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专题小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专题小结
一. 知识总结
绪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列宁等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狭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根源在于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集中体现在:
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立场: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论品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观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 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第二、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根据第二方面,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 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
意识的本质 是人脑的机能, 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某某并反作用于某某。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某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实践是人
所独有的活动,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是指事物的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事物普遍性原理 :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要素和部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二.学习收获
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初步了解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与思想成熟变化,学习并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在今后无论对生活还是学习都能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疑难问题
1.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包含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2.
(1) 人的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之间的关系。
3.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阶层的存在与变化的新特点。
(3)群众史观与历史人物作用的辩证关系。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专题小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