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关于作战指挥问题向军委的建议》》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关于作战指挥问题向军委的建议》
(一九三四年五月四日)
关于最近的作战和看了蒋介石二十六日所定之作战计划以后,有如下意见:
一、这个计划在其执行中当然临时还会有些变动的地方,但在大的方面除我军有大的胜利外是不会有大的变动的。
二、从蒋介石规定之各路军出动时间、地点和到达时间、地点看来,我们仍然有求得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的充分机会,敌人每进一段须作一段的堡垒和马路,每期堡垒至少四日才能完成,如地形天气不好或受我军扰乱时或其他故障,则需时更长,如加上修马路的时间则需时就更加长。据此可判断敌每次前进通常至少要走十五里至二十五里甚至三十里,这种距离内完全允许我们进行运动战。
三、但如我军仍象过去那样以主力逼近敌人或与敌对峙(最近的例子有大XX之役,至于XX之役亦未完全放弃这个精神),则迫使敌人暂时不前进,以便其他方面的纵队前进或等待增加优势兵力后再以其绝对优势的兵力向我冲进,或采取更短距离(七里以上十里以下)的推进或为了消耗我军力量或为着夺取其已占领之阵地的附近的要点以巩固其原有阵地,或为着佯攻我军而采取完全在火力掩护下的推进(一千米以内)。因此以这种主力逼近敌人,与敌对峙的方法是不好的,至于这种对峙疲劳兵力和消耗弹药那是更不消说了。
四、我主力通常应在距敌二十五里至三十五里之处隐蔽待机,最好等敌先头团已距敌之出发地(有堡垒的)至少有十五里路了才开始突击(按照实际,当然还可伸缩),如敌过了十五里还在继续前进时,则等其进得更远时才开始突击即更好。
《关于作战指挥问题向军委的建议》
五、我主力军应尽可能不放过有消灭敌人可能的机会,宁可多走点路,宁可万一扑空,只要时间上赶得上则应当去赶那个机会,当然也应照顾到不应过分疲劳兵力,和反致失掉更有利的机会,但赶到后见当时敌情、地形条件不利,经过正确的估计确知没有取胜可能或胜利条件不甚够时,或得不偿失时,则不应盲目的以主力进入战斗。这决不能认为是临阵动摇,例如仅只能从正面冲坍敌人而又无法追击又不能迂回又不能包围的仗则不应打,而应忍耐下去,仅能从正面及侧面打坍敌人而不能追击不能迂回的仗,亦须慎重决定应某某,对于追击或迂回或较大的包围这几种方式至少能容许我军用一种战斗方式才能打。总之我主力兵团可以取得胜利的仗不应放过,对于得不偿失的仗,对于胜利条件不足的仗,则不应以主力进入战斗,这一点应该成为每一战役的最高首长下决心时和我主力军团首长机断专行时的最高原则。应在原则上、实际上同意这个原则,这样才能使我军不致错过可以取胜的机会,和不知遭受到无益的损失,以保存我军宝贵的有生力量在良好机会中去使用,但这条原则在配合主力兵团作战的部队是不适用的。
六、地形条件对于作战有很大的决定意义,战胜敌人时的兵力对比少,不成为重要因素,在山地战为尤某某。如地形条件适宜和战术运用巧妙等,是能以少胜众的,至少能消灭敌之一部。例如:
(1)在敌进路上或路旁之最高山(在那一地域为最高)可瞰制远,如被敌占领则我军在其与该山联络之较低下之阵地则失效用。如我军占领这种山,如该山前无可利用足以火力掩护攻夺我们守之阵地之山时,则我军可占领此种阵地,待敌仰攻时行反突击。(2)如各山山峰相距甚近,此山峰能射击到彼山峰。则敌必利用其已得之山峰以火力掩护夺取在我军手中之山峰,此种地形只适于滞敌前进而无他用;(3)起伏地或小山甚多之地形,最便于我军乘敌运动中或初到时突击敌人;(4)多树林(非密林)之地形利于我军袭击敌人;(5)在我军选择地形时须着眼于某某的火力不使发扬,而便于我军包围迂回敌人;(6)梅口依口到XX的地形正是属于(1)种地形,所以我们决定利用朱某某、XX堡、都书下北端大山实行反突击,如敌人攻我军这几个山时他无法以有效火力掩护。放弃这些山则敌必占之,以便居高临下的去攻XX,那时我军如突击他,便是自处于仰攻他地。
