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XX省校企合作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现场会经验材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XX省校企合作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现场会经验材料
走校企合作之路 促进共同发展
**_*公司技工学校
(2007年5月30日)
**_*公司技工学校是中国最大的铜工业企业——**_*的XX省重点技校,也是XX省“十一五”发展规划所确定的重点建设骨干技校。自1978年9月创建以来,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顺应市场经济规律,不断提高综合办学能力,现在已发展成为集干部职工培训、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鉴定、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和再就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培训机构。
江铜技校地处XX地区XX市,校园占地面积530亩。学校现有教职工160人,其中专职教师9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2人,“双师型”教师36人。根据市场需求和江铜发展的需要,学校开设了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数控技术应用、冶炼、采矿、选矿、压力加工、化工、电焊、汽修等十个专业,办学规模达到3000人,学生推荐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近30年来,学校为江铜集团和社会企业输送了上万名的技术工人。涌现了中华技能大赛获得者左某某、全国劳模蔡某某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的技术能手。还有大量的技校毕业生成为江铜集团和其他企业的领导和技术骨干。学校以培养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致力于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突出技能、智能、体能的培养,毕业生因职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而深受社会欢迎。连续多年被江铜集团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获得XX省“先进技工学校”、“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确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实现校企双赢
几年前,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和技校招生与就业政策的变化,学校未能适应职业教育市场化的竞争,一度陷入困境,举步维艰,并于2000年暂时停办技校。技校停止招生以来,办学任务减少,教育培训任务不足,教职工相对富余,人浮于事,职工积极性不高,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2003年江铜集团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大幅调整,新班子上任后,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学校人员、设备设施、职工思想状态、综合办学能力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在客观地分析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大环境和江铜集团大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需要,果断提出了恢复技校办学,明确了办学的总体思路,首先是争取了江铜集团400万元的资金支持,改造完善了培训设备设施,大大提高了培训的能力和效果,学校员工的信心得到恢复与增强,***对学校也有了信心,并给予大力支持。在这种良好的背景下,学校提出了系统的校园2005-2010年发展规划,得到了***的批复。2005年,***投资187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210万元,完成了技校学生宿舍、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楼改造等项目,形成了3000人规模的配套办学能力。2006年***进一步加大投入,投资3200万元,新征土地300亩,使校园扩大了一倍多,标准田径运动场正在建设之中,学校办学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1、企业支持的后盾,有利于学校招生
江铜技校凭借着江铜集团大企业的支持和学校设施齐全的优势,越来越为社会所公认,近年来年年招生千人以上,开创了招生新局面。2005年以来,学校招生工作由“上门招生、争抢生源”到“学生争相报名,学校考试择优录取”,录取比例最高达到了12:1,女生达到了20:1,成为**_*屈指可数的需要考试录取的技工学校。
2、企业支持的后盾,有利于学校安置学生就业
企业对用工需求,优先考虑使用学校的学生,可以保证学校推荐就业的稳定渠道,而要使企业对学校的学生保持持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在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把教育培训中心(技工学校)建设成与国际一流***相适应的高水平、现代化、多功能的一流的教育培训中心”的发展目标。***总经理指出:“要强化职工的业务技能培训,特别要支持技校的发展,以技校为平台,为公司多培养技术员工。”这既是对技校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技校将来工作提出的方向和更高的要求,更是对学校下一步发展的鞭策和鼓舞。江铜技校决心抓住机遇,依托江铜支持,面向社会,大力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技术工人需求这条主线,配XX铜集团进军世界三强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创新思维,开拓进取,开创江铜技校发展的新局面。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XX省校企合作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现场会经验材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