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产业链分析材料

本文由用户“voctor1984”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11-24 09:36:37 举报文档

以下为《有机农业产业链分析材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有机农业产业链分析

1循环型农业的简介

1.1循环型农业的内涵

循环型农业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充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的方法,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循环型农业的主要特征

循环型农业的主要特征有:①注重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和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将其看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②提倡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实施农业清洁生产,改善农业生产技术,适度使用环境友好的“绿色”农用化学品,实现环境污染最小化;③利用高新技术优化农业系统结构,按照“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组织农业生产,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④延长农业生态产业链,通过废物利用、要素耦合等方式与相关产业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网络。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主要指在生态农业实现生产系统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物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推进系统之间的横向联合,最后实现整个农业系统的物质循环,使各种农业废弃物得到资源化[1]。对于XX来说,发展一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如有机肥的工厂化生产、生物质资源发电、秸杆的综合利用、农副产品的加工、农业龙头企业的建立等,再结合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就是在推进农业循环经济。

2宝XX县有机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

2.1发展有机农业循环经济的优势

***部,京航大XX贯穿南北,总面积1467m2,耕地78万亩,绿化覆盖率16.8%。2000年3月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生态XX区,2002年宝XX县整个县域被**_*列位循环经济试点,2004年11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首家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XX县试点,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命名宝XX县为“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XX县”,成为全国唯一的示XX县。宝XX县围绕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县这一主题,结合深化生态XX区建设内涵,在创建“全国生态县”这一大的框架下,走以有机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对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积极探索。近几年来,宝XX县通过建设一大批有机食品基地,形成有机产业链网,在农业、畜禽、水产和农副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努力实现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期达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目标,为有效控制宝XX县的农业面源污染,转化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走出一条新路。

2.2积极探索,找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切入点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持续农业包括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形式,是既能实现增产又能保护环境的21世纪的农业[2]。宝XX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也作为农业大县,一方面需要把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宝XX县的农产品、畜禽生产特别是水产品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努力做大做强这些品牌,提高农副产品的品质,寻求宝XX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必须从这两个基本点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和考察认证,认识到:发展有机产业是宝XX县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最佳切入点。有机农业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不施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农业。有机农业不是单一的作物种植,而是强调种养结合,农林牧副渔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营养物质循环利用的综合农业系统[3]。而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2]。有机农业和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都是在确保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达到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从宝XX县实际出发,以有机产业推动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是最佳选择。

3因地制宜,实施三大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

目前宝XX县水稻种植面积63万亩,荷藕种植面积12万亩,水产养殖面积48万亩,养鸭80万只,并已组建了一批加工企业,形成了产业化体系。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宝XX县就建立了绿色食品基地,开发了一批绿色食品。但是,由于绿色食品的自身限制和加入WTO后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就必须在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上做文章。为此在绿色食品开发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优势产业,采用优良品种,强化有机农业管理,共建设有机食品基地36个,5.8万多亩,涵盖稻米、蟹、虾、甲鱼、梨、桃、草莓、鸭、藕、水芹、茨菰、猪等5大类12个品种,遍布全县14个镇,分布在运XX泊、中部平原、东荡湿地三大循环经济(有机产业)园内。

3.1XX运西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

在运XX泊循环经济园,重点发展有机蟹、有机稻米,推行稻田养蟹、生态养殖和轮渔轮休模式()。该区总面积42万亩,其中以XX湖为主体的水域达20.5万亩。XX湖是全县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湖泊,具有工农业及生活给水、接纳排水、调蓄水量、防御洪涝旱渍灾害、沟通航运、水产养殖、发展旅游等多种功能,其巨大的自净能力和水容量,对于保护区域生态平衡、调节区域小气候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场所和水产养殖的重要基地。在XX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后,其水质对调水的质量有重要影响。纵观XX湖历史,其湖水经历了由“清水”变“混水”再变“XX”然后再恢复变为“清水”这样一个曲折过程。近年来,宝XX县实施了XX湖综合整治和轮渔轮休工程,通过控制工业污染,推广周边农田稻田养蟹、池塘种草、放螺、养蟹生态养殖模式和有机商品肥。稻田养蟹每亩平均产蟹30kg,收稻300kg,亩产值3500元以上,纯收入400~500元,经济效益是常规粮田的4~5倍。通过恢复优质水草,发展水产养殖,转化营养物质,减少营养物质输入,增加水产品输出,维护湖泊生态平衡,既有效控制湖泊沼泽化,又防治了富营养化,使XX某某“黑”变“清”。以区内建成的中宝德园有机农场为例,每年可减少施用化肥50t、农药150kg,消化畜禽粪便、农业秸秆等废弃物1500t,实现了良性循环。目前已开发的有机稻米平均亩产稻350kg,产米260kg,市场销售价已达到每公斤11.20元,亩产值2912元,虽然其产量比常规稻低30%、成本高50%,但经济效益是常规稻的4~5倍,使农民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

