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习近平榆林考察感想》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记习近平总书记来榆调研感想
神木市人大代表 李霞
9月13日至14日,在赴*_**开幕式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榆林考察调研。书记来榆的消息一出来我的心情就无比激动,总书记一直对陕北有一份深深的牵挂。而我想,现在的*_**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比如总书记到榆林考察的第一站,看煤。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当年在延川插队的时候,榆林是全陕西最穷的地方。这边人口稠密,但缺吃少喝,都是汤汤水水过日子。后来一经发现了能源,并且有能力开采、发展能源产业,完全不同了。这也就是不到半个世纪的光景,榆林繁荣起来了。”是的,因为这场“黑色革命”榆林不仅摆脱了贫困,还富起来了!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开启,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写入“十四五”规划。在榆林的传统能源企业也积极谋划新的产品路线。医用骨钉、缝合线,餐具、购物袋……这些可降解产品,是企业从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烃及各种化工产品全产业链生产的成果。
总书记又去了高某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一条小山沟,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记忆深刻,他说起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谈起“那时候‘陕北开荒,河南遭殃’的苦日子”。痛则思变。上世纪50年代,高某某开始摸索“三三制”(田地、林地、草地各占三分之一)。姜良彪给总书记解释说,也是边干边想出的法子:多打粮食得有肥料,肥料靠牛羊,牛羊要吃草。高某某的探索,解开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道难题。
一切都在改变:推磨、碾磨全是机械化了;再问到打谷子,“不再打链枷了吧?”“是啊,如今都用三轮车子了。”总书记看了东边又走到西边,举目凝思,感慨万千。
总书记掰着指头一字一顿:“林、草、田,发展农村事业的内涵是与时俱进的。我在延川插队时就听到过高某某的名字,当时陕北的大寨村。看你们的梯田,都是下了功夫的。难得的是半个多世纪一直做下来。”从“山上光秃秃、年年遭灾荒”到“层层梯田盘山头、片片林草盖某某”,旧貌和新颜对比鲜明。这些年,陕西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多公里。村里的成绩单也喜人:60年来泥不下山,洪不出沟,不向黄河送泥沙。
“小流域治理关系长远。高某某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总书记赞叹道,“绿水青山是可以变成金山银山的,你们用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对的,这也是我们现在提倡、推动的一条路。”
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杨家沟革命旧址,“来这里看看,了却一个心愿”。
就是这几孔窑洞,转战陕北的中共中央正是在这里召开“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就《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影响历史走向的“曙光就在前面”的号召声正是从这里传向全国。“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那份举重若轻的气魄,就在这一孔孔窑洞里决胜千里。习近平总书记讲起周恩来同志的一句评价,“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团结一致向前进,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就在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既解决现实问题,又解决战略问题,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政策策略。在这里就能看出来,中国共产党人的这样一种风范,过去、现在、未来全部规划好、思虑到。”
次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疏属山下九真观的中共绥德地委旧址。
14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柳编、泥塑、壁画、唢呐、石雕、剪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重要措施。目前,我市4所城市公立医院已与省直及西安市10所知名医院建立12个专科联盟;榆阳区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公立医疗集团;组建4个医联体,覆盖市域4所三级医院、22个二级医院和7***;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6个,培育省级重点专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18个。榆林一院被确定为国家级胸痛中心,榆林二院被确定为全省脑卒中筛查中心;各县市通过知名专家来榆坐诊、手术、讲学,不仅为我市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更为全市群众提供了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城乡居民的就医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来榆极大的鼓舞了我们的斗志,我已经看到了未来榆林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习近平榆林考察感想》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