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部编版八上:第1课 鸦片战争同步课时练习含解析

本文由用户“liyawen123456”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0 12:30:26 举报文档

以下为《【精选】部编版八上:第1课 鸦片战争同步课时练习含解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基础闯关★★

知识点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  )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中国#教育出@版~^网*]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可知,由于洋布的输入,使得中国传统的土布受到严重打击,这是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故B项正确。AC两项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排除。D项中的完全绝对化,排除。故选B。

2.“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断之理。”林则徐践行这一豪言的壮举是(  )

A.三元里抗英 B.虎门销烟 C.抗击洋枪队 D.吴淞口抗英

【答案】B

【解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断之理。”林则徐践行这一豪言的壮举是虎门销烟。故选B。

3.在中国,林则徐的大名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是中国近代的民族英雄,下面对林则徐最有意义的研究材料是(  )

A.林则徐的奏折和书信 [w#~@w*w.zzste&p.com]

B.课文《虎门销烟》

C.电视连续剧《林则徐》

D.历史研究著作《林钦差与鸦片战争》

【答案】A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林则徐的奏折和书信,是第一手史料,是最有价值的材料,A选项符合题意。BCD是第二手资料,要辨别真伪,排除。故选A。

4.如图为 1800-1838 年间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数据。下列事件与图中所反映的现象直接相关 的是(  )

[ww#w.zzs%~t@ep.^com]

A.虎门销烟 B.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图表可知,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发现,从事鸦片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向中国走私鸦片,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故A符合题意。故选A。

知识点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来源:%&zz~s*@tep.com]

5.“战争的失败并没有在京城产生太大的震动,然而远在千里之外的东南沿海,一种全新的政治、经济形态悄然出 现,城市里充斥着舶来品,走私并没有因战争结束而减少,一种新的阶级胚胎也‘在逐渐产生,自然经济结构在东 南沿海地区开始解体,出卖苦力的贸易渐渐流行开来。”结合史实,分析该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解析】依据“远在千里之外的东南沿海,一种全新的政治、经济形态悄然出现”可知,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故材料描述的战争是鸦片战争。故选A。

6.“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以上材料表述的是鸦片战争的(  )

A.背景 B.经过 C.影响 D.性质

【答案】A[中#@国%教育&出^版网]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需要大量的市场,为打开中国大门,186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因此“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题干“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以上材料表述的是鸦片战争的背景,A符合题意。故选A。

7.5月30日清晨,广州三元里及各乡数千乡民手持武器包围类军盘踞的四方炮台。英军司令率部出击,群众按计划将敌人诱至牛栏冈后,埋伏在周围的七八千群众冲出来,将英军团团围住。材料中描述的事件发生在(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答案】B

【解析】据题干“5月30日清晨,广州三元里及各乡数千乡民手持武器包围类军盘踞的四方炮台。英军司令率部出击,群众按计划将敌人诱至牛栏冈后,埋伏在周围的七八千群众冲出来,将英军团团围住。”这段话描述的是三元里抗英斗争。这件事情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故选B。

8.诗人朱某某《关将军挽歌》中提到:“粤关守吏走相告,防海夜遣关将军。将军料敌有胆略,楼橹万艘屯虎门。虎门粤咽喉,险要无比伦。峭壁束两峡,下临不测渊。……可怜裹尸无马革,巨炮一震成烟尘。”可见该诗反映的主要史某某(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火烧圆明圆 D.收复某地

【答案】B[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解析】据题干“粤关守吏走相告,防海夜遣关将军。将军料敌有胆略,楼橹万艘屯虎门。虎门粤咽喉,险要无比伦。峭壁束两峡,下临不测渊。……可怜裹尸无马革,巨炮一震成烟尘”可知,题干反映的是鸦片战争期间关某某在虎门抗击英军,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故该诗反映的主要史某某鸦片战争。故选B。[中国教@~育出版*网#%]

知识点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9.1840年,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指(  )

A.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的不同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后的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庭”

【答案】A

【解析】1840年,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炮轰广州城,挑起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使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符合题意。故选A。

10.费正清先生《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所言:“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这次战争的影响是签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中的“英国”“鸦片”可知,这次战争是指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故选A。

11.历史学家陈某某在他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追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答案】B[来~源:zz*^ste%@p.com]

【解析】据题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并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故选B。

12.1843年后,**_*外贸易中心,上海也从一个不起眼的海边县城逐渐发展为东亚第一大都市。上海的崛起开始于(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A.《南京条约》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 [来源@&:zz#st~ep.*com]

B.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开设工厂

C.列强对中国政治经济侵略不断加剧

D.人口大量从周边省市涌入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1843年后,**_*外贸易中心,上海也从一个不起眼的海边县城逐渐发展为东亚第一大都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的崛起开始于《南京条约》的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上海由此崛起。故选A。

13.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葵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儒,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葵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儒,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吏治腐败。腐朽的封建统治是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D符合题意。故选D。

