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历史周某某4.11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建议用时:45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选择题(每题4分,共20题,满分80分)
1.1921年5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第八条决议规定:“通过粮食税和商品交换,至少取得四亿普特粮食作为恢复大工业和实现电气化计划的基础。”这一规定
A. 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 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新模式 D.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2.从1933年起,苏联政府对农业和农庄规定生产总量、各种作物播种面积、各种畜禽头数和产品率等指标,逐级下达给集体农庄,并由机器拖拉机站负责监督集体农庄。上述措施
A. 说明工业化推动农业集体化 B. 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C. 表明斯大林模式已正式确立 D. 避免了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
3.美国一位作家两次访问访苏联,第一次给其印象是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对苏联社会主义表示怀疑;1934年第二次访苏,该作家却向斯大林表示:“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导致该作家对苏联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A. 苏联已全面实现国家工业化 B. 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功
C.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复苏无望 D. 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十分显著
4.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罗斯福新政 D. 斯大林模式
5.一五期间,苏联利用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之机,从西方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二五期间,政府则注意大力发展本国机器制造业,到1937年机器进口的比重仅占苏联需求量的0.9%。这一变化表明苏联
A. 自主工业生产能力的迅速增强 B. 调整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 承受了西方更大经济封锁压力 D. 逐渐陷入计划经济体制的困境
6.有学者在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时认为,“出发点本是国富民强的改革计划最终导致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毁灭。”其中“社会毁灭”主要指
A. 东欧剧变 B. 苏联解体 C. 两极格局瓦解 D. 环境污染
7.学者莫斯统计,(苏联)从1927到1933年间,高等教育招生(往往是***)增加了3倍,其中工人阶级家庭出生的学生人数从总数l/4增加到了l/2。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 农业集体化的推动 B. 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 与美争夺世界霸权 D. 经济危机趋于缓解
8.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了种种危机,时任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手段是
A. 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 B. 实行自由放任的市场调节
C. 强化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 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
9.据《苏联真相》记载,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苏联的这一做法
A. 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延续 B. 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C. 有利于新的经济体制的形成 D. 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10.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时,农民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使农业的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
——摘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见下面数据表。
(1)材料一反映出苏联工业化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指出“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经济存在的弊端。 (8分)
(2)结合材料一观察材料二,这种弊端造成了什么影响?(4分)
(3)赫鲁某某、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观察材料三所示数据表,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发展的作用如何?(8分)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历史周某某4.11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