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后遗症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后遗症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① 表现:中风病后遗留的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状的总称。
②病机:常因本体先虚,阴阳失却平衡,气血逆乱,痰瘀阻滞,肢体失养所致。痰瘀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痰瘀阻滞脉络而致肢体不能随意运动,久则患肢枯瘦,麻木不仁。
③ 时间:发病6个月以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临床常见证候:
①风火上扰证:常某某,眩晕,心烦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某某。
治法:治宜育阴潜阳,平肝熄风。
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生赭石、生白芍、生龙骨、生牡蛎、丹参各30克;玄参、生地、夏某某、生麦芽各15克,黄某某、栀子、川芎各10克,生甘草6 克。热象明显者加龙胆草、生石膏;头痛眩晕者加钩藤、菊花、白某某;言语謇涩加菖蒲、郁金、天竺黄;肢体麻木,伸屈不利或震颤者加蜈蚣、全某某、白花蛇;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②痰瘀阻络证:口眼歪斜,于强言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
(4)血压、心电图。
(5)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
(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
(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
(8)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A、DSA或CTA、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聚体、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灯盏花素等,血栓通注射液。)
3.针灸治疗:多数可以应用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虚证选用(太溪、太冲、气海、足三里等),实证(环跳、阳某某、曲某某、合谷、绝骨、四神聪等)。
4.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5.中药熏洗疗法:中药足浴,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我科常用的方剂为活络丹和黄芪汤(川乌30g、草乌30g、地龙30g、天南星30g、黄芪90g、当归30g、没药30g、陈酒500g)。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香疗、蜡疗等。
7.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
8.康复训练:帮助指导合理进行康复训练。
9.护理:辨证施某某。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