★★能力提升★★[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能力提升与重难点训练】

1.1840年8月,道光皇帝授命琦善向英军表示:林则徐“措置失当”,“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在道光皇帝眼中林则徐“措置失当”主要指(  )

A.禁烟不力引发人民不满 B.抗敌不力作战失利

C.虎门销烟招致英军北上 D.闭目塞听贻误战机

【答案】C

【解析】1840年8月,道光皇帝授命琦善向英军表示:林则徐“措置失当”,“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在道光皇帝眼中,林则徐“措置失当”主要指虎门销烟招致英军北上。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人们穿着节日盛装,向虎门海滩涌去。前往海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过去英国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材料表明此事件(  )

A.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B.促使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C.限制了中英贸易的正常发展

D.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答案】D

【解析】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据“人们穿着节日盛装,向虎门海滩涌去。前往海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过去英国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此事件”是指林则徐虎门销烟,题干材料表明林则徐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3.1839年,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律例》,并运用其条款“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道理(权利)”来证明禁烟的合法性,从而要求外商出具保证书。这说明林则徐(  )

A.强调建立近代外交制度

B.运用西方法律维护国家利益

C.主张采用西方政治体制

D.系统实践“师夷长技以自强”

【答案】B

【解析】据“1839年,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律例》,并运用其条款“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道理(权利)”来证明禁烟的合法性,从而要求外商出具保证书。”可知,这说明林则徐运用西方法律维护国家利益。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选B。[来源#~@:*zzstep&.com]

4.据史料记载,从1781年到1790年,中国卖给英国的茶叶值为9600多万银元,而1781年线到1793年,英国卖给中国的呢绒、棉布等货物的总值仅为1600多万银元,只及茶叶总值的1/6,每年有几百万银元从英国流入中国。下面对材料的理解正确有(  )

①当时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www@#.zzst%e~p*.com]

②从产品上可以看出东西方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③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导致了上述现象

④鸦片输入影响并改变了正常的中英贸易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中%*&@国教育出~版网]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从1781年到1790年,中国卖给英国的茶叶值为9600多万银元,而1781年线到1793年,英国卖给中国的呢绒、棉布等货物的总值仅为1600多万银元,只及茶叶总值的1/6,每年有几百万银元从英国流入中国”可知,当时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从产品上可以看出东西方生产力水平的差异,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的原因。鸦片输入影响并改变了正常的中英贸易关系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选B。

5.“从此中国东南沿海各省门户洞开,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势力,凭借着不平等条约中的特权,在他的炮舰的保护下,通过这些口岸在中国开始泛滥。”该“不平等条约”还要求清政府(  )

A.割让香港岛

B.增辟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C.镇压义和团运动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答案】A

【解析】据“从此中国东南沿海各省门户洞开,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势力通过这些口岸在中国开始泛滥”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地为通商口岸,英国可在这五口派驻领事等官。从此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源源东来。选项A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故选A。

6.有学者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遁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对于“赶往近代最初一步”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开放广州、杭州等通商口岸,促使封建自然经济解体

B.鸦片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的是洋务运动。故对于“赶往近代最初一步”理解最准确的是选项C。故选C。

7.蒋某某《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代以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内容所涉及的条约(  )

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直接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C.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

D.迫使道光帝派遗林则徐广东禁烟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蒋某某《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代以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条约为《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C。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材料二: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三: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国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

(1)材料一中“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哪一历史?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中&国教育^@*出版网#]

(2)材料二出自哪一条约?它是哪一年签订的?

(3)材料三中这一条款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答案】(1)鸦片战争,近代史的开端。

(2)《南京条约》。

(3)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中国若要变动关税,须经英国同意,英国取得了协定关税权。

【解析】(1)据材料一“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可知,“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鸦片战争。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据材料二“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材料二出自《南京条约》,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3)据材料三“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国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可知,这一条款的主要影响是材料一中这一条款的主要影响是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中国若要变动关税,须经英国同意,英国取得了协定关税权。

9.阅读材料,辨析作答。

材料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次界碑。它铭刻了古老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大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最后一壁。

——摘编自陈某某《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

(2)小史同学认为,“这场战争”是中国社会“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小史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鸦片战争。[中%国教*~育^出版网@]

(2)不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洋务运动。

【解析】(1)据材料“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次界碑。它铭刻了古老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大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最后一壁”可知,“这场战争”是指鸦片战争,184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解体

【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最后一项内容,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中国危害最大,是导致清朝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故选C。

7.(2019?通辽)中国海关开始失去保护本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在(  )

A.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之后

B.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之后

C.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之后 [来源:#zzst*ep.com@^%]

D.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之后

【答案】A[来#~%源:中教^网&]

【解析】中国海关开始失去保护本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在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之后。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1840年英国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故选A。[来&源:中*^教@#网]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精选】部编版八上:第1课 鸦片战争同步课时练习含解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