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学党史——讲革命故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学党史”——讲革命故事
1.夏某某的“砍头不要紧”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夏某某1928年3月在就义前写下。1928年初,夏某某告别妻子和刚出生的女儿来到XX。以野蛮著称的桂系军阀正在大肆搜捕革命者,许多被捕者根本不经审判便被处决。面对市面上一片萧条和恐怖,夏某某全无惧色,仍奔走在各个秘密机关,部署“停止年关暴动”的计划。开始他住在湖南商号,发现XX卫戍司令部已盯上那里,便迁到东方某某,与徐某某、谢某某、熊某某等研究下一步工作。没过几天,谢某某突然通知说交通员宋若林已靠不住,夏某某便回到东方某某收拾东西。他正准备转移时,叛徒宋若林带着警探闯进了房间。
夏某某被捕后,连续受到刑讯,他在拷打中只是怒斥审判官。回到牢房,他知生命将要结束,忍着伤痛用半截铅笔给母亲、妻子、大姐分别写了三封信。在给妻子郑家钧的信上,他还留下了一个带血迹的吻印。被捕两天后即1928年3月20日的清晨,夏某某被带到汉口余记里刑场。执行官问他有无遗言,他大喝道:“有,给我纸笔来!”接着,他挥笔写下了“砍头不要紧”的就义诗。这一正气凛然的词句,当时就被人称做热血谱写的革命战歌,激励了无数后人为之奋斗。
2.一门三烈士
XX县林某某(she)镇有一座革命烈士墓,每逢清明节,当地群众都会自发前来祭扫。这座烈士墓,是曾某某和曾某某、谢某某一家三口的衣冠冢。80多年前,曾某某上下共6口人,5人参加革命,为革命献出了三身四命,这座在松林间静立的衣冠冢承载了一段悲壮的往事。
曾某某是当地的贫困农民家庭,靠租种地主土地、替人做长工艰难度日。1930年1月,“XX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二纵队回师赣南,由XX县进入XX县,宿营于林某某镇,其中部分红军宿营在曾某某附近。一开始,面对这支陌生部队,曾某某人也感到害怕。但毛主席在此召开群众大会,访贫问苦,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并且红军买卖公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特别是红军摘了曾某某菜园子的菜后,马上把钱送到了曾某某。这赢得了曾某某的好感,曾某某索性邀请红军战士到家里来住。
红军撤走后,当地民团反攻倒算、无恶不作,只因家里曾住过红军,就把曾某某的妻子官某某抓起来,严刑拷打,并勒索16个光洋,扬言不拿钱就拿她开膛剖腹。曾某某被迫到处借钱,卖掉5岁的小女儿后,才赎回了官某某。为躲避敌人的再次抓捕,全家人有家不敢回,东躲西藏,颠沛流离。但这一切更坚定了他们投身革命的决心。
1931年6月,罗某某率领红四军十一师再次进抵林某某,打土豪、分田地,开展革命斗争,并于1932年6月成立乡苏维埃政府。当曾某某把这一年来的遭遇告诉红军时,红军告诉他们:“打跑了国民党反动派,农民才会有好日子!”这一次,曾某某人决定一起参加红军。曾某某因作战勇敢,又能识文断字,先后任班长、排长、连长,带着母亲、被救回的妹妹跟随红军转战闽(min)赣(gan)两省。而曾某某因腿脚不便,不能远行,由曾某某妻子谢某某留下照顾,但两人都参加了林某某赤卫队,当交通员为红军传递情报。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苏区革命形势急转直下。1934年9月,曾某某在送信途中被团匪抓获,历经酷刑,仍不屈服,就在距家仅一里远的山路旁,被敌人活埋了。谢某某听闻噩耗,强忍悲痛,继续为游击队传递情报。没过多久,已有5个多月身孕的谢某某在林某某往温郊转送情报途中,也被团匪抓获,丧心病狂的敌人将她开膛剖腹,腹中5个多月的小生命竟被活活的剖出,牺牲时年仅21岁。同年11月,曾某某在江西作战时,壮烈牺牲。而官某某和她的女儿跟随部队在XX县走散。
与部队走散的官某某带着女儿一路乞讨,回到林某某时,家已经被国民党反动派烧得片瓦无存。她四处打探亲人的消息,得来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的噩耗。一个远方亲戚赶来报信:“反动派还要斩草除根,杀光你们全家人。”于是,她又带着女儿流浪到归化县(今明某某),靠乞讨、给人浆洗衣物为生,直到1950年XX县解放才结束流浪生活,回到林某某镇。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英雄!1965年9月,当地政府为纪念曾某某、曾某某、谢某某一家三位革命烈士,修建了烈士墓。因找不到烈士遗骸,最后殓入墓中的是官某某含泪为丈夫、儿子、儿媳亲手缝制的衣裳。1983年,民政部追认曾某某、曾某某、谢某某为革命烈士。2009年,曾氏三烈士衣冠冢获批为XX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腰缠万贯的“讨米人”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XX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某某奉命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斗争。在一次战斗中,他不幸左胸中弹晕了过去。醒来后,刘某某发现战友已经转移,他与组织失去了联系。这天夜里,他挣扎着爬回原来藏身的XX,取出了埋在乱石堆中一个沉甸甸的小布包,里面装着13根金条和一批首饰、银元,那是他和曾某某同志分手时,组织上要他妥为保管的党的活动经费。这一大包黄澄澄的金子、白花花的银元,足够他下半辈子衣食无忧。可是,这是党的活动经费,比生命还重要啊!
