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传红旗渠精神,争做时代青年《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XX轻工业大学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题目: 传承红旗渠精神,争做时代青年
专业班级: 安全工程1801
姓名: 任某某
学号: ***0115
指导老师: 张某某
传承红旗渠精神,争做时代青年
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是我们中国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它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身份自信和使命担当,它根植于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成为共产党人的遗传因子。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党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共青团员甚至是共产党员,肩负着祖国、肩负着党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期待。我们除了要努力学习,更有责任和义务把我们中国、我们党的红色精神和红色基因传承下去。XX轻工业大学是XX省特色骨干大学,作为她的学子,我有义务将XX省的红色精神发扬并继续传承下去。
XX省有“三大精神”,分别为: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在XX省XX县XX镇侯壁断下。建成通水40年来,共引水8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8000万亩次,增产粮食15.9亿公斤,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XX省的西北角,与山西、XX接壤,耕地89万亩,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而水浇地仅1万余亩。全县70万余人。林县曾十分贫穷,全县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土薄某某,十年九旱。“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昔日林县人民世代挣扎饥寒交迫之中。1957年县委提出“重安.新排林县河山”的号召,修建了三座小型水库和英雄渠,但仍然摆脱不了干旱的威胁。多年同旱魔抗争的林县领导认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干旱问题,必须采取引蓄相结合的方法,除了将山西的漳河水引入到河南林县,别无选择。但要用锤头、铁锨、双手在悬崖绝壁上开挖几千公里渠道及建造几千座附属建筑物并非易事。林县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在三年自然灾害生死攸关向威迫的形势下,1960年2月10日,县委召开了“引漳入林”实施大会。11***书记杨贵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建渠大军开赴太行山里漳水河畔。3700名农民组成的水利队伍进入各段工地,从此揭开了红旗渠工程的序幕。在建渠过程中,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自己建造了大部分材料。其中水泥自己制造了5170吨,占总量的77.1%;炸药自己制造了1215吨,占总量的44.3%;石灰自己烧制了14.5万吨,占总量的100%;所用的工具也是自己修的。条件是艰苦的,任务是艰巨的,但林县人民正是靠着自立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共产党的带领下,铸成了这条人工XX——红旗渠。
红旗渠被XX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它是毛泽东时代XX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它的修建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XX人民的生存条件,促进了XX的经济发展,而且孕育产生了红旗渠精神!“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XX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1974年,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纪录片《红旗渠》。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被称为世界水利第八大奇迹,红旗渠宛如一座绵延起伏的“水长城”,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中外游客。
中央党史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价值观,从而最终增强了我国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在红旗渠精神的影响下,很多的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甚至是毕业后也长期在边远地区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大展拳脚,***工作的同学们也稳扎稳打、实事求是的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实现着自我价值,这些都引起了非常良好的社会效应。
我们今天是小树苗,将来要长成参天大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我们的身上实现。所以我们一定要一心一意跟党走,把红色精神和基因传承好,好好学习知识和本领,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将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时刻准备着!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传红旗渠精神,争做时代青年《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