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区(村)书记主任应知的业务知识

本文由用户“yaochangxin”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6-06 13:07:59 举报文档

以下为《第一章——社区(村)书记主任应知的业务知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目 录

第一章 掌握区情民意知识 2

第一节 区情民意的相关概念及其意义 2

第二节 新时代社区(村)情民意的特征及现状 5

第三节 关于如何做好社情民意信息工作 7

第四节 社区(村)情民意工作的作用及意义 16

第一章 掌握区情民意知识

第一节 区情民意的相关概念及其意义

一、与“区”有关的概念

区情民意下的“区”通常指社区。早在社会学者形成社区这一概念之前,社区这种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现象就已存在,人类总是合群而居的,人类社会群体的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地理区域,具有一定地域的社区就是社会群体聚居、活动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是农业发展的产物。在远古游牧社会中,居民逐水草而居,并无固定的住地。严格说来,那时的游牧氏族部落只是具有生活共同体性质的一种社会群体,不是今天所说的社区。其后,随着农业的兴起,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需要定居于某个地区,于是出现了村庄这样一种社区。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在广大乡村社区之间又出现了城镇社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区进入了都市化的过程,不但城市社区的数量日益增多,而且城市社区的经济基础与结构功能都不同于以往的社区,其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许多大城市、大都会社区。

由于社会学者研究角度的差异,社会学界对于社区这个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但许多学者认为,社区概念是以一定的地理区域为前提的。1955年美国学者G.A.希莱里对已有的94个关于社区定义的表述作了比较研究。他发现,其中69个有关定义的表述都包括地域、共同的纽带以及社会交往三方面的含义,并认为这三者是构成社区必不可少的共同要素。因此,人们至少可以从地理要素(区域)、经济要素(经济生活)、社会要素(社会交往)以及社会心理要素(共同纽带中的认同意识和相同价值观念)的结合上来把握社区这一概念,即把社区视为生活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具有共同意识和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

尽管社会学家们对社区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在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上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普遍认为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社区就是这样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区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的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在一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区域。

二、社区的普遍历史发展情况

随着经济能发生了种种变化。以往无论是一个村庄或一个小城镇,还是一个城市,其地域范围都具有比较确定的疆界。例如,一个完整的农村社区围通常是以其村民的聚居点为中心,并将由这个中心辐射到附近的各种服务功能的射线极限点联结起来,构成这个农村社区的地理区域。而一个完全的城市社区的地域范围,通常则是由其市区和***构成的。每个社区都有一定的制度、机构和设施,为整个区域服务,以满足其成员的各种需要。***务性的商店、学校、工厂、政府机关、医疗单位、群众团体等,以整个社区的地域范围为其有效的"服务地区"。社区这种社会统一体正是通过它的各种机构和设施的服务活动来推动各种制度的运行,使社区成员在本社区疆界内得以维持其全部日常生活。同时,社区机构设施的有效"服务地区"又是形成和保持该社区疆界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作为地方社会的社区,其地方性的差异逐渐降低,社会大众传播如广播、电视的普及,国家义务教育的推行,以及各地居民人口流派各社区之间在规范、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模式上的差异程度已显著降低。社区的许多地方性功能已为“大社会”的普遍统一的功能所取代。在同一个大社会里,此处社区居民与他处社区居民之间,其相似之点多于相异之点。随着大城市、大都会的发展,社区地域范围的疆界也不如以往那么分明了,一个大城市往往包含着若干个原先相对独立的社区,但在市政府的机构设置和行政区划上则又可能与原先各社区的地域分界不一致。长期以来,满足成员日常谋生的需要,是社区的基本功能之一,社区居民一般都是在本社区内就地劳动谋生。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现代社区的许多居民每天都到本社区以外的地方去上班。因此,社区成员之间除了具有当地居民的共同利益,还分别具有各自从社区以外谋取生计的种种不同利益。这种情况就从社会纽带和社会交往上削弱了社区地域疆界的确定性。由于全国性的企事业组织政.和治、文化团体的出现,地方社区、商店、社会团体等等,有不少就是这些全国性组织系统单位和分支机构,其决策主要是听命于本系统的上级组织而不是当地社区。因而,作为地方社会的社区,其自主性也有所削弱。