刘某某深感责任重大,把小布包系在腰间,身穿烂棉袄,头戴破雨笠,手拿打狗棍,在XX、XX、XX一带流浪乞讨,秘密寻找党组织,联络失散同志。谁也不知道这个面容憔悴、披头散发的“乞丐”,竟会是XX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乞丐”腰缠万贯,却宁可讨米讨饭,忍饥挨冻,始终坚持不动用这笔公款的一分一毫。
整整两年的苦苦探寻,刘某某终于找到了“娘家人”。1937年初,刘某某与原杨赣特委书记罗某某、特委宣传部长刘某某在泰XX县成立**_*。正当大家为活动经费发愁时,刘某某撩开他的破烂衣衫,将那包金银拿了出来。会上的同志惊呆了,谁能想到,流浪乞讨多年的刘某某,竟然是个腰缠万贯的“讨米人”!
临时省委用这笔经费买了一栋房屋,以“赣宁旅泰同乡会”的名义,建立了省委秘密机关,部分剩余经费用于保释狱中的大批战友。由于残酷的斗争环境,刘某某身患肺痨,却始终不肯花费分文去寻医救治。弥留之际,他让人把他抬到“赣宁旅泰同乡会”的门前躺下,仰望XX方向,溘然长逝。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动情地讲述了这个故事。宁可乞讨度日也不动用公款,蕴涵着崇高的理想追求。刘某某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是一名信念坚定、清正廉洁的优秀共产党员,铸就了一座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巍峨丰碑。
4.三个女红军与“半条被子”
1934年11月6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抵达XX省XX县,卫生部干部团驻沙洲村。红军来到沙洲村时,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许多人都上山躲起来了。徐某某由于生孩子坐月子,又是小脚,就留下来带着婴儿在家。有3位女红军来到她家,跟她拉家常,宣传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叫她不要害怕。
晚上,3位女红军借宿徐某某家中。她们看到徐某某的床上只有一块烂棉絮和一件破蓑衣,就打开她们的被包,拿出被子,和徐某某母子挤在一张床上睡。3天后,她们临走时要将被子留给徐某某。徐某某不忍心,也不敢要,推来推去,争执不下。这时,一位女红军找来一把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留下半条给徐某某。3位女红军对徐某某说:红军同其他部队不一样,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是人民的军队,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的生活。
1984年11月7日,《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采访了徐某某老人。老人把他领到一间厢房里,那是当年3位女红军住过的地方。房间有十六七平方米,只有一个小窗户,比较阴暗,木板的床铺上竖着4根竹竿,横着2根,是挂蚊帐用的。木质的床铺和竹竿都因年代久远而发亮了。徐某某老人说:“那3个女红军走后,我就没有再搬动过床铺。我心里总在想,红军姑娘会回来看我的。”她抚摸了一下枕头说:“我们5个人,两个女红军睡一头,我们母子和另一个女红军睡一头,横盖着她们的那条被子。”“3个姑娘长得很漂亮,有一个还不到20岁,心也好。你们说,一条被子能把半条给穷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人。我和丈夫送她们上山时,她们还一步三回头地对我说,‘大嫂,天快亮了,你回家吧,等胜利了,我们会给你送一条被子来,说不定还送来垫的呢。’现在我已经有盖的了,只盼她们能来看看我就好了。”
据村民介绍,红军走后,敌人把全村人都赶到祠堂里,逼大家说出谁给红军做过事。大家都不说,敌人就挨家挨户搜查,女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被搜走了。敌人还强拉踢打徐某某,让她在祠堂跪了半天。徐某某说:“虽然那时为了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吃了点儿苦,不过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那么,借宿徐某某家中3位女红军到底是谁呢?据史料记载,1934年8月12日至14日、10月29日至11月13日,红六军团、中央红军长征先后经过XX,得到了XX人民的大力支持。中央红军取得了濠头圩、苏某某、XX圩、青石寨等战斗的胜利,成功地突破国民党军的第XX封锁线,并在XX县文明司进行了长征以来首次较长时间的休整。
