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红星照耀中国 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红星照耀中国
1.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一、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经历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写了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拍摄了30卷胶卷,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有这样一本书,使中国万千青年走上革命之路,使加拿大的白求恩医生毅然奔赴中国抗日战场。这个人就是埃德加·斯诺,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
二、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文学常识
1.走进作者: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2.背景资料:
明确: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迫害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与此同时,与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也被严密封锁。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
1.解题:《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新闻纪实作品。 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
明确: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红星照耀中国: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2.写作经历:
明确:作者于1936年6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3.内容简介:
明确: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_**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4.作品评价
明确:《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目标导学三:阅读指导
明确:这是一部纪实作品,也遇到时要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要做到这一点,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1.读目录
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
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一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
3.专题三:信仰与精神
可探究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长征精神的内涵、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明确:
(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即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因为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中国共产党人才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在刑场上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红星照耀中国 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