三、区情民意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区情民意、社会基层各种矛盾和问题反映比较集中的地方,它是城市的“细胞”。而区情民***体现,社区文化是一种特殊社会文化,***形成、发展起来的。城市社区文化是指城市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在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具体来说,社区文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物质方面,即该社区内的文化活动、场所、设施;精神方面,即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培养起来的社区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归属感、新的信仰、价值观、人生观、审美情趣、人生乐趣和生活方式等;制度方面,即为保障社区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而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所构成的规范结构。

无论是对于一个社区本身或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社区民情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整个社会是由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社区所组成的。任何一个社区就是一个规模不等的具体的小社会,是整个大社会的不同程度的缩影。从一定意义上说,社区研究是研究整个社会的起点。同整个大社会相比,社区则显得具体可感,易于把握。一般地说,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个个具体的社区里进行的。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必***表现。社区研究是社会研究的具体化。人们通过社区研究对社会进行典型调查,从微知著,研究和探讨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及同类社区的共同特点。通过社区研究,人们还可以了解某一社区的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和建设。

作为地方社会,社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问题,例如住房紧张、贫困户较多、教育资源缺乏、犯罪率较高、交通拥挤,以及老年人问题等等。社区研究要揭示这些问题与该社区其他方面生活的相互联系,并提出解决的建议,帮助社区依靠自身的力量尽可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一个社区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往往不是某一社区单独存在的,而是更大社会范围内的问题的具体表现。因而社区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如社区养老服务等。

区情民意是指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区情不等同于民意,但区情包含着民意,民意不等同于区情,但民意是最重要的区情,在许多情况下,区情就是民情,因此,区情民意信息最重要的是了解和反映民情民意。

民意,是人民群众共同的、普遍的思想或意愿,从普遍意义上讲,就是生产资源,就是竞争资本,就是战斗武器。了解和反映区情民意,是人民基层管理组织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广大基层管理组织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联系各自的群众,代表各自群众的利益,反映各自群众的要求。基层管理组织反映社情民意,能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群众中有许多意见亟待反映,许多建议希望引起重视。从这里,能够反映出其他渠道不易掌握的社会情况,听到不易反映出来的呼声和要求,获取难以得到的建议和批评。因此,把了解和反映区情民意作为基层管理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有利于更好地履行基层管理组织职能,增强基层管理组织工作的活力;有利于党委政.和府全面掌握实际情况及时了解群众的意愿,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及时化解矛盾,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发挥基层管理组织委员在基层管理组织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参政议政的能力。区情民意也是人大代表、基层管理组织委员及各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常用载体,社情民意信息以它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反映问题迅速、及时的特点,赢得了政府机关,特别是人大、基层管理组织的青睐。它抓取现实社会的某一热点问题,特别是民生民计问题,及时向政府提出改进和发展建议,是政府领导部门了解情况、做出决策的重要途径和依据。

第二节 新时代社区(村)情民意的特征及现状

区情民意信息具有聚焦性、切口小、可参与度高,以及“短”、“平”、“快”、“新”的特点,是参政议政的“直通车”和“轻骑兵”。

与其他议政建言的方式相比,区情民意信息有其独特优势。一是覆盖面广,报送主体包含各级基层管理组织委员、民主党派成员与基层管理组织各专委会,汇聚了更强大的智力支撑;二是报送面宽,上可达中央,下能到各界,只要是需要领导指导的信息都可进行报送;三是基层管理组织委员、党派成员位置超脱,能够客观真实地补合,让各级党委政府了解、掌握各种情况和问题;四是采集时间均衡、报送流程便捷,作为日常性工作由基层管理组织专门部门处理,无需开会研究,可以随时报送;五是表达方式灵活,可以是意见、建议,也可以只反映问题,行文可长可短,直截了当提出建议,且没有答复期限,让被转送单位易于接受。

区情民意信息与党政部门信息的区别:一是角度不同,区情民意信息一般不反映动态性情况;二是范围不同,区情民意信息属于问题建议类信息。

区情民意与基层管理组织提案的区别:一是渠道不同,信息渠道是内部渠道,在形式上是点对点,从信息作者(党派成员、党派组织)到基层管理组织机关,再到党政决策部门,提案一般是通过公开渠道;二是题材不同,信息特别适合反映不宜公开讨论、公开反映的题材,可以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提案多为可以公开的题词;三是报送主体不同,信息的报送主体比提案更加广泛,较少或者没有层级限制,一基层管理组织委员或基层管理组织参加单位,只能向本级基层管理组织提交提案,信息报送无法限制;四是效果不同,信息服务于决策的作用、效果更直接,多是批示办理,提案则需要基层管理组织立案分送有关部门办理。