(七)对构筑堡垒的意见,前已向军委提出,我们对堡垒如运用得当那是有很大作用的,但如象十四师等部队那样做工事和守工事,结果客观上帮助了敌人反害了自己,我钳制部队在配合主力作战时应以积极的行动以伤害敌人为主要的手段,乘敌运动中和初到时一面在正面迟滞敌前进,一面在敌侧后袭击其薄弱部分,只有在必要的地点才构筑堡垒,这地点是已决定不放弃的和坚守堡垒,如某地虽重要但无把握固守时(因弹药太少或工事不坚或......),仍不如完全拆去工事而用运动的防御方式(军委对XX战役正是这样做了,这是很好的)。
八、为了详细了解XX至XX、XX至XX至XX以及XX至古XXXX至XX的地形及道路网以及在这些路线上作必要的作战准备,最好由军委组织数个参谋团分往各路进行作战准备工作(绘图),此参谋团可在红校军委前方部队中指定组织之。
九、 在近来作战中,地方武装与红军的配合太少,今后最好分些地方武装随各军团行动,担任封锁消息、迷惑敌人、侦察、打扫战场,必要时运胜利品及伤兵,由红军参政两部负责指挥和训练,另以一部分地方武装担任肃清苏区附近匪团及其反动巢穴,对反动巢穴便以碉堡政策对付,以少数武装(七八只枪)守在碉堡内,在碉堡掩护下做群众工作,争取被欺骗的群众,另编进剿的游击队跟踪寻求反动武装而歼灭之。消灭团匪和匪巢的工作是不能分离的,因此占守匪巢和以有力游击队跟踪打匪,两者应同时进行,至于以游击队在敌侧后间隙中活动,那当然是很重要的了。
《关于作战指挥问题向军委的建议》
十、关于最近几个战役的经验教训,在大的方面说来:大XX饶家堡两役在当时情形下我们消灭敌人的条件是太不够,在那种情形下我主力是不应当进入战斗的。如大XX之役,敌人背靠堡垒和可以徒涉之XX河,XX岸就有敌堡垒,敌居高临下,其先头尚在如意序西北而未下山来,一军团当日赶到时大XX已失守数小时了,一军团完全处仰攻地位不能迂回包围敌人,费了很大力量,结果也仅将大XX西南半山的敌人赶走了,缴获甚少。饶家堡之役敌距河至多不过两三里路,河是能随处徒涉的,XX即有其堡,敌所在地与河之间系开阔水田,不容我军包围迂回,如该日击溃敌人也只能将他赶过河去,无法消灭他,但因敌占领了十四师放弃之堡垒,故我军未能将其击溃。XX之役:(1)敌经沙子岭向XX前进之两个师,本来进得很迅速,其先头已过清水塘,但我军过早突击,结果阻止了敌人的前进;(2)突击开始后,我军在敌右侧的部队未坚决实施连续的充分攻击,反让敌人停止集结和作工事;(3)我军在XX岸未布置一个部队配合XX岸主力夹击沿河急进之敌,因未受我XX岸的射击和攻击,故能以两师密集队形面向我军主力作战,而其背安全靠在河边。(4)我自西向东之突击队当其经下南以南之青山向XX前进突击敌之右侧时,未注意以少数兵力占领青山,以掩护自己的左侧,结果后来敌人占领那个山反使我突击队左侧落在敌人的射击与威胁下。这四点是XX战役未消灭敌人的主要原因。在长生桥到清水塘之地幅当中,我们使用了过多的兵力,这是引起部队拥挤错误和增加无益伤亡的原因,其余还有许多一般常犯的小动作上的缺点,亦是促成未消灭敌人和受到一些可能减少的伤亡原因。这一战中,我们因弹药少未能发扬火力亦是未消灭敌人的原因。
原拟打个电报给你们说明对目前作战的意见,但这一写就写多了故仍用信写给你们参考。
五六月是决战关头,战争胜利的条件是充分具备着,但胜利的取得还要靠着在战争中各级在各种情况中有正确的决心和动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首先统一作战指挥的原则,这样才能保障在战斗的经过中,上级的决心能为下级了解,下级的机断才能合乎上级的企图,各部之间才能有很好的协同动作,在战斗中,虽通信联络不好,亦不致发生动作上决心上的不一致。
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指挥原则,当然不是要违反政治军事的基本原则,而另创原则,而是要根据这些基本原则拿在活的实际的有其特点的条件下来具体运用。
此信所提出的问题有些在过去曾简某某提过,这信不过重加教祥的说明,此信正是补充上次给军委信上的意见。
信中错误之处请指示。
运动战
林彪
问:什么叫运动战?
答:运动战就是实行大踏步的前进,大踏步的后退,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包围迂回,从运动中歼灭敌人。
问:为什么采取运动战?
