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本文由用户“vipjph”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1-29 23:47:06 举报文档

以下为《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常见呼吸道疾病

(一)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是咽部扁桃体发生急性或慢性炎症的一种病症, 为儿童时期常见病,

位于咽部的扁桃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1岁以前扁桃体还未充分发育,1岁后蓬渐增大,4~10岁达到高峰,14~15岁逐渐退化,因此扁桃体炎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儿童单统的扁桃体种大为生理性肥大,无发热和咽痛,无充血,无脓性分泌物,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治疗,

1.病因

常见为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

2.临床表现

(1)急性扁桃体炎:小儿患扁桃体炎时全身的感染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高烧,可达39'C ~40C.1些幼儿可因高热引起惊厥,同时伴有寒战、全身乏力咽痛、头痛及全身痛、食欲不振甚至吞咽困难。检查咽部时可见扁桃体红肿,表面有淡黄色或白色的脓点,下颌淋巴结肿大。细菌感染者可见血白细胞增多。

(2)慢性扁桃体炎:有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史,发病多在春秋季,当身体受凉疲劳,抵抗力下降时会发作,儿童发病率较高。表现为咽部不适,有轻度梗阻感或异物感,咽喉疼痛不明显。检查时可见咽部和扁桃体潮红,扁桃体大小不等,表面不平,有黄色分泌物。偶尔有低热及食欲不佳等现象。扁桃体肥大可造成呼吸困难,特别是睡眠时,因舌头松弛后倒,致使鼾声如雷,长.天日久会因慢性缺氧而影响生长发育,慢性缺氧还会使儿童的智力发育受到影响。

3.治疗

(1)急性扁桃体炎的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因此必须使用抗生素,其中青霉索类最有效。对高热者可让其服解热镇痛药物。中医治疗可清热解毒,服用对咽部有消炎作用的中成药,如利咽解毒冲剂、双黄连口服液等。同时选用洗必泰溶液漱口,也可含服有抗菌作用的喉片。患者注意休息,多饮水,进流质饮食。

(2)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可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增强体质和免疫力,进行中医中药治疗。必要时可手术摘除扁桃体,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慢性扁桃体炎患儿有以下情况时,可考虑切除扇桃体。

①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扁桃体周围曾某某,炎症波及邻近器官.经常发生中耳炎及颈淋巴结炎,扁桃体上常见酪状分泌物。

②扁桃体重度肥大,妨碍呼吸、吞咽和发音,人睡打肝,影响睡眠。

③慢性扁桃体炎引起风湿热、肾炎等疾病。

④慢性扁桃体炎引起长期低热、食欲减退,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4.预防

(1)加强眼炼、特别是冬季,要多参与户外活动.使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增强.减少品桃体发党的机会。

(2)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多喝水.吃东西后要漱口。患病期间在家休息。

(3)不要带儿童到人口密集场所。

(4)平时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加强饮食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5)室内开窗通风,下午幼儿离园后用消毒灯消毒房屋空间。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该病侵犯鼻、鼻咽和喉部。

1.病因

各种病毒或细菌均可引起,但90%以上的病毒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

2.临床表现

由于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及病变部位的不同,所以病情的缓急轻重程度不同。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则较重。

(1)局部症状:鼻塞、流涕、打喷嚏、 干咳等,多于3~4天内自然痊愈。

(2)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疼、全身不适、乏力等。部分患儿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不适症状。腹痛多表现为在脐周产生阵发性疼痛,不压也痛,可能为肠痉挛所致。

(3)体征: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领和颈淋巴结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正常。

(4)并发症:以婴幼儿为多见,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年长儿若患A组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则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

3.治疗

(1)一般治疗: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幼儿,要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周围环境,多饮水和补充大量维生素C等。

(2)抗感染治疗:使用抗病毒感染药物、抗生素。

(3)对症治疗:高热可用冷敷、温湿敷或酒精擦浴降温。发生高热惊厥者可给予镇静止惊等处理。咽痛可含服咽喉片。中成药亦有较好的效果。

4.预防

主要是加强体格锻炼,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室内每日开窗通风,要勤洗手。(参照扁桃体炎预防。)

