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容城庙会民俗》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容城庙会
容城的百姓从来都不缺少乐子,他们各个身怀绝技,富有商业头脑,独特的民风民俗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聚了一个地区民众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道德风尚、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和文化意义。
庙会由来是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也逐渐形成。它们互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生存竞争,在南北朝时都各自站稳了脚根。而在唐宋时,则又都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
庙会是容城一年之中规模最大、最为隆重的集市,曾经容城有三大庙会,分别于农历四月初四、五月二十三、九月十三举办,往往一连举办两三天,其初衷是为了敬拜神仙、祭天祈福。像土地、关公、城隍、螺祖等护佑城池平安、风调雨顺、蚕桑农丰的古神,都是百姓供奉的对象。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幻化成对神的敬仰和祈愿,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更新,这种寄托逐渐淡化。目前,容城只有极少数老一辈人信仰佛教,使得庙会的功能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就如《易经》交给我们的道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变化,正所谓变则通,通则久,凡事预则立,不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列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道具小车是一架彩车,即用竹木绑扎,上饰彩绸和丝线做的车帐子。中间用数根木方某某,两侧加护栏柱,并留出艺人表演的六角孔做一车排子。排子下面蒙布,挂车围子并绘上车轮图案。
小车会表演,是一个小车道具中坐着一个人(实际是站立行走,盘着的腿为道具);前面一人拉车,俗称大丑婆,是主角;后有一人推车,三人为一体,虽角度不同,动作却协调一致,犹如一个完整的小车在行走。表演时以拉车人、推车人、坐车人及伴车人在小车行进中的平路、上坡、下坡、幭车等动作进行夸张表演,以扭为主,一步三颤,表演者5—7人,古装打扮,以唢呐、锣、鼓、钹等打击乐伴奏,情调欢快、活泼。其中,大丑婆是整个舞蹈中演员与乐队的总指挥,他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动作,还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机敏。表演中既要有女性特点,又要有男性的力度。特别是在其腰身的左摆右晃中,给人以幽默、滑稽之美。小车会舞蹈的基本步法为丁字步、踏步、云步、旁弓步、前弓步、大八字步半蹲、十字步、推车蹲裆步等。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容城庙会民俗》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