答:运动战是最好的一种战法,也是我军惯用的一种战法。因我军历来长于攻击,它可以发挥我军攻击的威力,可以彻底干脆地歼灭敌人。我们在内战时期,用运动战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在抗战初期也用运动战打击过日本鬼子;现在我们在东北所采作的,也就是运动战。
问:运动战怎样打法?
答:简某某说来,运动战就是以优势兵力,选择并对准敌人的弱点,勇猛果敢,一鼓作气,像猛虎扑羊群的办法,一举突破敌人,歼灭敌人。但是指导这种作战是不容易的,要有决心集结自己的兵力,要善于寻找自己的弱点,还要善于造成敌人的错误和困难,改变敌我优劣条件,避开不利战斗,寻求有利战斗,并由此歼灭敌人。
问:什么叫集结优势兵力?集结了优势兵力有什么好处?
答:在每次进行战斗时,尽量集结我方的兵力,凡能集结的兵力都把它集结起来,使我方兵力超过当时当地敌人兵力的五六倍,就是说,以我们的五六个打敌人的一个。这样我们对敌人便占压倒优势,就能有把握战胜敌人。
问:什么叫大踏步的进退?怎样运用大踏步的进退?
答:军事上有前进又有后退,前进为了消灭敌人,后退也是达到消灭敌人的一种战术,这是大家必须知道的。但是在运动战中更要有大踏步的进退,这种进退大约有下述几种情况:
第一、 我们为着歼灭某股敌人,往往以几天的行程,从一个地点赶到另一个地点,迅速隐蔽地接近敌人,给敌人突然袭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取胜。
第二、 在战斗不利时,即打了而未能解决战斗时和不宜继续打下去时,就要实行大踏步的后退,迅速摆脱敌人,转移到有利地带,然后再找机会去消灭敌人。
第三、 当敌人向我前进时,我还没来得及查明敌情,不能判断敌人是大股或是小股,是强敌或是弱敌,这时也往往后退一步。目的在于查明敌情,看出敌人破绽,避免瞎碰。有时敌人来势汹汹,它想打我,可是我偏不同它打,先退一步,避开它的锋芒,让它扑空,使敌人发生骄傲,误认为我败退,不加戒备,然后看情况杀它个“回马枪”,打他个措手不及。
毛主席在有本书上,打了个比方,说明这种退让的好处。他说:
“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在这方面我们学林冲,不要学洪教头。
第四、 在地形、居民、敌情条件上,不利于与敌作战,例如没有良好地形,当居民不援助我军,或敌人兵力集中不便于施行各个击破,我们便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诱敌至有利地带和迫敌分散时再打。国内战争时期,我军常常采取这种办法,诱敌深入苏区(即现在的XX区),在苏区内同敌人兜圈子,使敌人吃尽苦头(因群众坚壁清野,找不到柴米油盐,找不到向导,情况不明等),强的拖弱,弱的更弱,兵力疲劳,士气沮丧,弱战暴露出来,然后实行各个击破,敌人许多次的“围剿”就因此被我们粉碎了。现在我们根据地建立之后,也采取这种办法,去疲困敌人,消灭敌人。
问:什么叫有利战斗不利战斗?
答:我们打仗的原则,有胜利把握的仗就打,没有胜利把握的仗就不打,或等到有了把握之后再打。还有一组原则,就是我们打的是歼灭战。就是说,要缴到枪炮,要俘虏敌人,光击溃敌人而没有缴获与俘虏,那就是亏本生意。这种亏本的仗,除有特殊目的之外(如运动防御战),一般是不应该打的。
在什么条件下该打,什么条件下不该打呢?一般的说,我们的兵力没有集结好不应该打,敌人的兵力大过我们,使我们不能战胜敌人也不应该打;敌人虽不多,但与其邻近敌人十分密切,也有时不好打;我们没有准备好,被迫应战的仗也不应该打。如果遇到上项情况,我们就不要急躁,就要做耐心等待和采取其他的办法,等到条件改变得有利于我时再打。
问:要打好运动战,应具备一些什么本领呢?
