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散文某某考点(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散文某某
散文相对于骈文而言,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格律的散体文章,包括写人、记事、抒情类散文以及杂文、随笔、游记等。行文自由,不讲究音韵,不讲究对仗。散文主要分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记叙散文又可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记事散文,《藤野先生》是写人散文。
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也包括一些借景抒情的写景散文。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议论散文:也称为说理散文,它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或直接的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近似于杂文。比如鲁迅的《拿来主义》。
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神聚。“形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神聚”指意旨是统一的。
(一)行文思路分析
1、结构安排
相承关系 承接关系、递进关系 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哲理的层层相递。
相并关系 并列关系、对照关系 文章材料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
相属关系 总分关系、分总关系 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
2、材料组织
以时间为线索:鲁迅《藤野先生》的认识—交往—离别—怀念
以空间为线索:朱自清《欧游杂记》的移步换景
以逻辑为线索:贾平凹《入川小记》的对小吃的印象、对成都人的印象
以事物为线索:萧乾的《鼓声》的鼓声
以情感为线索:归有光《项脊轩志》的悲喜情
以双线为线索:郁达夫《故都的秋》物线清静、情线悲凉
(二)理解词句含义
1、分析词语含义
散文中重要词语包括:表现文章主旨、反映深层含义、反映具体语言环境、具有临时指代意义、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理解词语含义包括:弄清词语的语境义,分析词语对表达思想感情、对表现景物意境、对表现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等。
2、分析句子含意
散文中的重要句子包括含蓄句、技巧句、结构复杂句、文某某、行文思路句等。
答题模式:这句话用了……手法(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写出了……的内容(表层含意),突出某一景象或人物的……特点或者强调上文的……内容(深层含意);表达了作者……的态度、感情或者揭示了……的道理或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警策含意)
(三)鉴赏表达技巧
1、答题模板:方法+内容+效果
2、修辞手法
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九种: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分为明喻(甲像乙)、暗喻(甲是乙)、借喻、博喻等,有突出事物特征、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2)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比拟比比喻更加生动形象,因为它直接具备了人或物的动作状态等。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可用部分代替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人等。借代可使语言生动形象,含蓄简练。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6)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而构成。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用在开头可引出下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崛于平淡,余光中的雅致端丽,周涛的气势磅礴,周作人的冲淡隽永,徐志摩的华丽奔放。
2)各种风格的表现
豪放:境界开阔,动词有力度,形容词鲜明,抒情激越,多用排比夸张
婉约:意象纤巧细致,情感细腻缠绵,画面色调柔和,少用排比夸张
直露: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含蓄:多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设问、比喻
质朴:通俗化,口语化,少描绘,少修辞
典雅:多描绘性的语言,讲究节奏韵律,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
庄重:话题比较严肃,语言比较凝重,句式比较整齐绵长,关联词运用比较完整准确
诙谐:语气轻松幽默,多用夸张、反语、比喻
简洁:多用短句,语势流畅
细腻: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的语言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散文某某考点(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