(三)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指由于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支气管黏膜炎症,由于气管常同时受累,故称为急性支气管炎。这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于婴幼儿多见。

1.病因

病原为各种病毒或细菌,或为二者混合。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都可引起支气管炎。免疫功能低下、特异性体质、营养障碍、佝偻病和支气管局部结构异常等,均为产生本病的危险因素。

2.临床表现

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开始为干咳,以后有痰。婴幼儿症状较重,常 伴有发热呕吐及腹泻等。~般无全 身症状。双肺呼吸音粗糙,可有不固定的散在的干哕音和湿哆音。

婴幼儿可发生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称为哮喘性支气管炎,泛指组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感染。除上述临床表现外,其特点为:(1)多见于3岁以下幼儿,常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2)有类似哮喘的表现,如呼气性呼吸困难;(3)部分病例复发,大多与感染有关;(4)预后大多良好,到3~4岁发生次数减少,但少数可发展为哮喘。

3.治疗

(1)一般治疗:同上呼吸道感染,经常变换体位,多饮水,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咳出。

(2)控制感染:由于病原体多为病毒,般不采用抗生素。怀疑有细菌感染者则可用抗生素,如系支原体感染,则应予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等。

(3)对症治疗:化痰止咳,如复方甘草合剂、急支糖浆;止喘,对喘憋严重者可用雾化吸人或止嘴药口服;抗过敏。

(四)支气管肺炎

肺炎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岁以内儿童多见。

1.病因

支气管肺炎~年四季均可 发病,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致病微生物较多时,易发生肺炎。此外,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并发症及出生体重低的幼儿均易发生本病。

最为常见的是细菌和病毒感染,也可由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病原体常由呼吸道侵人,少数由血液进人肺。

2.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性中、细湿哆音。重症患者可累及循环、神经、消化系统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中毒性脑病及中毒性肠麻痹等。

2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多数较急,发病前数日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

3.主要症状

(1)发热:热型不稳定,多为不规则发热。

(2)咳嗽:较频繁,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反而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

(3)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

(4)全身症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

4.体征表现

(1)呼吸增快:40~80次/分,可见鼻翼扇动和三凹征(锁骨胸骨上凹肋间院凹创突下凹)。

(2)发绀:口周、鼻唇沟和指趾端发绀,轻症病儿可无发甜。

(3)肺部Up音:早期不明显,呼吸音粗糙、成某某,以后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罗某某。

(4) 重症肺炎的表现:由于严重的缺氧及毒血症,除呼吸系统改变外,可发生循环、神经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采用综合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防止和治疗并发症。

(1)一般治疗及护理:室内空气流通温度18C~20C、湿度60%为宜。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

(2)抗感染治疗:

①抗生素治疗,对明确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应使用抗生素。

②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可滴鼻、雾化吸人、肌注等。

③对症治疗

(五)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疾病。近年来,在托幼机构中哮喘儿童数量有上升趋势,主要症状是气道的炎症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夜间和清晨加剧。

1.发病情况

(1)各年龄患病率及发病年龄:很多哮喘自动发病,并且发病年龄也在逐渐提前。我国流行病调查表明哮喘的患病率以1~6岁为较高。

(2)发作类型:哮喘发作类型分缓慢发作及突然发作两种。发作时辰为中半夜,以不规则发作为主,其次为临睡及清晨发作。哮喘发作症状中有眼痒、鼻痒、打喷嚏等症状,其中不少为过敏性鼻炎症状。在哮喘发作中最主要的症状是咳嗽,约有半数症状有呼气延长及呼吸困难现象,在肺部听呼气有哮鸣音。

2.发病因素

(1)遗传因素:儿童哮喘有较明显的遗传倾向,起病越早遗传倾向越明显。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哮喘是一种多因子遗传病,其遗传度在70%~80%。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与其过敏性体质有关。哮喘儿童常伴有个人过敏性疾病史,其中以婴幼儿湿疹、过敏性鼻炎及荨麻疹为主。

