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常见的酸和碱(解析版)

本文由用户“_给朕跪下v”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4-11 14:04:34 举报文档

以下为《专题13 常见的酸和碱(解析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专题 13 常见的酸和碱

1.(2020云南省卷)下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物质

酱油

牛奶

鸡蛋清

炉具清洁剂



pH

4~5

6~7

7~8

12~13



A.酱油 B.牛奶

C.鸡蛋清 D.炉具清洁剂

【答案】D

【解析】A、酱油的pH为4~5,是酸性;B、牛奶的pH为6~7,为弱酸性;C、鸡蛋清的pH为7~8,为弱碱性;D、炉具清洁剂的pH为12~13,为强碱性。碱性最强,符合题意。故选D

2.(2020广东广州)下列关于硫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组成:硫酸溶液中H+和SO的数目相同

B.性质:能与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用途: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uSO4等硫酸盐

D.生产:含硫酸废水用CaCl2处理后直接排放

【答案】C

【解析】A、硫酸溶液中存在硫酸(H2SO4)和水(H2O), 硫酸解某某H+的数目是SO数目的2倍,水分子几乎不解离,因此溶液中H+的数目大于SO,选项错误;B、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硫酸不能与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选项错误;C、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可用于制备CuSO4等硫酸盐,选项正确;D、硫酸废水用CaCl2处理后,硫酸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氯化氢,废水中仍然有酸性物质,不能直接排放,选项错误;故选C。

3.(2020内蒙古呼伦贝尔)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 )

A.食盐水(pH≈7 ) B.牙膏(pH≈9)

C.肥皂(pH≈10 ) D.米醋(pH≈3)

【答案】D

【解析】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黄蜂的毒液呈碱性,所以应使用米醋中和。选D。

4.(2020云南昆明)下列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 )

A.pH=1的盐酸 B.pH=3的硫酸

C.pH=7的氯化钠溶液 D.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

【答案】D

【解析】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碱性溶液。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故选D。

5.(2020四川雅安)下列液体中,酸性最强的是( )

A.柠檬汁(pH:2.0-3.0)

B.炉具清洁剂(pH:12.0-13.0)

C.饮用水(pH:6.5-7.5)

D.肥皂液(pH:9.5-10.5

【答案】A

【解析】A、 柠檬汁的pH:2.0-3.0,小于7,显酸性;B、炉具清洁剂的pH:12.0-13.0,大于7,显碱性;

C、饮用水的pH:6.5-7.5,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D、肥皂液的pH:9.5-10.5,大于7,显碱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 故选A。

6.(2020甘肃金昌)下列物质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柠檬汁(2.0~3.0) B.西瓜汁(5.0~6.0)

C.牛奶(6.3~6.6) D.鸡蛋清(7.6~8.0)

【答案】A

【解析】pH<7,溶液显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柠檬汁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A。

7.(2020吉林省卷)若利用碱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分别加入少量Mg(OH)2固体,根据是否溶解,可鉴别稀盐酸和Na2CO3溶液

B.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可鉴别NaOH固体和NaCl固体

C.分别加入Ba(OH)2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沉淀,可鉴别MgCl2溶液和Na2SO4溶液

D.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K2SO4固体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氢氧化镁与碳酸钠不反应,可以根据是否溶解,鉴别稀盐酸和Na2CO3溶液,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可以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氯化钠固体,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钡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钡,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均有白色沉淀产生,无法根据是否产生沉淀,鉴别MgCl2溶液和Na2SO4溶液,符合题意;D、熟石灰能与硫酸铵反应生成氨气,熟石灰与硫酸钾不反应,故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K2SO4固体,不符合题意。故选C。

8.(2020甘肃天水)如图是室温下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X是氢氧化钠

B.图中a点的阴离子是OH-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PNa2SO4+H2O

【答案】C

【解析】A、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X是稀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B、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存在OH-,但由于在a点时向溶液中已添加了稀硫酸,故溶液中还存在SO42-,故选项说法错误。C、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稀硫酸过量,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PNa2SO4+2H2O,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9.(2020四川泸州)下列物质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A.二氧化碳 B.硝酸