1984年11月14日,《经济日报》“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发表罗开富的相关报道后,引起了邓颖超等领导同志的重视。在邓颖超的亲自主持下,一个寻找3位女红军的行动在全国展开,遗憾的是英雄已无觅处。
“半条被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依靠人民、团结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共产党人只有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时时、事事为人民着想,严守党的群众纪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戴。
5.十块银元
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一个展柜里,十块陈旧的银元格外显眼,捐赠者共产党员龚某某说,“这是我的传家宝,承载着红军的故事,刻录着战乱时期马革裹尸民不聊生的峥嵘岁月,印证着共产党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不朽誓言。”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从XX出发长征,***陈家山村。国民党反动派趁机造谣、恐吓群众:“谁要是敢收留红军或者提供粮食,全家都要杀头!”接着,国民党军官就对村子进行了扫荡,见东西就抢,村民们人人自危,见到拿枪的就害怕。一个傍晚,见远处有队伍开进,双溪桥村民龚占燕跟着乡亲们早早地就躲进了后山,生怕被抢掠,自家园子里仅剩的一些萝卜、白菜成为他最放心不下的“财产”。
乡亲们在山上心急如焚,却只能无奈地等着,纷纷向天作揖祈祷。直到第二天清晨,水沟边的斜塔处响起了行军号,这支部队终于开走了。龚占燕急忙跑下山,看到自己园子里的萝卜白菜被拔去了一半,他气得捶胸顿足,指天就要骂人。但细心一看,他却发觉剩下的4棵白菜是长得最好的,旁边还放着一节楠竹,他好奇地踢了一脚,一叠银元滑了出来,楠竹片上还写了些字,读过几年私塾的龚占燕见上面写道:“老乡:对不起,未经你许可,将你家白菜扯得吃了,只留下几棵白某某,给你十块银元作菜金补偿!”落款是红十六师某团。吴、刘。
龚占燕惊呆了,在当时,一块银元能买一担谷,萝卜白菜哪有这么值钱啊!他数了数捡起来的银元,不多不少,正好十块。他攥着银元想着,世上哪里有这么好的部队啊,哪里有不拿老百姓东西的军人啊?缓过神来,他才猛然间想明白,急忙对山上大喊:“大家快回来,他们是红军,他们不拿老百姓的东西,是我们自己的队伍……”
乡亲们跑回家,看到门都是好的,菜没有少,柴火还更多了,街面既干净又整洁,根本不像前几天国民党烧杀抢掠后那样遍地狼藉、恶臭熏天。龚占燕向大家说了十块银元的缘由,乡亲们无不动容,急忙追上部队,要接战士们回家吃点热饭、喝口热汤。
经过了解,原来部队是顾及乡亲们的安全,才在昨天逗留一夜就匆忙离开,然而刚经历突围战的战士们因为风餐露宿,早就体力不支,眼看就要坚持不下去了,昨天还是考虑到续命和行军,才不得已用到了龚占燕家的白菜,而且剩下4棵最好的白菜、放下十块银元也是指挥员千叮咛万嘱咐的。战士们拗不过乡亲们的挽留,回到村里,但为了不牵连乡亲们,指挥员下达了“四个铜板换一竹节饭”的军令。白天,乡亲不收钱、战士就不吃饭,晚上,战士们就在街面冒着寒风入睡,乡亲们怎么拉也拉不进屋……深秋的夜很凉,但红军在,乡亲们心里就充满温暖。
龚占燕找到指挥员,要将这笔“巨款”——十块银元还给部队,指挥员拉着龚占燕的手说,“大哥,钱您就收下吧!我们党、我们红军是有纪律的,我们就是希望乡亲们能过上好日子,等革命胜利了,我们再回来帮您劈柴担水、开荒种菜。” 龚占燕久久说不出话来,那十块银元,就这样成为了他的传家宝。
十块银元,讲述着红军战士舍生忘死求解放的光荣使命;十块银元,辉映出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永恒初心。
6.半截皮带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XX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主席这首诗,正是红军长征光辉业绩的记录,同时也是红军长征艰苦历程的真实写照。