(2)感染因素:儿童哮喘发作常与呼吸道感染有关。有报道称,儿童哮喘70%以上是由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哮喘发作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婴幼儿常与RSV及流感病毒感染有关,较大儿童与鼻病毒和流感病毒有关。病毒感染还能导致哮喘持续。当感染消除以后,如有其他病毒感染又可激发哮喘反复发作。支原体等感染也可引起哮喘发作。

(3)吸人物因素:分为特异性(抗原性)及非特异性(非抗原性)物质两种。前者如花粉、尘螨、霉菌、动物毛屑及吸人性药物等,后者如工业刺激性气体、烹调时的油味烟等。季节性发作以花粉、尘螨、霉菌为主,非季节性发作与居住环境、接触物有关。

(4)气候变化因素:气温的突然变化不仅使呼吸道感染增多,而且会诱发哮喘发作。如华东地区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由于气温变化较大,哮喘发作人数会明显增加。哮喘最易发作时的日均气温是21℃。空气温度、大气压强及空气离子的变化等都可影响哮喘发作,这是某些过敏原或其他非致敏原与气象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5)饮食与运动因素:部分病人可因食物过敏诱发哮喘发作,幼儿的食物过敏情况高于成人,尤其是具有特殊性体质的婴幼儿。婴儿期食物过敏以牛奶最多,牛乳喂养的婴儿过敏性疾病发作情况比母乳喂养者更多见。一般认为食物过敏现象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乃至消失。食品过甜、过咸或过酸,也可诱发某些患儿哮喘。

运动性哮喘常发生于活泼好动的儿童,尤其是已患哮喘的儿童更易因运动及放声大笑等而诱发。凡在运动后有哮鸣、咳嗽、胸闷或不能耐受大运动量者,皆可怀疑有哮喘,须进步做肺部功能检查。

3.儿童哮喘的社会经济问题

哮喘的反复发作,对患者及家属身心和经济以及整个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哮喘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较少参加体育活动,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社会适应能力较弱,交朋友困难,感觉孤单,生活较多不愉快。在精神心理状态方面,较多表现为沮丧、易怒、紧张、睡眠障碍及头晕。有的研究发现情绪低落是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哮喘发作率的增高与高度焦虑及情绪波动有关。

4.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

(1)年龄<3岁,喘息发作≥2次;

(2)发作时双肺呼气伴有哮鸣音,呼气延长;

(3)具有特应性体质,如过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等;

(4)父母及亲属中有哮喘病史等;

(5)有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

凡具同时有以上:(1)、(2)、(5)三条标准即可诊断为哮嘴。如喘息发作两次,并具有(2)、(5)两条标准,可诊断为可疑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如同时具有(3)或(4)标准时,可考虑给子哮嘴诊断。

5.儿童哮喘的防治

(1)皮质激素是目前最受肯定的抗炎药物,在发作时采取吸人法。它是局部的气道用药,长期应用副作用小,可以预防哮喘发作。

(2)发作时用支气管扩张剂,如哮喘的喷雾剂等。

(3)哮喘儿童在人园时应到保健室登记,以便保健人员做好其日常生活护理。

二、常见营养性疾病

(一)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

1.病因

(1)铁摄人不足:这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如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容易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生长发育因素:生长发育较快,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则容易缺铁。

(3)铁的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不仅使铁的吸收不良,而且使铁的排泄增加。

(4)铁的丢失过多:长期慢性失血可致缺铁,如肠息肉、寄生虫病等可致慢性失血。

2.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手指甲甲床表现较明显。易某某、无力,不爱活力。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髓外造血表现:由于髓外造血,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愈小、病程愈久、贫血愈重,肝脾肿大愈明显。

(3)非造血系统症状:

①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呕吐腹泻。

②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数低于同龄儿。

③心血管系统症状,表现为心率增快,心脏收缩期有杂音。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90~110克/升为轻度贫血,60~<90克/升为中度贫血,30~<60克/升以下为重度贫血。

4.治疗原则

主要为去除病症和补充铁剂。

(1)饮食治疗:给予补充含铁丰富的食品。

(2)药物治疗:口服铁剂,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若无特殊原因,应采取口服法。二价铁盐容易吸收,临床常用口服的铁剂有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口服铁剂的剂量为每日铁元系1~2毫克/千克体重,分3次口服,以两餐之间口服为宜: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增加铁的吸收。牛奶、茶、咖啡与铁剂同服会影响铁的吸收。

