。是年,考取景山宫官学教习。五十九年,教习期满,例得引见,闻姜太孺人疾,请急归,遂居母丧。嘉庆四年,今皇帝始亲政,试天下讲士加慎,皋文中式。时大学士大兴朱文正公s晡舨可惺椋愿尬难刑刈啵氖浚涫德脊葑胄薰佟⑽溆⒌钚薰佟8歉尬那昂笃呤岳癫慷笥觯耆芯乓印A辏⒐荩钪家圆渴粲茫恼刺刈啵氖诤擦衷罕嘈蕖F吣炅滦梁ィ约沧洌晁氖?/p>

皋文清羸,须眉作青绀色,面有风棱,而性特和易,与人交,无贤不肖皆乐之,至义之所在,必达然后已。其乡试中式,文正以侍郎主考。皋文自出其门,未尝私求见以所能自异,默然随群弟子进退而已。文正潜察得之,则大喜,故屡进达之。而皋文焸焸以善相诤,不敢隐。文某某:“天子当以宽大得民。”皋文言:“国家承平百余年至仁涵育远出汉唐宋之上吏民习于宽大故奸孽萌芽其间宜大伸罚以肃内外之政”文某某:“天子当优有过大臣。”皋文言:“庸猥之辈,P致通显,复坏朝廷法度,惜全之当何某某?”文正喜进淹雅之士,皋文言:“当进内治官府外治疆埸者。”与同县洪编修亮吉于广坐诤之。亮吉后以上书不实,遣戍,赦归田某某。皋文则竟死矣。

方某某为庶吉士时,今皇上加上列圣尊号,盛京太庙旧藏宝,例遣官某某,篆所加尊号,刻入之。皋文以能篆书,受廷推,言于当事者:宜自京师下所司等上上玉刻成,遣使奉藏,其旧藏宝不得磨治。当事者以为然,格于例不果奏。又言于当事者:“翰林院乃皇帝侍从,奉命篆列圣宝,宜奏请驰驿,不得由部给火牌。”亦格于例不果奏。已而叹曰:“天下事皆如是邪?吾位卑能言之而已。”

铭曰:车c衤砉ゼ萸XXXXX铮XXXXX≈瞩儆跂$。勿乎皋文谁讯此,铭之幽扃俟来祀。

(有删改)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家承平/百余年至仁涵育/远出汉唐宋之上/吏民习于宽大故/奸孽萌芽其间宜大伸罚/以肃内外之政/

B. 国家承平/百余年至仁涵育/远出汉唐宋之上/吏民习于宽大故/奸孽萌芽其间/宜大伸罚以肃内外之政/

C. 国家承平百余年/至仁涵育远出汉唐宋之上/吏民习于宽大/故奸孽萌芽其间宜大伸罚/以肃内外之政/

D. 国家承平百余年/至仁涵育远出汉唐宋之上/吏民习于宽大/故奸孽萌芽其间/宜大伸罚以肃内外之政/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童子:即“童生”,指参加过秀才考试而未考取的未成年人。

B. 庶吉士:明、清两朝从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

C. 太庙:古代皇帝的宗庙,可供奉皇帝先祖、皇后和功臣的神位。

D. 火牌:符信的一种,奉差官役沿途凭牌领取口粮,年有定额。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某某祖辈、父辈都是读书人,四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

B. 嘉庆四年,皇帝刚开始亲政,加试天下进士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奴就可以消灭了。”使者把他的话全部报告给皇帝。天子把这事告诉给丞相公孙某某。公孙某某说:“这不合乎人情。这种不守本分的人,不能作为榜样而扰乱了正常法规,希望陛下不要答应他。”于是皇上很长时间不答复卜某某。过了几年,绕让卜某某回去。

卜某某回去后,仍然耕田畜牧。过了一年多,正赶上朝廷接连出兵,浑邪王等来投降,官府花费很多,仓廪府库空虚。第二年,贫民大举迁移,都靠官府供养,官府无法全部供给。卜某某拿二十万钱给河南太守,用来供给移民。河南奏上富人帮助穷人的名册,天子看到卜某某的名字,记得这个人,说“这人以前就想捐献家产的一半来补助边防费用”,于是赐给卜某某四百人的代更钱。卜某某又把钱全部交还官府。这时富豪们都争相隐匿钱财,只有卜某某想要捐出来补助边防费用。天子于是认为卜某某是有德行的人,所以使他尊贵显赫,以教化百姓。

起初,卜某某不想做郎某某。皇上说:“我的上林宛中有羊,想让你去牧养他们。”卜某某做了郎某某之后,穿着布衣草鞋牧羊。一年多后,羊又肥壮繁殖又多。皇上路过他放羊的地方,认为他做得很好。卜某某说:“不只是牧羊,治理百姓也是这样。”皇上认为卜某某很不一般,想试着让他治理百姓。任命他做缑氏令,维氏百姓认为他治理得好。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文言文阅读练习》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