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某某》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yaoji2011”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11-29 09:41:03 举报文档

以下为《《登岳某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登岳某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从不同角度鉴赏古诗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杜甫忧国忧民之情、博大深沉之胸怀

【教学重难点】

赏析诗歌语言,学会用相关的诗歌鉴赏方法探究诗中蕴藏的浓郁情感。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登岳某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某某。

吴某某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导入

如果让你简单介绍一下杜甫,你会怎么介绍他?(我们对杜甫的认识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他爱国者的形象,忧国忧民,感时伤怀。那么,这首《登岳某某》是如何表现杜甫的这种形象呢?接下来,我们一起鉴赏杜甫在这首诗里的爱国者形象)

二、初读感知,合作探究

1.如果让你鉴赏一首古诗,你会从哪个角度来鉴赏?

明确:鉴赏古诗的角度有:叙述的内容(写景、叙事),表达的感情,运用的艺术手法(直接/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某某,托物言志,虚实结合,以静写动,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修辞手法,衬托对比等),古诗的诗眼(练字,炼句),诗中的意象,古诗题材(山水田园诗,送别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等)等等。

不同的角度

具体展开



叙述的内容

写景、叙事



表达的感情(志向/品质)

悲愁、凄苦、豁达、壮志未酬、、、、



运用的艺术手法

直接/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某某,托物言志,虚实结合,以静写动,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修辞手法,衬托对比



古诗的诗眼

诗题,炼字,炼句



诗中的意象

落花、流水、大雁、梧桐、柳、长亭、淮水



古诗题材

山水田园诗,送别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



2. 在这首诗里,你如何从某一角度鉴赏诗人的爱国者形象?

角度一:艺术手法——古今对比(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某某)

诗人昔日想要一赏*_**,如今登上岳某某,是带着怎样的心情?

明确:按道理说诗人游赏昔日的遗憾之地应是喜悦的,但通过下面的诗句看,诗人并没有喜悦之情可表。今昔之间的时间差里,诗人的遭遇并不如意,志向未酬。诗人虽没有明说自己的悲喜,也没有借助意象来代指,只是留在一段时间距离让读者自己回味,然而现实背景是唐王某某由盛转衰,天下百姓动荡流离,他心怀天下,但又仕途不顺,个人遭遇悲惨,报国无门,这些集合在一起,故地重游的杜甫心事重重,哪里会悦颜!可见诗人在开头就暗藏了情绪为整首诗定调。

角度二:艺术手法——虚实结合(颔联:吴某某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明确: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吴某某两地以此划分疆域,东为吴,南为楚。日月星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诗人借助想象,虚实结合,将此时此刻的洞庭湖水面写的意境壮阔,气势极大。

写景:岳某某上看到的景——洞庭水(颔联:吴某某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半,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包容天地万物,并且主宰者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在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写出洞庭湖水的气势磅礴,宏伟奇丽。

角度三:艺术手法——借代(戎马借代指战争)

戎马代指战争,是指当时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国家离乱。

角度四:表达的情感(直接抒情: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明确:这句诗诗人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呈现出的画面是遥想西北长安的战火以及岳某某上倚窗眺望的老人。面对现实境况,老诗人体衰无奈,内心痛苦,身在庙堂外,心系庙堂水,不禁眼泪鼻涕。诗人如此直白的表达出感情,与首联的情感定调相呼应;与颔联,不单单写景,还暗含对国家的担忧;与颈联,借助湖上孤舟,写出自身遭遇与孤苦处境。在这涕泪之中,有年老孤独的悲伤,也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还有自己无以报国的自悼。

角度五:叙述的内容(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明确:在这句诗里,诗人明白如话的写自身处境。“亲朋无一字”写出诗人一个人的孤苦,但苦的原因不只是自己无人陪伴的孤寂,还有和亲朋断了联系后,便也断了国家事的消息,对于一个时刻心系国家的爱国者来说,这是一种痛苦和煎熬。“老病有孤舟”,这句诗诗人透露了自己年老多病孤独的信号,且只有一只小舟相携漂泊度日。与前面两句的开阔意境相比,这一句诗将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为狭窄。前两句是远望,随着洞庭水,联想到吴某某裂开,安史之乱后天下动荡不平,而近看只有湖上的孤舟,使得诗人想起自己的遭遇,包含着诗人的无限感概。如果将浩瀚的洞庭湖水比作唐王某某,诗人自己就是这湖上的一片孤舟,乾坤与孤舟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的落寞,鲜明对照之中,既有诗人对遭遇的不平,也体现诗人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之意。

角度六:诗中的意象

明确:整首诗的意象是洞庭水、岳某某、吴某某、乾坤日月写出洞庭湖的辽阔雄伟、开阔博大,以及孤舟写出诗人的孤单、漂泊不定。

3.补充写作背景

公元767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某某,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某某》。

三、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李白同登岳某某,写下《与夏某某登岳某某》,阅读这首诗,看看两首诗同是些登岳阳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某某,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明确:诗人遇赦,南游岳某某,心情畅快至极,开头就用“尽”和“开”这样的字眼,表示自己登高临远所见的辽阔惊喜,展示洞庭湖浩瀚无垠、横无涯际、辽远开阔的景象。接着诗人处于浩渺无边的洞庭之上,那种忧戚烦闷的心情顿时为之一畅,所以“愁心去”、“好月来”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畅然一适的愉悦心情。句中的“引”“衔”二字,并不是客观景物的实写,而是写诗人此时此景之下的主观感受。这两句是全某某诗眼的所在,写得精采传神。五六两句极言岳某某高耸入云。意在表明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令人快慰。“连”、“接”,二字,是夸张之笔,用于此处同样是为了突出心情的愉快。七八两句写酣饮之乐,诗人醉后翩翩起舞,习习凉风吹拂着人的衣袖,似有仙举之妙。此诗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某某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这首五律诗,其风格意气豪放,境界阔大,抒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的笔力

四、总结

全某某运用了变化多样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情景交融,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而且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使全某某在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个人种种矛盾之中,显得感情更加迭宕,更加深切,更加动人。

五、板书设计

登岳某某

个人 孤舟

凄凉悲苦,壮志未酬 孤苦飘零

爱国者形象

国家 洞庭湖

动荡不安,战争未平 意境开阔

以上为《《登岳某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