各社区、村干部虽然职位低,但是他们也是党和国家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政.和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是区情民意最直接的感受者与反馈者,以“解放思想”启动和牵引的改革开放,以突破禁锢人们思想和言论的“两个凡是”为切入点,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转变同时也为人民表达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和愿望”搭起了新的平台,让群众有了更多表达的权利和机会,但当前基层区情民意信息工作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能力不足。从委员到机关工作人员,满足于领导交办的工作,保日常工作需要,对新时代基层管理组织工作认识不清,工作能力不足,信息作为意识不强,对发生在基层一线民众中的社情民意信息了解不够,分析能力不强,开动脑筋少。二是反应不快,在互联网时代,民意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反映在网上,传播在民间,但部分工作人员履职还跟不上日益发展的形势,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工作慢节奏、老方法,缺乏互联网思维,对网络上的重要信息,网民的所想、所思、所议、所盼,第一时间收集少。三是研判不够。目前,基层工作人员所反映的区情民意信息一般都比较粗糙,存在碎片化倾向,无数据无分析,对一些带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发现不及时,对热点事件发展趋势分析不足,对重大事件未能真正进行前瞻性的预判。四是作用不强。反映的区情民意信息大都停留在让领导了解情况的阶段,把握不住“需求点”和“关键点”,更没有突出“闪光点”。一边高喊没有区情民意信息,一边许多有意义的社情民意信息被淹没在民间。

第三节 关于如何做好社情民意信息工作

一、社情民意信息的选题

所谓选题,就是选择反映社情民意的内容。一篇社情民意稿件能否被上级部门采用,能否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能否取得良好效果,选题至关重要。精心选好主题,发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优势。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内容很宽泛,不能什么都反映,要突出重点。选准主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要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的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议论最多的问题、呼声最强烈的问题,就是我们反映的重点问题。二是要选基层管理组织急需了解的问题,或是亟待了解、但精力顾不上的问题,反映这方面的意见建议,无疑是帮忙帮到关键处、建言建到需要时。三是要选社区(村)书记本职业务范围内的问题,便于发挥书记的专业特长和优势,不说外行话,能够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发挥基层组织信息“短平快”的优势,本着从快从速的原则,做到快收集,快整理,快报送,力争在“第一时间”把社情民意反映上去,为作出有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为解决矛盾、促进和谐、维护稳定争取时间。

选题时要牢牢把握党政.和府工作的重点,选择那些领导急需知道的、领导正在思考的、领导还未发现的社会热点问题去反映。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关注时事新闻,多关注社会热点,做到勤发现、勤搜集、勤思考。每当新的国家政策措施出台、新的社会矛盾出现、新的突发事件发生都是上稿的最佳时机。所以,选题应选择:

(1)突出反映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2)注意反映关系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3)善于捕捉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4)反映突发事件和新情况。

二、社情民意信息的主要内容

(一)贯彻新时代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工作精神

不断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各基层管理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人民基层管理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思想认识行动高度统一到党的十九精神上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基层管理组织各项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二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基层管理组织章程。通过举办培训班、报告会等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人民基层管理组织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基层管理组织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基层管理组织章程,准确把握党中央对新时代人民基层管理组织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深刻认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在人民基层管理组织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树立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贯穿于基层管理组织各项工作之中,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新成效体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新作为。

(二)注重体现特色,不断提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质量

一要发挥界别特色,充分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深入到所联系的界别中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把社会各界群众分散的、个别的呼声汇聚成系统的、集中的意见和建议,以界别名义加以反映。二要发挥智力密集的特色,提供有价值、有份量的信息。人民基层管理组织人才济济、智力密集,要充分利用干部的工作经验和聪明才智,提出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为党政部门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社情民意信息。要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适时约请有关委员和专家学者召开专题座谈会,有针对性地收集民情、汇集民意。要围绕关系国计民生和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和建议。三要发挥位置超脱的特色,客观公正地反映实情。基层管理组织组织和基层管理组织委员要发挥位置超脱的优势,运用包容各界、联系广泛的有利条件,了解和反映不同界别、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愿望。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一是一、二是二,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尤其是提出的意见建议,要客观公正。为党政机关客观分析舆情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三、社区(村)书记报备社情民意信息