轻度贫血的患儿可以采取调整饮食的治疗方法。在原来饮食的基础上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动物血、瘦肉等,使每日所供给的蛋白质、铁和热量均高于正常饮食,并给予新鲜的绿色蔬菜和水果,直至消除贫血现象。

(二)蛋白质、能量缺乏性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缺乏性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一种营养缺乏症,临床上以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为特征,常伴有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

1. 病因

营养摄人不足,消化吸收不良,营养需要量增加;长期患病、做了大手术等。

2. 临床表现

体重不增是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患儿主要表现为消瘦,皮下脂肪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皮肤干燥、苍白,皮肤逐渐失去弹性。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随后体重减轻,活动减少;进一步发展为皮下脂肪逐渐变薄、消失,肌肉松弛、萎缩,皮肤、毛发干枯、失去弹性;当病情加重时,身高增长迟缓,水肿,反应迟钝,智力落后,抗病能力下降。

3.诊断

(1)体重低下:其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如在中位数~2SD~~3SD 之间为中度低体重;在中位数~3SD 以下为重度低体重。

(2)生长迟缓:其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中位数~2SD, 如在中位数=2SD~~3SD之 间为中度生长迟缓;在中位数~3SD 以下为重度生长迟缓。

(3)消瘦:其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如在中位数一2SD~~3SD之间 为中度消瘦;在中位数~3SD 以下为重度消瘦。

4.治疗

(1)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2)祛除病因:在查明病因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原发病。

(3)调整饮食,促进消化,提倡科学喂养。轻度营养不良治疗时,热能、蛋白质、脂肪从低值开始,以不影响消化吸收为要,逐步递增到常量;中度营养不良起点量稍低一些;重度营养不良者消化功能差,补充营养应从极少量开始。

(4)给予促进消化吸收的药物,并注意补充锌、铁,也可采用中医推拿方法。

(三)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物质代谢和某些特殊生理功能的不可缺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参与各种酶的组成。

造成维生素缺乏的主要原因:膳食中维生素含量不足,贫困、膳食单调、偏食等因素可使膳食中摄人维生素的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体内吸收障碍,如肠蠕动加快、吸收面积减少、长期腹泻等因素使维生素的吸收、储存减少;排出增多,可因授乳、大量排汗、长期大量使用利尿剂等使之排出增多;因药物等作用使维生素在体内加速破坏;生理和病理需要量增多;食物加工烹调不合理使维生素大量破坏或丢失。

预防维生素缺乏的措施:提供平衡膳食;根据人体的生理、病理情况及时调整维生素供给量;及时治疗影响维生素吸收的肠道疾病;食物加工烹调要合理,尽量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1. 维生素A(VA)

维生富八又名视黄醇,与类胡萝卜素一样对热、酸、碱稳定,一般加工烹调方法不会引起破坏,但易被氧化,高温与紫外线可促进这种氧化。

(1)生理功能

①参与视网膜视紫质的合成与再生,维持正常的暗适应能力,维持正常视觉。

②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骨细胞的分化,促进机体的生长和骨骼的发育。

③免疫蛋白也是糖蛋白,其合成与VA有关,故有增加机体抗感染的作用。

④VA可促进上皮细胞的正常分化并控制其恶变,从而有防癌作用。

(2) VA缺乏症

由VA和VA原摄人不足所引起的营养缺乏病,临床上首先表现为适应能力降低,进步发展可形成夜盲症。皮肤基底细胞增生和过度角化,特别是毛囊口角化为毛囊丘疹(多发生在四肢伸肌表面、肩部预部、背部、臀部的毛囊周围);汗腺、皮脂腺萎缩,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脱落;结膜角化,泪腺分泌减少,形成干眼病,进一步发展展可出现角膜溃疡、穿孔,失明,还可出现结膜皱褶和毕某某;骨骼发育受阻,免疫和生殖功能下降。

