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化学上下册早读答案版

本文由用户“yejihun”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0-02-19 16:17:22 举报文档

以下为《2018化学上下册早读答案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 2 3 4 5 6 7 8 9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引流和蘸取。 3.胶头滴管的作用是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使用注意事项①不要把滴管伸入容器内;②不要将滴管横放或倒放; ③不要将滴管直接放在实验桌上。 4.锥形瓶的作用: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者加热时使用。 5.可以用来加热的容器有:试管、烧杯、锥形瓶、蒸发皿。 可以直接加热的有:试管、蒸发皿。 需垫XX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锥形瓶。 6.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 7.取粉末状固体需要药匙,块状固体需要镊子。 8.没说明用量时,固体一般取盖满试管底部,液体一般取 1—2ml。 9.液体药品倾倒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 10.量取 48.7ml 水所需要仪器:50ml 量筒和胶头滴管。 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11.试管中加液体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 1/3 的原因防止加热时液体飞溅。 加热时要先预热的目的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原因防止冷凝水回流试管炸裂。 固体加热后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因为: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没有预热、加热时试管底部 接触到了灯芯、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试管没有冷却就清洗。 12.托盘天平精确到 0.1g,如果放反,物重=砝码-游某某。 13.镁条燃烧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文字表达式: 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14.铜片加热现象:红色固体变黑。 文字表达式:铜+氧气 加热 氧化铜 15.实验前打磨金属的目的:去除金属表面氧化物。 16.有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沉淀现象产生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分别举出反例。 白炽灯发光、发热;水烧开产生水蒸气;泥水静置有沉淀产生 17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化学变化:炸药爆炸 物理变化:轮胎爆炸 18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氧化铜(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是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19 下列各属于什么性质: 活性炭吸附性物理性质 可燃性化学性质 稳定性(如氮气保存食品)化学性质 石墨做电极物理性质 氢气做探空气球 物理性质 20 默写前 20 号元素符号及补充的 10 个。 氢(H)氦(He) 锂(Li) 铍(Be) 硼(B),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硫(S) 氯(Cl) 氩(Ar) 钾(K) 钙(Ca) ,其余常见的有铁(Fe) 锰(Mn) 铜(Cu)银(Ag) 钡(Ba) 锌(Zn) 汞(Hg) 铅(Pb) 金(Au)碘(I)铂(Pt) 21 科学探究法的六个环节是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 价和表达与交流。其中实验与事实是中心环节。 10 第二章 2.1 空气的成分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耗尽瓶内的氧气),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产物是固体 b、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将集气瓶化为五等分;③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 中塞紧橡皮塞④集气瓶冷却后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点燃 c、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P+O2→ P2O5 d、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某某产生,放热,水倒吸入瓶内,约占集气瓶容积 的 1/5 e、结论: O2 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N2 约占 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化学性质),难溶于水(物理性质) f、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 1/5 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就打开止水夹 ②液面上升大于 1/5 原因:止水夹未加紧,点燃红磷后燃烧匙未迅速伸入集气瓶 饍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能够用镁条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镁条还可以和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 二、空气的成分 气体 氮气(N2) 氧气(O2) 稀有气体 体积分数 78% 21% 0.94% 二氧化碳 (CO2) 0.03% 其他气体(H2O)和杂质 0.03%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 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 【用途】① 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② 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充氮延长使用寿命、食物充氮防腐); ③ 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2. 氧气 【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化学性质) 3.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的总称)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稀有气体又叫做惰性气体。 【用途】① 用作保护气(化学性质); ② 用作电光源和激光技术(物理性质); ③ 氦气可作探空气球(物理性质); 四、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可吸 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酸雨(NO2、SO2 等) 温室效应(CO2) 注意:1、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2、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 五、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例:冰水混合物、蒸馏水、水、二氧化碳、氧化镁、五氧化二磷、液氮等。 11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例:清新的空气、澄清石灰水、纯净水、稀有气体等。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一、 分子的相关理论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仍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在 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分子,新分子不再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二、分子的特征: 1、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2、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且气态分子间隔大于液态大于固态。 3、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4.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三、用分子观点解释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分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例如: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生成了新分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例如镁燃烧生成氧化镁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四、本节课的重要实验 操作:A 烧杯装蒸馏水并滴几滴酚酞,B 烧杯装有浓氨水,用大烧杯将 A、B 两个烧杯罩住一段时 间。 现象:装有酚酞的 A 烧杯溶液会变红。 原因:(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2)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相遇并反应使溶液变红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 一、原子的概念及性质 1、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 最小微粒。 