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课件-(共30张PPT)

本文由用户“zchyqwerty”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2-14 11:24:05 举报文档

以下为《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课件-(共30张PPT)》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这次战争叫第二次鸦片战争?想一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英法中国战争拒绝提出扩大侵略权益担心危及统治迫使清政府屈服修约矛盾为什么这次战争叫第二次鸦片战争?想一想 这次战争其实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因此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 间:侵略者:1856年-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俄美充当帮凶 过程一:1856年10月,英军炮轰XX;

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XX;

1858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XX,清政府被迫签订《XX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北上,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控制XX城。

被迫签订《XX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二:①外国公使进驻XX,

②增开汉口、XX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XX岸自由航行等特权。XX条约内容:XX条约内容:①增开XX为商埠;

②割XX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③赔款额大幅增加。更多的赔款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加剧了阶级矛盾的激化。使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更多的主权遭到破坏,有利于西方侵略势力的进一步侵略新增加的通商口岸有何特点:数量上:多

范围上:广

地域上:深XXXX镇XXXX汉口XX淡水台湾XX琼州危害:使列强的侵

略势力进一步扩张,

扩展到沿海各省并

深入到内地。贪婪的士兵远p\观遗址雨果的愤怒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 看着被洗劫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你有何感想 ? 英法号称先进文明的资本主义国家,却这样的野蛮、贪婪,对我们国家犯下了滔天罪行。我们对侵略者的罪行无比痛恨,对我们国家的落后又无比痛心。

今天,为了避免历史的重演,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重视科学技术,要善于学习,重视人才的培养,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沙俄想一想:结合地图指出清朝疆域的四至并思考今天我国的疆域有哪些变化?其中鸦片战争前后被沙俄割占的领土有哪些(时间、条约、区域与面积)?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1858年《爱珲条约》割占的60多万平方公里1860年中俄《XX条约》割占的40万平方公里1864年《堪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44万平方公里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和以后五个议定书割占7万平方公里巴尔XX湖以东以南东北外XX岭以南,黑XX以北XX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西北部共计

150多万平方千米 俄国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15个XX省的面积,3个法国,12个捷克斯洛伐克!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发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课堂小结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大侵略权益。时间: 年—— 年1856 1860侵略国家:英法联军列强侵华罪行英法联军火烧 。(1860年攻入XX)圆明园 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了中国

和 领土 平方千米。俄东北 西北150多万结果1858年《XX条约》1860年《XX条约》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两次鸦片战争比较简表练兵营1.有些历史遗址总是激起我们心中阵阵的 伤痛,看见下图就会联想到是哪次列强侵华的见证(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甲午中日战争B2.(2006XX)“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 “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

 A.XX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C练兵营3.圆明园遗址给我们的最大警示是(  )

 A.落后就要挨打  

 B.封建制度落后

 C.鸦片危害严重  

 D.资本主义制度先进A练兵营6、“法国大作家愤怒的谴责联军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某某,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炬…………”(1)法国大作家指谁?雨果。(2)联军指什么?发生在什么事件当中?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3)暴行指什么?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4)在战争中,俄国得到的好处是什么?通过签定《瑷珲条约》、《XX条约》 等条约共割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当英国和法国对中国进行一场代价巨大的战争时,只是为了让俄国得到好处”。扩大侵略权益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借口)鸦片战争后,

外国商品仍在

中国市场滞销西方列强认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他们享受的权益太少”提出“修约”要求根本原因①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

②鸦片大量输入削弱购买力×第二次

鸦片战争英国“亚罗号事件”

法国“马神甫事件”1.压缩语段,是近年来高考语文卷“语言表达题”的重点和热点,它要求对文段中的信息进行筛选,选出主要信息,剔除次要信息,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出来。

2.有时,定义题所给材料在交待事物或概念时,为了避免抽象,而让读者有具体可感的印象,往往会对事物或者概念进行举例介绍。

3.这些例子,仅仅是某一事物或概念逻辑范畴中的一个或几个现象,不属于事物或概念的本质属性,应某某。

4.章回体小说是 中国古典 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讲史”就是说书的 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一般都很长, 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

5.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以前, 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正可以明确看出它与 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6.昌耀是一个孤独的诗人,他自始自终有着一种震动人心的忧郁和伤感,而隐藏在这背后的是诗人对生命本真与尊严的追寻和捍卫。

7.在这首诗中,诗人似乎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又似乎是一个积极的生命体验者,他在这首诗中开始他的征服之旅,继而完成旅途。继而完成了自我超越。

8.一首诗的诞生往往就是诗人一歌新生命的诞生。诗是完整的生命形式,生命,是昌耀诗歌的总主题,呈示生命,是昌耀全部诗歌的根本目的和内在逻辑。

9.如果是一组虽有联系但相互独立的句子,就要把握它们各自的主旨或整体所围绕的话题。仿写一般要求围绕某个中心话题来进行,但也有自拟话题的题型出现。

以上为《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课件-(共30张PPT)》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