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国哲学智慧期末总复习》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孔子
儒家:关注,入世,有为 关注生命的确定性 何以成人、
礼的意义:共同生活的确定节奏 时空观念 身份地位 度量衡
兴于诗,立于礼,成某某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仁:(自足的生命状态)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越,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与君子:人格成就的确定方式与目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患人之不知己,求为可知也
不知名,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天命:不可把握的必然性
道之将兴也,命也,道之将废也,命也
天何某某,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某某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也,不可得而闻也
孟子
性善论:生命的确定性的内在化 义利之辨与仁政 心性与天命
人性:人之生命的普遍性质
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礼也,义也
性善:心灵内在的确定本质倾向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四端之心:内在人性的确定价值基础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善于不善,本质倾向性与现实之偏离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义利之辨与仁政
王何必曰利,亦曰仁义而已
天与命:人性的形上根源与边界
知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荀子:性恶论 生命确定性的外在化
积学与礼法,心智与荣辱 天人相分
人性:自然欲望与官能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性恶论:放任本性导致的混乱无序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处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则从人之欲,则执不能容,物不能
积学:外在引导的生命确定性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人无师法,则隆性矣,有师法,则隆积矣
礼法:共同生活的外加规范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也,给人之求
心知:接纳外在确定性的主体能力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某某,曰 以其有辨也 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 利莫大于圣王
天人相分:自然与认为的分判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中庸 礼记中的一篇,四书之一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天命之谓性:内在与超越之确定性的同一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中:具体化的确定尺度
喜怒哀乐之未发,为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勇:中立不倚的人生态度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某某,中立而不倚,强某某
素位:自足的生命状态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君子无入而不自得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诚:生命的自我完成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老子的哲学智慧
无之以为用:生命活动的可能性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人之生以柔弱,气死以坚强
本原之道:生命可能性的无形根源
道可道,非常道
利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自然:生命原初充满可能性的状态
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
无为:无外在引导干涉的理想政治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庄子哲学
无用:保持变化的可能性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齐某某:面对知的可能性的丧失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种的题中之意。且由于人类社会发明出了知识的传承方式,导致制度和技术能够一代代被积累下来并不断发展。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某某,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某某。生存在竞争残酷的自然界中,人类相较于其他生物,在生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因而最初的制度和技术是用来弥补这些不足和缺陷,以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需要。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外在的残缺也可以具备内在的完满
无论技术多么进步完善,残缺永远存在,因为人类欲望永无止境。因此,要终结残缺,需要改变的不是技术,而是人类自身。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中国哲学智慧期末总复习》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