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①金属单质。 如:Fe, Cu ②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I2 除外),如:C ③稀有气体单质。如:He, Ne 3、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在不断运动、原子之间有间隙、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为新分子,构成新物质 。 5、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6、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二、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结构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正 (带 电) 电子 中子 (不带电) (带 负 电) 原某某,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12 2、原子构成的规律 (1)原某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原 子 中 不 一 定 含 有 中 子。 (3)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4)原子不显电性。 三、原子结构示意图 1核、内质子数 2原、子核 +12 2 8 2 最外层上有 2 个电子 第一电子层 (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里面的数字表示 核内的质子数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 电子数 。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及化学性质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 ,弧线表示 元素性质 电子层 , 金属元素 4 易得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 等于 8(氦等于 2) 相对 稳结.定构 ①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易发生化学反应 难发生化学反应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或氦为 2) 的结构称为稳结.定构。 记住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 四、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有 6 个质子和 6 个中子)的质量的 1/12 做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 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记做 Ar,单位是 1 ,省略不写。 相对原子质量(Ar)=某种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2)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例 1: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 应的横线上: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分子 原子(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原子。 (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原子核 质子。 (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分子 原子 中子。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电子 (6)在同一原某某数目相等的粒子是质子和电子。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原子核(质子和中子)。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 13 1、离子的定义: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由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且质子数 > 电子数 阴离子:由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且质子数 < 电子数 3、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Mg2+:表示镁离子或一个镁离子 2Mg2+:右上角的 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前面的 2 表示两个镁离子 4、常见离子符号: 阳离子: H+ (氢离子)、Na+ (钠离子)、Mg2+ (镁离子)、 Ca2+ (钙离子) Al3+(铝离子) 、 NH4+ (铵根离子)、 Fe3+ (铁离子)、 Fe2+ (亚铁离子) 阴离子: OH- (氢氧根离子)、 NO3- (硝酸根离子)、 SO42- (硫酸根离子)、 CO32- (碳酸根离子) 、 Cl- (氯离子)、 O2- (氧离子)、 S2-(硫离子) 例: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含义。 (1)两个氧原子___ 2O ___ (2) 两个氢分子__ 2H2 __ (3)3N__3 个氮原子 (4)铝离子____Al3+ __ (5)两个硫酸根离子___2SO42- ___(6)氦气 He (7)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N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O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8)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O2 保持汞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Hg (9)H_____氢元素______、______ 一个氢原子_____ ; (10)Fe ____铁这种物质 ___、____ 铁元素 ___、 ______ 一个铁原子 __ ; (11)2S2-前面 2 的意义 2 个硫离子 右上角 2 的意义 1 个硫离子带 2 个单位负电荷 (12)二氧化碳是由 二氧化碳分子 构成的,铜是由 铜原子 构成的,氯化钠 是由 钠离子和氯离子 构成. (13)水是由 水分子 构成的,水分子是由 氢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 的,1 个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 构成的。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一、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 核电荷数 (即核内 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饋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饍质子数决定元素的 种类④元素表示物质的组成,原子表示物质的构成⑤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的原子,也包括 离子,如 Na 和 Na+。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元素符号意义:(1)表示 该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 1 个原子。 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 该物质 。如 Fe、He 等。 3、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在地壳中各元素含量位于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 O Si Al Fe,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O 。 4、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 元素周期表按元素 原子序数 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号。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14 5、1~20 元素为:氢(H)氦(He) 锂(Li) 铍(Be) 硼(B),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 (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硫(S) 氯(Cl) 氩(Ar)钾(K) 钙(Ca) ,其余常见的有铁(Fe) 锰(Mn) 铜(Cu)银(Ag)钡(Ba) 锌(Zn) 汞(Hg) 铅(Pb) 二、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 H2 、O2 、N2 等;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 CO2、 H2O、KMnO4 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 H2O、CO、 CO2、SO2、NO2、 P2O5、 Al2O3、CuO、MnO2、Fe3O4。 注意:氧化物 一定是 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 不一定 是氧化 物。 例 1:①蒸馏水 ②氧化镁 ③氯化钠 ④清新的空气 ⑤稀有气体 ⑥高锰酸钾 ⑦氧气 ⑧ 澄清石灰水 ⑨二氧化碳 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__④⑦ _(填“序号”,以下同);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是__ ①②⑥ ⑦⑨ 属于单质的是__⑦ ;属于氧化物的是_ ①②⑨ 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 ④⑤⑧。