3.2东荡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

东荡湿地循环经济园总面积45万亩,这里原是沼泽化滩涂,有很厚的草渣层,土壤十分肥沃。在***,该区实行了大面积退粮还水,重点发展具有传统优势的荷藕、茨菇等水生蔬菜,既扩大了滞涝面积,增强了调蓄能力,又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运用食物链原理在藕田某某泥鳅、黄鳝等,泥鳅食地下害虫,推行生物防治,既减少农药对水体污染,又增收泥鳅、黄鳝等水产品,并改善农产品品质。重点推广有机藕、有机鸭,推行藕田某某、鱼鸭结合等模式()。藕田某某亩产藕1000kg、泥鳅50kg、鱼50kg,综合效益每亩达2500元,比单一种藕增加收益700多元。另一方面,运用循环经济理念组建一批荷藕加工企业,多层次开发荷藕产业,形成系列产品。荷藕加工成盐渍藕、水煮藕、保鲜藕、藕粉、藕汁饮料、混合菜等,出口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市场;鲜荷叶生产荷叶茶,加工下脚料藕节生产中药材,藕皮生产饲料养猪,猪粪还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区内的*_**从2001年开始建设有机藕基地,2003年有机藕基地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的有机认证,其生产加工体系也相继通过有机加工认证,开发出国内市场第一个有机莲藕汁饮料,其市场销售行情较好,经济效益提高近30%。

3.3中部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

在中部平原循环经济园重点发展有机稻、有机猪、有机鹅,推行种养结合模式()。该区总面积70万亩,水系配套、灌排方便,是全县稻麦油的主产、高某某。区内推广轮作制和多种形式的间套复种,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多途径、多层次利用农业废弃物。采用秸秆发展奶牛养殖,牛粪和秸秆生产食用菌;采用农副产品加工生产饲料养猪,猪粪和食用菌渣加工成商品有机肥。通过有机肥推广使用,把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养猪不种田、养殖和种植相分离”的情况重新结合起来,实现种养有机结合,构成良性循环。

4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实施的效益

通过发展有机产业和循环经济,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使宝XX县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同时也改善了投资环境,增强了投资吸引力,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客商来宝XX县投XX业。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德仪、意大利比利瑞、意***先后落户XX,尤其农业投资商更是看好XX,泰国川兴泰、台湾***先后在XX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和1000万美元,先期开发优质稻米和畜牧,并逐步向有机食品方向发展。有机农业的发展和循环经济的推进,进一步促进了宝XX县经济建设,提升了宝XX县经济品位,显现了环境为经济发展贡献份额。2003年宝XX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7.9亿元,比1999年增长了34.5%,农民人均收入达3902元,比1999年增长了21.1%。而2003年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59万t,比1999年下降了45.4%。县内水环境质量好于国家地面水Ⅲ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符合区划功能标准,全县基本实现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5结论

XX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实施了三大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有效控制XX农村的农业面源污染,转化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走出了一条新路。

“十一五”期间bai,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du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zhi十一五”规划dao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重大意义在于: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来看,我国是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和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好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中心内容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又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农村是我国最辽阔的地域但又是最穷的地域,因此,实现工农业全面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都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意。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从本世纪起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目前,我国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者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我国是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也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然而,从实际看来,至今全国农村还有260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有近5000万低收入人口仅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这表明我国农村居民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处于较为困难状态。另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2%,城镇居民家庭则为37.7%。“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主要是考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关键是把农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的一个重大创新,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在于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在变化中协调,收入在稳定中提高,生活在发展中改善。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地区之间等方面的差距还都比较大,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农村相对落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农业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甚至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行向城市倾斜、向工业倾斜的政策,是造成今日农村相对落后的一个基本原因。这虽然在一定时期有其必要性,然而到今天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为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创造条件。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也就是说,新农村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农村,是农村“硬件”、“软件”共同发展的农村,是农村村容村貌与农民精神状态文明进步的农村。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市的基础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形成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长效新机制。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基础公共设施不断完善,通过改水、改路、改厕、改房、改灶等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民行路难、饮水难、读书难等问题,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公共卫生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营造农村发展的新环境。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的文明进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变农村的许多传统陋习和封建迷信,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树立文明新风尚,培育新时代的新农民。、

建设社会主bai义新农村是十六du大以来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zhi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dao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是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进一步促进农村城市化的新举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本文从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优势及背景出发,结合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历程,提出了有机食品发展三个阶段、特点及划分的依据;依据有机食品发展的现状,综述了有机食品生产、市场的特点,详细分析了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生产、市场、政策、技术等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现阶段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的对策,即从政策扶持、市场开拓、理论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宏观策略。

1、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

有机农业,尽管有机农业有众多定义,但其内涵是统一的。有机农业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有机农业基本标准,在生产过程中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