在红军万里征途中,茫茫几百里水草地,是他们走过最艰苦、最壮烈的一段历程。红军所走过的草地,主要是今天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XX大草地,包括现在的XX草地、XX草地和XX草地,纵长约500里,横宽约300里。而且海拔3500以上,空气稀薄,属于青藏高原寒冷气候区,主要特征是寒冷、潮湿。这些草地属于高原湿地,XX和XX由南而北纵贯其间,由于排水不良,形成了大片沼泽,远远望去,茫茫无际。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草甸,覆盖在沼泽之上,草甸之下,积水淤黑,腐草堆积,深处没顶。草地的气候非常恶劣,冬长.天夏天短,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夏季7月最高气温,零上10度左右。冬季1月最冷月气温,零下10度左右。雨雪风暴来去无常,其中全年下雨日150天左右,夏季的7、8、9月,基本上天天下雨,或者雨夹雪。全年积雪日也是大约150天左右,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3月。草地不仅人际罕见,也无鸟兽出入,其艰苦无法用语言形容。正因为如此,为避开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毅然决定走敌人认为不敢走的路,经草地北上。
红军过草地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困难是饥饿。当地是藏民聚居区,海拔高,主要作物是青稞(中原地区大麦的祖先)。因此,红军过草地时吃的粮食主要是青稞。出发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但由于XX地区人烟稀少,当时总人口五六万,还不如过草地的红军多,所以根本就筹不到粮。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最多带有8至10斤,一般的带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粮食严重不足。所以,红军进入草地两三天后就断了粮,战马吃没了,吃野菜、草根,野菜、草根没有了,皮带、皮鞋、皮毛坎肩、马某某等等,凡是能充饥的都拿来吃。有的战士饿得没有办法,就从人或动物的类便中寻找没有消化的青稞麦,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战士在战场上没有倒下去,却长眠在广袤的草地里。
据不完全统计,红一方面军1935年6月过草地之前统计共有近2万人,过草地之后剩下1.3万人,损失6207人。红二方面军1936年7月过草地之前有1.6万人,走出草地时为1.3万人,过草地损失3092人。红四方面军因为三过草地,损失最大,仅第三次过草地即损失近7000人。如果加上第一、二次过草地损失的人数,估计损失数翻一倍还要多。红一、二、四方面军过草地减员总数,估计超过两万人。
在“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大型主题陈列的“红军长征”展柜中,一条残缺的皮带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红军战士忍着饥饿保存下来的那段艰苦岁月的历史见证。
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_*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一起北上抗日。7月7日,贺龙、任某某、萧某某、关某某等率红二方面军,朱德、张国焘、徐某某、刘伯承等率领红四方面军,开始穿越茫茫数百里的草地。31军92师274团周某某所在班原有14人,到过草地时已减员至7人。由于出发地人烟稀少,尽管想尽办法筹粮,也没有准备好充足的食物。进入草地没几天,他们7人背的干粮就吃完了。就在草地中寻找野菜、草根、树皮充饥,到后来,可吃的野菜也很难找到,他们只好从自己身上搜罗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先是将几个人的皮枪带吃光了,接着把钉在鞋底上的皮掌也吃光了……这时,大家想到了自己的皮带。当其他6位战士的皮带吃完后,大家对年仅14岁的周某某说,“该吃你的皮带了”。周某某的皮带是1934年红军在任合场战斗中缴获敌人的战利品,是他的心爱之物。周某某含泪将自己的皮带交给战友。皮带下锅前,周某某痛哭了一场。当皮带被吃完第一个眼前面那一段时,周某某实在忍不住了,恳求战友们:咱们饿着,也别吃了,把它留下来吧!就这样,大家忍着饥饿,把他们身上这唯一可吃的东西留了下来。
在不久以后的战斗中,那6位战友相继牺牲,只有周某某随红四方面军到达XX。为了缅怀牺牲了的战友,纪念长征途中这段艰苦岁月,周某某在皮带的背面烫上了“长征记”3个字。此后,他怕皮带断裂,舍不得再用了,用红绸子包裹起来,一直珍藏着。1975年11月3日至12月18日,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展览”,数十万人参观了展览,引起轰动。展出期间,有48位老红军或他们的家人向中国革命博物馆捐赠有关长征的文物和图片。此时,周某某也将自己珍藏几十年的半截皮带捐赠革博,并亲笔写下了说明:“一九三四年在任合场战斗中缴获敌人的战利品在长征过草地时断了粮食最后将皮带吃掉了一节周某某”。这条皮带长101.3厘米,明显看出,皮带的一端曾被割断,又重新磨出尖头状。