(3) VA过多症

VA进人机体后排泄效率不高,长期过量摄人可在体内蓄积,引起VA过多症。主要症状为厌食、易怒、长骨末端外周疼痛、肢体活动受限、头发稀疏、肝肿大、肌肉僵硬、皮肤瘙痒,头痛、头晕等。及时停止食用,症状可很快消失。

(4)食物来源

天然VA只存在于动物体内。动物的肝脏、鱼肝油、奶类、蛋类及鱼卵是VA的主要来源。VA原(VA的前体)类胡萝卜素,广泛分布于植物性食品中,其中最重要的是β胡萝卜素。红色、橙色、深绿色 植物性食物中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如胡萝卜红心甜薯、菠菜、苋菜、杏、芒果等。

2. 维生素D(VD)

VD是所有具有胆钙化醇生物活性的类固醇统称。其中VD2(钙化醇)与VD. (胆钙醇)是最重要的VD。VD2与VD3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皆为脂溶性维生素,对热、氧、酸、碱均较稳定,主要区别在于两者的来源不同,VD2来源于植物,大多数植物中含有微量的麦角固醇,植物叶暴露于日光后形成 VD2 (称麦角钙化醇或钙化醇); VD.(称胆钙固醇或胆钙醇)来源于动物,人与动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即可转变成VD3,然后运往肝、肾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形式,再发挥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1)生理功能

VD对骨骼形成极为重要,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钙和磷代谢,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与利用,构成健全的骨骼与牙齿。

(2) VD缺乏症

VD与机体内钙、磷代谢密切相关,故当VD缺乏时,儿童易发生佝偻病,成人易出现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症。佝偻病常在婴幼儿中发生,因骨骼的软骨连接处及骨骼部位增大,临床上可见到方某某、肋骨串珠、鸡胸;由于骨质软化,承受较大压力的骨骼部分发生弯曲变形,如脊柱弯曲、下肢弯曲,还可发生囟门闭合迟缓,胸腹之间形成哈里逊沟。

(3) VD过多症

VD可以在体内蓄积,过多摄人可以引起VD过多症。如果成人每日摄入2500微克,儿童每日摄入500~1250微克,数周后即可发生中毒,表现为头痛、厌食、恶心、口渴、多尿、低热、嗜睡、血清中钙磷增加、软组织钙化,可出现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等症状。停止食用数周后可恢复正常。

(4)食物来源

VD3含量最丰富的食物为鱼肝油、动物肝脏和蛋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等)。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法洛氏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缩窄)。

3.诊断

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正确诊断必须将病史、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经过精密的综合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患儿病史和体征是提示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线索,而辅助检查,尤其是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术是先天性心脏病的确诊依据。

(1)对于较大的幼儿除可能出现的先天性心脏病症状外,心脏杂音常提示有先天性心脏病存在,应有目的地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进行确诊。

(2)儿童在体检听诊中发现心脏有杂音,要向家长仔细询问病史,如无生长发育障碍,则给予观察心脏杂音情况。有的儿童会随着年龄增长杂音消失。如伴有心律不齐、儿童生长发育受限,那就要做心脏的进一步检查,可做心脏B超以确诊。

(3)部分儿童在患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阶段,心脏也会出现杂音,随着机体的恢复杂音消失。

(4)还有的儿童是体位性的心脏出现杂音,当儿童平躺时闻及心脏杂音,坐起来即消失。

4.治疗

部分患儿随着机体发育可自愈,不能自愈的情况下手术治疗是最佳的选择。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疫情期间学校餐厅应急预案
  2. 疫情防控宣传科普知识
  3. 四年级卫生防疫---主题班会教案
  4. 春季开学第一课“疫情防控,生命教育”教案
  5. 流行病学调查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
  7. 防疫温馨提示
  8. 疫情期间学生复学承诺书(电子版)
  9. 中学疫情防控致家长的一封信
  10. 附件4:市中小学幼儿园疫情防控期间工作指南(第一版)
  11. 学校疫情防控知识教育工作专项方案
  12. 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制度
  13.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4. 幼儿常见疾病家庭护理
  15. 2019年12月卫生保健培训
  16. 传染病知识大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

以上为《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