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产地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物,并且经过合法机构依据有机食品相关标准认证获得认证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类食品,包括谷物、蔬菜、水果、饮料、奶类、调料、油类、水产等。

有机农业系统旨在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护生态环境,在农业和环境的各个方面,充分考虑土地、农作物、牲畜、水产和蜜蜂等的自然生产能力,并致力于提高食物质量和环境水平。有机农业生产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外部投入物,而主要依靠自然规律和法则提高生态循环效率。

2 中国发展有机食品的优势

中国以农业立国几千年,现在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少,却能长盛不衰,并以占世界6%多一点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令全世界瞩目。究其原因,就在于勤劳的中国人民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一套既会种田、又会养田,通过农牧结合,善于“永续经营农业”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为现代有机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中国通过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开发工作,一些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和推动,也为现代有机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据统计,中国目前开发和认证的有机产品品种数量已超过300多种,如中国的豆类、茶叶、花生、蜂蜜、野生及人工培育的食用菌、核果类(如板粟、核桃等)、蔬菜等众多的品种资源;中国许多地方的动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尽管中国还有一些经济不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但是这些地区如果将有机农业作为其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也具有其它地区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地方资源优势,同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云南、XX区、内蒙古等地区)。

近年来中国政府,农业部、环保局、国家认监委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有机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陆续出台,为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3 中国有机食品发展的历程

3.1 探索阶段(1990-1994)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国外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启动了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1989年,OFDC的前身-国家环境保护局*_**农村生态研究室加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成为中国第一个IFOAM成员。1990年XX省XX县的裴后茶园和XX茶厂获得了荷兰SKAL的有机颁证。这是中国大陆的农场和加工厂第一次获得有机认证。同时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也在大学、科研院所等机构同步开展。

3.2起步阶段(1995-2002年)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中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认证机构,根据IFOAM的基本标准制定了机构或部门的推荐性行业标准,并开展了相应的认证工作。

1992年,中国农业部批准组建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CGFDC)”。负责开展中国国内的绿色食品认证和开发管理工作,1995年起,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食品的分级理论,即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等同于有机食品),CGFDC参照IFOAM以及欧美日等有机食品标准和法规,制定了《A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准则》,并开展AA级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作。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中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认证机构,并开展了相应的认证工作,同时根据IFOAM的基本标准制定了机构或部门的推荐性行业标准。

补充:

1992年,中国农业部批准组建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CGFDC)”。负责开展中国国内的绿色食品认证和开发管理工作,1995年起,创造性的提出了绿色食品的分级理论,即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等同于有机食品),并投入资金立项,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单位参加研究、制定AA级绿色食品标准及操作规程。CGFDC与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家认证机构建立了联系和合作,并参照IFOAM以及欧美日等有机食品标准和法规,制定了《A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准则》,并开展AA级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作。绿色食品,特别是AA级绿色食品基地的建立,为我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4年,经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国家环境保护局*_**的农村生态研究室改组成为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rganic Food Development Center of SEPA, 简称OFDC),2003年改组为“*_**” 到2005年底,通过OFDC认证的农场和加工厂已经超过400家。 OFDC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组织的有机生产加工的基本标准,参照并借鉴欧盟委员会有机农业生产规定以及其他国家如德国、瑞典、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有机农业协会或组织的标准和规定,结合中国农业生产和食品行业的有关标准,于1999年制定了OFDC《有机产品认证标准》(试行),2001年5月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成为行业标准。 1999年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展。从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发力,维护新型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成为迫切任务。

????面向未来,从北玮坞村红薯苗说起,至少要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没有种植面积达1400多亩、育苗大棚1600多座的专业合作社,红薯苗上不了飞机。没有敢于搏击市场的农业生产主体,仅是依附于其他产业,农业产业链及其现代化就难以实现。二是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北玮坞村红薯苗某某“飞”起来,得益于创新,当地培育出的11个品种的红薯苗,是紧盯市场需求,也是科技创新。创新才能开拓市场,延伸产业链,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三是要在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发展产业链。产业发展是脱贫的重要路径,而脱贫之后再提升产业链,就是将脱贫与乡村振兴结合在一起,进而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助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科技进步,让农业发展瞬息千里,也督促着我们,必须得赶上趟儿,既要有“跃上葱茏四百旋”的眼光,又要有“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气概,更要有“横空出世”“阅尽人间春色”的能力。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农业循环经济形成性考核
  2. 智慧农业商业计划
  3. 农业农村十四五
  4. 智慧休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5. 农高区现代农业物流园05
  6. 农业微专题— 气候因素对农业影响定稿(1)
  7. 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指引
  8. 关于推进我县乡村振兴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的调研报告
  9. 农业农村部印发《乡村产业工作要点》
  10. ***章程
  11. HJ面粉***企业简介

以上为《有机农业产业链分析材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