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禁塑宣传材料大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附件1
禁塑宣传材料大纲(第一版)
为深入贯彻落实《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持续加强禁塑工作的社会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禁塑工作,营造全社会共同禁塑的舆论氛围,特制定本大纲。
一、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指导各市县政府、学校、社区、公共机构及有关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实施禁塑宣传工作。本大纲的目的是向禁塑宣传工作者提供塑料污染治理的基本知识体系、政策体系和基本理念,加强对禁塑宣传工作的宏观指导,促进禁塑社会宣传工作的深入实施,推进禁塑知识和生态文明理念普及,促进高水平高质量推进自贸港建设。
二、指导原则
禁塑政策的社会宣传要紧密围绕生态文明理念,着眼于促进人民群众绿色生活和消费习惯的养成,把禁塑社会宣传当作一项长期开展的工作。要注重禁塑宣传的科学性,避免伪科学内容的渗透,加强释疑解惑,回应社会关切,消除认识误区。宣传要突出针对性,根据不同宣传对象的特点,抓住塑料污染热点问题,设计先进的宣传形式和内容,增强宣传效果。
三、宣传内容
(一)塑料污染的由来
塑料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最早的塑料可追溯到1850年前后,人类第一次从化工原料制造塑料则发生在1907年,但在工业化生产后的三十多年,塑料往往以一种高性能材料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生活中,比如唱片、胶卷、钮扣、尼龙袜等,就像今天的碳纤维、石墨烯一样。塑料真正以一种广泛使用的材料进入到人们生活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战争带来的资源短缺,给塑料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绝大部分的塑料难以自然降解,通常塑料进入自然界后的降解周期可能在几十年到几百年,但在一些环境下也可能完全不会降解,人类最早发明的塑料,至今仍存在于世界某个角落。据文献数据,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大规模使用塑料以来,人类一共生产了超过83亿吨的塑料,其中约63亿吨已成为塑料垃圾。在这63亿吨塑料垃圾中,9%被回收利用,12%被焚烧,79%进入垃圾填埋场或自然环境中。如今,人类每年生产的超过 4.06 亿吨塑料中,约有 40% 是一次性制品,设计时就考虑在使用后的几分钟内丢弃,比如人们经常使用的塑料吸管每天就成为不计其数的垃圾,仅美国每天就用掉5亿根塑料吸管,而英国每年要用掉47亿根,全世界每分钟都有2百万个塑料袋被投入使用,而每分钟会有1百万个塑料瓶被用掉成为塑料垃圾。所有塑料垃圾中,每年有480~1270万吨直接或通过河流进入海洋。
(二)微塑料污染的影响
进入到自然环境中的塑料垃圾,并不会保持原有的形态不变,受到自然界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后,大部分塑料垃圾会逐渐破碎,形成尺寸更小的碎片,当这些碎片小于5mm以后,随着风和水流在自然界迁移和进入食物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样的碎片被称作微塑料。生活中的清洁、洗漱等洗护用品中的研磨剂、化妆品中的闪亮粉、洗衣机产生的纤维,这些本身尺寸就很小的塑料垃圾也是微塑料的一个重要来源。
微塑料尺寸越小,它们被动物摄食的概率越大。科学家预测约有690种海洋生物受到塑料影响,其中至少10%的物种摄入了微塑料。目前在许多水生生物的肠道和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现阶段调查发现,摄食微塑料的生物包括:浮游生物,贝类以及鱼类。生物消化系统受到为塑料的机械磨损和阻塞会减少水生生物的食物摄取量,产生伪饱腹感等;最终导致饥饿甚至死亡。
(三)世界塑料污染治理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8年发布了“限塑报告”。在接受调查的192个国家中有127个(约66%)通过了某种形式的立法来管制塑料袋。许多国家在过去几年里制定了限制措施。塑料袋条例包括对塑料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势,切实降低生物降解塑料成本,推动禁塑持续深入开展。
(十一)可降解替代方案展望
塑料污染治理的关键领域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可降解替代方案就是要通过提供适用的可降解替代品满足群众对一次性用品的刚性部分的需求。现阶段受技术、产能、产品设计开发等诸多因素限制,禁塑名录产品仅限于简单的塑料袋、塑料餐具、吸管、棉签等。随着未来健全的产业链,依托产业供给侧优势,可降解产业链将能够提供包括各类一次性包装物、纺织类等较大门类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替代能力,为海南禁塑持续深入开展提供必要的产业基础。海南将以禁塑为契机,发展覆盖全面的可降解替代品供应产业链,为世界范围内沿海经济体塑料污染治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禁塑宣传材料大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