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一电容器与电容教案(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 题
电容器与电容
课时计划
1课时
课型
新课型
总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常见电容器的类型与构造原理,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与意义,掌握电容与电荷电压之间的关系以及单位换算关系,能够正确运用电容定义式计算分析电容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态演示了解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荷转移过程,理解电容器的构造原理,分析电容的实际意义,学习从具体实例中提炼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电工基础专业职业素养,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提高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思考水平,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电容器的构造原理,电容器电容的基本概念与计算。
教学难点
电容器电容的实际意义与大小计算。
教学方法与措施
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演示和PPT课件辅助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设备
教学电脑白板
教学地点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阶段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时间
问题
导入
电容器的构造原理与种类。
观看电容器结构图片、图形符号示例,做好笔记。
通过PPT演示不同导体中电荷转移提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总结
提升
电容器的构造和种类,电容器电容的基本概念与计算。
听讲,做好笔记。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电容器的构造原理和电容的概念与计算)。
5分钟
板书
设计
一、电容器
1.概念:两个彼此绝缘又相互靠近的导体。
2.分类:瓷片电容器、钽质电容器、电解电容器;固定电容器、可调电容器。
3.平行板电容器:由两块相互平行靠得很近而又彼此绝缘的金属板组成。
4.充电与放电:使电容器带电的过程称为充电,充电之后的两个极板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两极板之间有电场。充电后的电容器失去电荷的过程称为放电。
二、电容(物理量,描述电容器容纳或储存电荷能力的物理量)
1.概念:电容器所带的电荷与它的两极板间的电压的比值,表征了电容器的特性。(与带不带电无关)
2.用C表示电容,q表示电容器所带的电荷,U表示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压, 既有:C=q/U。(大小)
3.单位:F(法),1F=106μF(微法)=1012pF(皮法)。(电容器电容为1F表示在带1C(库)的电荷量时,该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为1V。)
作业
布置
理解并记忆电容器、电荷量及电容的相关概念、定义、公式,做好课后习题。
教学
反思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一电容器与电容教案(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