C.硫酸铜 D.氢氧化铁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B、硝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C、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

10.(2020贵州毕节)在《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课上,某同学向盛有约2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没有观察到现象。请教老师后,他发现自己在滴加稀硫酸前忘了加入酸碱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反应情况,于是他对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

(实验原理)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做出猜想)猜想l: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

猜想2: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猜想3: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另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变_____

溶液呈碱性





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酸性或中性



(分析思考)(1)若溶液呈碱性,向试管里的溶液中逐滴加入FeCl3溶液,将产生红褐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滴入酚酞后溶液不变色,为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该同学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1

用pH试纸测其酸碱度,若pH_____7(选填“>”“<”或“=”),则溶液呈酸性



方案2

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2NaOH+H2SO4=Na2SO4+2H2O 红色 3NaOH+FeCl3=Fe(OH)3↓+3NaCl < Zn+H2SO4=ZnSO4+H2↑

【解析】实验原理: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进行实验:因为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为无色;实验结论是溶液呈碱性,则实验现象是溶液变红色:分析思考:(1)若溶液呈碱性,即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向试管里的溶液中逐滴加入FeCl3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3NaOH+FeCl3=Fe(OH)3↓+3NaCl;(2)若滴入酚酞后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呈酸性或中性;方案1:用pH试纸测其酸碱度,溶液显酸性,即pH<7;方案2: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溶液呈酸性,该反应是由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11.(2020黑龙江龙某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_____

__________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

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铵发生反应

氢氧化钠不能与硫酸发生反应



(1)实验一的现象:___________。

(2)实验二的现象:__________。

(实验反思与拓展)

(3)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4)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色变为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由实验三联想到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本实验中忽略CO2溶于水)

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当观察到_________现象时,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CO2,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溶液,当观察到_____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2NaOH+CuSO4=Cu(OH)2↓+Na2SO4 红 2NaOH+H2SO4=Na2SO4+2H2O 气球膨胀 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解析】

【分析】(1)实验一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混合,二者能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中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故答案为: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2)实验二是将氢氧化钠和氯化铵混合并加热,二者能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所以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溶液中有气泡产生;(3)通过分析可知,实验一是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混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答案为:2NaOH+CuSO4=Cu(OH)2↓+Na2SO4;(4)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当向其中加入硫酸后,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此时溶液中的碱被消耗,则溶液的碱性变弱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则此时,中性的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则能观察到溶液逐渐由红色变为无色。故答案为:红、2NaOH+H2SO4=Na2SO4+2H2O;(5)①滴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锥形瓶中的二氧化碳被消耗,则气体减少,锥形瓶内的压强也减小。而外界大气压大于内部大气压,则此时气球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不断膨胀。所以当观察到气球膨胀,可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故答案为:气球膨胀;②为了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和二氧化碳反应,可以滴入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是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而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后,可以滴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能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过程中,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所以,当观察到滴入稀盐酸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可以证明有碳酸钠,即可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故答案为: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答案合理即可)。

12.(2020湖北十堰)复习常见的碱的性质时,在老师引导下同学们进行了归纳,并设计了学案。以下是学案的部分内容,请你完成。

(知识回顾)氢氧化钠溶液因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发生反应易某某,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举一反三)Ba(OH)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碱,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液态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一)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为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已经发生,设计了如下实验:

(1)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先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缓慢滴加稀盐酸,边加边搅拌。当观察到____________,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2)向盛有少量石灰乳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搅拌,观察到白色浑浊完全消失,该实验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实验探究二)向盛有氯化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说明碱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三)在完成实验探究一、二后,将三只烧杯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废液缸,最终得到澄清溶液。该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某些盐反应,还能使酸碱指示剂显色。

【答案】二氧化碳(或CO2) Ba(OH)2+ SO3= BaSO4↓+ H2O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不能 有蓝色沉淀生成 氯化钙、氯化钠、氯化铜(填化学式也正确)