答:要具备以下几种本领:
第一、 勇敢。战斗开始之后,勇敢就是一切的顽强的冲锋,顽强的白刃战。凭着命大胆,用刺刀手榴弹的威力,去压倒敌人,杀伤敌人,并用这种手段去解决战斗。敌人最害怕和最钦佩的是我们的刺刀、手榴弹,认为我们的冲锋动作与白刃扑搏是他们最感受头痛而无法抵挡的,因此我们要更加发扬这方面的长处。我们越勇敢,敌人就越发慌,他越发慌也就越容易被我们冲垮。
第二、 迅速。我们的战斗动作要十分迅速,犹如老鹰抓鸡一样,来他个快手眼尖,使敌人骤不及防。兵书上说的“兵贵神速”,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 隐蔽。我们的作战兵力、作战意图及军事秘密,不要暴露给敌人,以便突然动作,出敌不意。隐蔽的办法就是守秘密,就是封锁消息,就是尽量隐蔽部队的行动,不让敌人和敌机发觉。
第四、 养成行军和忍苦耐劳的习惯。我们要学会打仗,还要学会跑路,行军不掉队,不轻易打烂脚,这项本领一定要锻炼出来。因为没有这项本领,就难于打胜仗。
忍苦耐劳的精神是必需的。因为行军作战,就免不了有不愉快和不舒服的事情来刺激我们,肚子饿了得不到饭吃,疲劳了得不到休息,或者是天气寒冷难受,或者宿营地拥挤。但是我们必须尽量忍耐,不因这些刺激,而影响情绪和战斗意志。要时时记着,我们是为人民利益而战,吃点苦也是应当的。只有吃苦才能战胜敌人。
问:因作战需要,暂时放弃某些地方和城市,能不能看作打了败仗?
答:不能这样看。我们虽然不主张无条件地放弃地方和城市,但有利于战胜敌人时,某些地方和城市临时的放弃,是完全必要的。这种放弃不但不是打败仗,而且是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有计划地撤出某些地方,就可以换得敌人兵力的分散和我方兵力的集结,就可以使我方经常保持作战的主动,而不致趋于被动和处于挨打的地位。同时应当了解这种放弃是暂时的,歼灭了敌人之后,放弃了的地方和城市又可以收复。历史的经验:凡舍不得放弃的都被逼放弃了,结果,丢掉地方又碰垮了部队,弄得两头失塌。而主动地,有计划地放弃一些地方和城市,就能打胜仗,就能收回失地。
问:如果敌人宁住堡垒,我们能不能求得运动战?
答:(一)我们在技术条件上,比过去已经有了变化。我们有了爆炸的技术和炮兵,可以攻打和摧毁堡垒。所以堡垒这东西,就不是绝对不可以克服的。
(二)敌人目前采取进攻,它为了侵占地方,寻找我主力决战,就不能不离开堡垒,因此我们就有运动战的机会。
(三)如果敌人守住堡垒,我们可以用围城打援的办法,引敌增援,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所以,运动战的机会是会很多,不会没有的。
问:突击队、箝制队、预备队的作用如何?其重要性又如何?
答:突击队、箝制队、预备队是运动战中的战斗区分,都是作战部署不可缺少的级成部分。没有或缺少了一部分,就不能打胜仗。
突击队是用在突击方向,用突击办法去消灭敌人的;箝制队是用在箝制方向,用箝制办法拖住敌人人的一路,达到巩固支撑点,大量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掩护主力(即突击队)在突击方面同敌人决战;预备队就是在敌人溃退或增援时捕捉和追击敌人及打敌之增援部队的。
三个东西都是达到消灭敌人、战胜敌人的目的的。只是使用的方向和消灭敌人的方法不同罢了。只喜欢当突击队,不喜欢当箝制队和预备队,或者认为只有当突击队才是重要的和光荣的,而当箝制队和预备队就不重要不光荣,就认为是上级看不起你,执行起来就不起劲。这种观点和这种情绪是错误的,有害的。
通常在下面这样几种情况下要快:
第一、 向敌前进要快:譬如打某个地方,怕敌人跑了,前进时某某。秋季四丰打三十五军一一六师时,如慢了就打不上,就要XX抓住敌人,使敌人跑不了。敌人是按普通的时间计算,例如距离二百多里,敌人估计我们四天,距离敌人一百多里,敌人估计要两天,敌人以为我们这里分散一个团,那里分散一个师,集中起来还要费些时间,临时跑也跑得及;可是我们不按照他的算法,白天也走,晚上也走,一下子不到他面前,使他来不及应付,他就是撤也得要个时间,这就是快的原则。
第二、 抓住敌人后进行准备工作要快:看地形,选入破口,构筑工事,捆炸药,动员,调动兵力,布置火力等等,忙个满头大汗才好,这要快。
第三、 突破后扩张战果要快。
第四、 敌人整个溃退了,离开了阵地,我们追击时某某,这时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管白天黑夜……追呀,这是应一面报告,如这时要准备呀,报告呀,敌人就跑掉了。