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知识点一、氧气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液氧是淡蓝色液体,固态氧是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 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物质 现象 文字表达式 碳 磷 硫 镁 铁 石蜡 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产生大量白某某、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 点燃 硫+氧气 二氧化硫 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铁+氧气点燃 四氧化三铁 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气体 △ 15 点燃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铜 铜片表面变黑 铜+氧气→氧化铜 注意: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只能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时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②硫燃烧时底部放水的目的 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 3、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如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4、分解反应:是“一变多”,如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凡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这种氧化 叫做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铁生锈等。 知识点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 1.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 水+氧气 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黑色的二氧化锰是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 有改变的物质。所以可以做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餷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 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餷加入药品的方法: 二氧化锰 从锥形瓶加入, 过氧化氢溶液 从长颈漏斗中加入。 长颈漏斗时要液封的原因:防止气体从漏斗口逸出;简单装置的优点:制取少量气体 长颈漏斗的优点: 方便添加液体;分液漏斗的优点:控制反应速率。 餷 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 气体的密度、溶解性、能否与水反应 ① 向上排空气法 (因为 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 ) ② 排水法 (因为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 )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目的是 排净集气瓶内原有空气 ,用排 水法收集氧气,当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当观察到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证 明氧气已集满。 餷验满方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 餷 检验氧气的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餷 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①没有长颈漏斗的简易装置 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 气密性良好; ②有长颈漏斗的发生装置 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 斗向下注液体,若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 2.用高锰酸钾为原料: 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制取气体前要先 检查气密性 实验步骤为 查装定点收离熄。 16 注意事项:①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②试管口略朝下倾斜的原因: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灼热试管骤然冷却而炸裂。 ③加热时先要用酒精灯来回移动,再用外焰集中加热的原因: 预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 炸裂。 ④加热刚开始时导气管口慢慢冒出气泡不宜立即收集的原因:刚放出的气体主要是试管内原有 的空气 ⑤加热停止后必须先撤导管后熄灯原因: 防止水倒吸使灼热试管骤然冷却而炸裂。 3.用氯酸钾为原料: 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 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4.工业上制 O2 的方法是: 分离液态空气法 (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氧气和氮气沸点不同, 氮气 先被蒸发,余下的是 氧气 (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1、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 ② 接触氧气 (或空气) ③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 广义的燃烧指的是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例:H2 在 Cl2 中的 燃烧生成氯化氢,Mg 在 CO2 中的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 2、灭火的原理:① 隔离或清除可燃物 ② 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 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满足其一 例:请用灭火原理来解释以下现象: ①嘴吹灭燃着的蜡烛; 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2 小木棍朝上燃烧,一会就熄灭原因 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3 用剪刀剪掉燃着的蜡烛棉芯而熄灭蜡烛; 清除可燃物 4 灯帽盖某某酒精灯. 隔绝氧气(或空气) ⑤不慎将酒精灯打翻并着火,用湿抹布盖某某. 隔氧又降温 例、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明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白色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 着火点为 40℃,红磷着火点为 240℃.然后她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 A 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铜片上的红磷 不燃烧 ,②铜片上的白磷 燃烧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孕妇缺碘会使 胎儿发育迟缓 导 致 智力低下 ,甚至发生 呆小症 。为预防大脖子病国家规定在食盐中加入 碘酸钾 KIO3 。 二、食品中的营养素 1、六大营养素: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蛋白质。 2、糖类都由 C、H 、O 三种元素组成,也称 碳水化合物 ,常见的糖有 葡萄糖 、蔗糖 和 淀 粉 等,淀粉是人们食用的最主要的糖类, 水稻、小麦 中含有丰富的淀粉。 3、脂肪又称 油脂 ,室温下呈 液态 的称油 ,如 花生油、玉米油 ;室温下为 固态或半 固态 称为 脂 ,如 动物脂肪 。脂肪是人体的 后备能源。 4、蛋白质是构成 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存在肉类、鱼类、奶类、蛋、和豆类。蛋白质在消 化液作用下与水反应最终生成各种 氨基酸 。 5、蛋白质在 加热、遇到重金属盐或酸、碱和某些有机物时 会破坏 生物活性而变质 , 这正是生命体遭受损害和中毒的原因。 5.维生素: 存在: 水果、蔬菜 等 缺 VA 会引起 夜盲症 ;缺 VB 会引起 贫血 ; 缺 VC 会引起 坏血症 ;缺 VD 会引 起 佝偻病 ;缺 VK 会引起 皮下出血 。 40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氧气》教学设计
  2. 六年级科学下册月考四
  3.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复习卷
  4. 化学选择题1
  5. 九年级化学上册1.3走进化学实验室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
  6. 器皿使用及食物禁忌一览表
  7. 7月解放军报社现场固废统计表
  8. 8月解放军报社现场固废统计表
  9. 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调研统计表
  10. 智能仪器设计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11. 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2. 第六单元课题一
  13. 1.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实验安全

以上为《2018化学上下册早读答案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