7.焦裕禄:“县委书记的榜样”
焦裕禄(1922-1964),男,汉族,**_*人,中共党员。1946年参加工作,生前系**_*。1962年12月,焦裕禄***书记后,面对危害老百姓生产生活的三大灾害——内涝、风沙、盐碱,***投入封某某、治水、改地斗争。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踏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忍着肝病的折磨,靠着自行车和铁脚板跋涉5000余某某,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走访,把所有的风口、沙丘、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制定了治理“三害”的科学规划。有时肝区疼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拿不住笔仍然坚守岗位、冲在一线。他总是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他心里装着全县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他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植树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1964年5月,焦裕禄因肝癌不幸病逝,年仅42岁。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1966年,他被XX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8.黄文秀:初心不灭 芳华永恒
**_*XX县百坭村曾经是一个深度贫困村。黄文秀曾在这里当第一书记。为了融入当地群众,黄文秀到了村民家之后,要么帮他们打扫院子,要么和他们一起干农活。慢慢地,乡亲们把她当成了自家人。村民黄美线的丈夫得病去世,医药费花了10多万。黄文秀仔细分析了黄美线家的情况之后,帮助她贷款开了小超市和小型农产品加工厂。黄文秀了解到,百坭村有种植砂糖橘的传统,但产量和质量却一直上不去。于是她就找村子里有相关种植经验的村民做致富带头人、申请修硬化路,还带着全村发展电商产业。2019年6月16日,黄文秀利用周末回家看望做完手术的父亲后,就急着返回百坭村。那一夜暴雨如注,她心里惦记着村里的灾情。然而,突发的山洪夺走了这位年轻第一书记的生命……壮乡内外,网上网下,无数人自发地表达着哀思。
9.“老阿姨”龚某某
1957年8月,在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不到两年,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某地军区后勤部长职务,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生在一户贫农家中。幼年时,他的亲人在地主的压迫剥削下相继惨死,库尔班不得不靠打小长工勉强度日。白天,他就在戈壁滩上放羊,晚上就睡在牛某某。解放后,库尔班·吐鲁木分到了房屋和14亩土地。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库尔班·吐鲁木非常激动。在库尔班大叔的心里,多亏有了中国共产党,他才有了属于自己的耕地和粮食。他时常到公社小学给孩子们讲自己曾经受过的苦难,让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1955年的秋天是个丰收季。年过七旬的库尔班大叔穿上节日的服装,带着上百斤打好的馕和自己家种的果品,打算骑着毛驴绕过大半个塔里木盆地,一路骑到XX去。当地的乡亲们都劝他说,“XX太远了,骑毛驴根本到不了。”老人又到公路上去拦汽车,也被司机婉拒了。1957年,***把库尔班大叔爱党爱国的事迹和想去XX的愿望上报给了上级领导。1958年6月,库尔班大叔终于在XX见到了毛主席。这个消息传到XX以后,XX当地的群众受到极大鼓舞。库尔班·吐鲁木不仅为自己的家人,也为某地各族人民留下了感恩党、爱祖国、珍视民族团结的精神财富。如今,在某地16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描绘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动人图景。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学党史——讲革命故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