以上四种情况就慢不得,慢了敌人就跑掉了。
一慢是指什么时候慢,什么事情上要慢呢?是指总攻发动时间这一下要慢(但总攻开始以后就要快)。在这一问题上要沉住气,上级催骂,派通讯员左催右催,这就要沉着,反正我要准备好了才打。前年焦家岭战斗,十八师原来要他头天打,当时没准备好,到第二天攻,它自己认为是犯了没执行命令的错误,我听这部对头,给他翻了案,不执行命令没准备好,不大是对的。所以战役指挥员催促下级快,应放在准备工作方面,不应放在快打响方面,下级指挥员要沉着气,自己准备要快,但上级不要轻易发起总攻击,假如有的已经打上了,自己这里没准备好,自己面前的敌人,还是整整齐齐,不要着急打,当谈要看情况,如敌人要退了就要快追。
(截选自林彪《关于“四快一慢”的报告》)
什么是一点两面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作战方法,特别强调各个击破敌人,一个一个地消灭敌人,这就是说,企图心不要太大,嘴巴不要张得太宽,不要想一口把敌人吃完,必须考察条件,当条件能够吃掉,一口吃掉是好的,但防止一口吃到嘴里啃不烂,嚼不碎,结果会把牙齿碰断,因此在条件未成熟前,我们不主张大吃大喝,包围很多敌人。想一家伙解决问题以图痛快,这样打法,十有八九是危险的,是不痛快的。我们主张是吃一口是一口,细啃烂嚼才易消化,打一个营歼灭一个营,打一个团歼灭一个团,才是真正痛快。
因此在组织战役时,如果是打运动的敌人,则集中力量打它侧翼一路,如果一路还不能全部吃掉,则打它一节,吃它一股,如果打分散守备的敌人,则是选择一点突破歼灭之。如能发展再继续发展,实行局部包围歼灭,不是一下包围好几点,包围一大堆,同时打几个敌人,这样是难以解决战斗和取得胜利的。
在战术上也是选择敌人弱点实行坚决突击,例如一般突破点,均选择于某某凸出部,接合部,敌人阵地的侧后,地形便利我接近之点等地方,集中兵力、火力突破之,而不是无重点地到处乱攻乱突,把头碰在敌人钉子上。
以上是指选择敌人一点而言,另外还有自己集中一点的问题。这就是说,不要张着手指头去打人,要缩拢手指头成为拳头去打人,不要两拳头同时去打两个敌人,要尽量将两个拳头的力量集中打一个敌人,这样打去的重量敌人是很难沉住的,很难抵挡的。
因此我们必须绝对集中兵力、火器痛歼一个敌人,不是平均分配力量,不痛不痒地打击几个敌人。我集中兵力、火器的程度,必须完全达到优势于被打击的敌人,必须完全达到消灭打击对象有绝对把握,即是有了九分把握,还有一分没有把握,也必须集中满足十分的把握。
如果我以一连之兵力对敌一连之兵力作战,不论火器、军事技术、指挥能力均劣于某某,不易胜利,如果我集中以一营之兵力,甚至一营以上之兵力,打击敌人一个连,不论我之火力、兵力均可压倒敌人,三个人或三个以上的人,打敌人一个,一定可以打胜。
但在集中兵力时要注意的是:
一、脑子里所想象可能已经集中了,但防止实际上并未集中。
二、地图上看似乎已经集中了,但防止实地上并未集中。
三、根据过去打一般的敌人观念是已经集中了,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决战斗,得到胜利,那是最好的办法。过去我们在山东根据地的作战大部是这样进行的。如果仓促应战,慌慌忙忙地乱打,不舍得战前多花费一点时间,充分准备和组织,在战斗中不能速决,与敌人相持起来,或退出战斗再行准备,结果既浪费了时间,同时还增加了自己不必要的伤亡消耗,两头失算。
我们要懂得一条道理,天是一天半天塌不下来的,因此时间是有的,白天未准备组织好,不好打,还有晚上,可推在晚上打,如果晚上还未准备组织好,不好打,还有明天,可推在明天再打,如果明天还不能打,可再推在后天打,假若我们准备与组织期间内敌人发生了新的变化,不利于我打时,我则不打,另外再找机会,因为打仗的机会多得很,但必须指出这种决定权亦属于战役指挥员的,同时必须指出,如果在平时教育训练及各种作战工作有了经常准备的话,则可缩短战前的准备时间,切戒因借口“准备”而丧失时机,在这方面来讲时间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宝贵的,如果配合作战时友邻部队发起攻击,或友邻部队遭敌反击处于危机情况下,更应无条件立即去援助,半分钟也不能迟缓怠误,否则就是罪恶,战术指挥员必须坚决服从战役指挥员,局部服从全局才是正确。
(完)
在战斗中,技术最能直接打击敌人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关于作战指挥问题向军委的建议》》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