【解析】 [知识回顾]氢氧化钠溶液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举一反三]Ba(OH)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碱,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液态三氧化硫,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OH)2+ SO3= BaSO4↓+ H2O;[实验探究一] (1)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先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石灰水使酚酞试液变红,再缓慢滴加稀盐酸,边加边搅拌。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2)向盛有少量石灰乳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搅拌,观察到白色浑浊完全消失,该实验不能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因盐酸中有较多水,氢氧化钙可能是被水溶解而使溶液澄清;[实验探究二]向盛有氯化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碱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实验探究三]在完成实验探究一、二后,将三只烧杯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废液缸,探究一实验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钙,探究二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在废液缸中所有物质混合时,最终得到澄清溶液,说明探究一中酸过量,能和探究二中生成的氢氧化铜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且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无剩余,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铜和氯化钠,酸可能有剩余。故该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有氯化钙、氯化钠、氯化铜,可能含有稀盐酸。

13.(2020广东广州)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化学试剂之一。

(1)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配制1000g质量分数为0.37%(pH约为1)的稀盐酸。

①所配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g,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g。

②已知浓盐酸密度为1.19g/cm3,量取上述所需浓盐酸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填标号)。

A. 10mL量筒 B .50mL量筒

C. 试管 D. 胶头滴管

③测定所配稀盐酸的酸碱度,应将pH试纸放置在__________上。

(2)取少量氢氧化钙粉末于试管中,加入2mL水,振荡,得到白色浑浊液,滴加1滴酚酞溶液,再滴加稀盐酸至反应完全,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3)取等质量的铁片和铁粉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①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下列示意图中,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答案】3.7 10 AD 玻璃片或白瓷板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D

【解析】(1)①所配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1000g0.37%=3.7g,所需浓盐酸的质量=3.7g37%=10g;②所需浓盐酸的体积=10 g1.19g/cm3≈8.4mL,应选用10mL量筒和胶头滴管进行量取;③测定所配稀盐酸的酸碱度,应将pH试纸放置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

(2)氢氧化钙溶于水显碱性,滴加1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滴加稀盐酸至反应完全,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3)①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为:;②取等质量的铁片和铁粉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若铁过量或盐酸过量都会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铁粉比铁片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所用时间少,对比四个选项,只有D项正确。

14.(2020吉林省卷)学了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1)若用Cu(OH)2实现②,会得到_________色溶液。

(2)若想实现③,得到浅绿色溶液,可选用的单质是____________。

(3)若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⑤,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1)蓝 ;(2)Fe(或铁);(3)

【解析】(1)稀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显蓝色。(2)稀硫酸和铁单质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3)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2020云南省卷)某教师在进行“常见的碱”的教学时做了以下演示实验:取少量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于50mL干燥的烧杯中,置于电子天平上。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固体表面出现了液体,天平示数增加。取下烧杯,将其放置在空气中。一周后,向烧杯中加适量水配制成溶液,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

(交流与解释)

(1)氢氧化钠固体表面出现液体是因为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2)电子天平示数增加的原因除了吸收水分以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教师安排兴趣小组同学对烧杯中的溶液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进行了以下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一: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没有氢氧化钠

(查阅资料)BaCl2溶液、NaNO3溶液、Ba(NO3)2溶液均呈中性。

(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猜想一成立。

(交流与评价)小玲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________。于是,小玲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玲同学在小明同学所做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Ba(NO3)2溶液

_____

猜想一成立



(反思与拓展)(1)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的性质,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作某些气体的____。

(2)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__。

(2)根据图2,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图3是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OH= Na++OH- ;(2);(3)

【解析】(1)分析图1知道,HCl在水中会解某某H+和Cl-,表示为,NaOH在水中会解某某Na+和OH-,则NaOH在水中解离可表示为NaOH= Na++OH-;(2)根据图2,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Cl-和Na+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分析图3是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Ba2+和SO42-反应,结合生成BaSO4沉淀,而Cl-和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可表示为;(3)NaOH在水中会解某某Na+和OH-,硫酸铜在水中会解某某Cu2+和SO42-,反应的实质可表示OH-和Cu2+反应,结合生成Cu(OH)2沉淀,而SO42-和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可表示为。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专题13 常见的酸和碱(解析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