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水平评估(01)

本文由用户“m931980661”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6-11 13:06:41 举报文档

以下为《九年级物理水平评估(0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九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水平评估(01)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尘土飞扬  B.茶香四溢  C.树叶纷飞  D.瑞雪飘飘

2.如图描述的四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是(  )

/

A.音叉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越远???? B.正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C.钢尺伸出长度变短,音调变高???? D.抽取罩内的空气,铃声减小

3.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关于编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B.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

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D.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只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

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C.“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人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 B.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景物在镜中成像???? D.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6. 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能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

/

7.周某某,小明一家到瓯江边游玩。妈妈拍照时,小明正在欣赏美景:对岸树木的倒影、水中的鱼“影”…,此时地面上留下了他的身影。关于“影”的形成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妈妈的摄“影”光的折射 B.树木的倒“影”光的反射

C.水中的鱼“影”光的反射 D.小明的身“影”光的直线传播

8.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鱼的光路某某(  )

/

9.图为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机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

B.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C.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白、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

10.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

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

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 ;音色相同的是_______。

/

1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各地都开展了唱红歌比赛活动,男女演唱者时而“引吭高歌”,时而“低声吟唱”,十分感人!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_。男高音低声伴唱时,_______高,_______小。(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3.小芳站在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___m;当她走近平面镜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她在镜中成的像是______(“虚”或“实”)像。

14.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及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要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

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会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

/

15. 如图所示,图_____是近视眼,成因是晶状体太_____(选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太_____,使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要用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矫正,利用了它对光线的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

/16.如图所示,请将下列光路图补充完整。

17.如图所示,请将下列光路图补充完整。

18.在图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19.从空气射向水面的入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如图所示,给出了反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20.图甲电流表的示数

21.图乙电压表的示数

22.图丙电能表的示数

/

23.如图是丽丽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

实验时应选________(选填“较厚”或“较薄”)的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玻璃板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是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有一个好处,这个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在蜡烛A所在的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后,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或“理想模型”)法。实验时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丽丽同学在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时,发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蜡烛B的上方偏高某某,

蜡烛B与蜡烛A的像无法重合,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如果出现两几乎重叠的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用光屏替换蜡烛B,并直接观察光屏,将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像。

24.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应在__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2)如图右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

(3)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上,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右,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0 cm刻度线处,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5)在(4)问的基础上,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 cm刻度线处,当凸透镜位置不变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_____(选填“大”或“小”)。生活中的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以上为《九年级物理水平评估(0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

热门关注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