对中央重要方针政策出台后和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后,有代表性人物的重要表态,或有独到见解的反映,要报;一般性的表态,可不报。

对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难题,有创新意义的理论观点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对策性思路,哪怕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提出的,要报;“炒冷饭”或缺乏可操作性的,不报。

对可能引起当地连锁反应或导致当地经济政.和治生活严重紊乱,或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等重大事件、举措、行为,要报;一般性的情况、事件,可不报。

对群众情绪的普遍性变化,有可能引发局部性社会动荡的突发事件,即使处于苗头状态,要报;对个别人的牢骚、不满,一般性社会治安事件和群众纠纷,可不报。

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情节恶劣、民愤很大而由于关系网的保护反映不上去的,要报;一般性的案件或道听途说的,可不报。

对灾情严重,当地干部群众情绪动荡,需要中央或上级领导机关采取紧急措施的,要报;一般性灾情和救灾情况,可不报。

民族宗教工作中的突出矛盾、突出问题,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可报;民族宗教工作中的一般性情况,可不报。

对基层管理组织工作的重要意见和建议,包括基层管理人员履行职责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的情况,要报;一般性的工作议论和工作动态,可不报。

四、如何把握、捕捉、搜集信息

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基层管理组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基层管理组织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还很欠缺,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提高各村镇的基层管理组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水平。

(一)基本要求

社情民意信息要一文一事,做到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一是找准问题,着重反映县(区)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加快反应当前社会的热点、群众反映的难点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社会各界的反映、诉求、看法和社会特殊群体的要求,以及一般渠道不易掌握的社会情况和群众意见等。二是剖析原因,深层次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三是提出建议,提出的建议要有宏观性、针对性、超前性、可行性。

(二)把握原则

收集和撰写社情民意信息应把握的原则:一是确保真实。坚持实事求是,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原汁原味的反映各界人士的意见,甚至直接引用建议者的原话。二是注重质量。要充分反映有份量、有价值的信息。三是争取时效。尽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四是突出特色。要重视反映其他渠道不易反映、不易掌握的情况和意见。

因此,在进行收集和编报信息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和把握好以下十个要点:

1.政策性信息要“准”。政策性信息是指政策性比较强、涉及面比较广的信息。这类信息,要求信息的提供者、编辑者、报送者都必须确保信息及所提建议、意见的准确性。如果报送的信息失真失度,不准确,就有可能对决策者起到误导作用,一旦形成决策,就会影响大局。所以,政策性信息必须问题抓得准,建议提得准,政策把握得准。

2.突发性信息要“快”。面对重大突发事件、重大事情和重要问题时,在党和各级政府出台重大决策、重大决定、重大政策、修改完善政策法律时,信息工作者应尽快做出反应,快速进行收集民情民意。如果决策者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到发生的真实情况,就不可能作出决策和部署,更谈不上从容应对突发事件。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必须快速、灵敏地捕捉和报送信息。

3.苗头性信息要“早”。要善于尽早从苗头中发现问题,尤其是注意发现带有典型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和预防措施,以防微杜渐。

4.倾向性信息要“锐”。对于一些倾向性很强的问题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材,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上发生的一些重要情况,有许多干部们视察调研、议政建言的好题目。基层管理组织的工作实践表明,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人民基层管理组织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这项做好了,基层管理组织履行职能的工作就更接地气、更有实效。

四、做好新时代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快速反映和落实基层管理组织委员意见和建议的有效途径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为基层管理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参政议政提供了一个主动、及时、快捷的方式和渠道。提案、视察、协商议政、专题调研等履行职能的形式,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和筹备过程,对一些紧迫问题的协商解决往往显得滞后。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优势就在于基层管理组织可以随时将有关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通过基层管理组织组织向党委政.和府报送,弥补了其他履职形式在时效性方面的不足。

同时,做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也是发挥基层管理组织组织参政议政整体优势的有力措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畅通了基层基层管理组织到全国基层管理组织的信息渠道,一些出现在地方,需要上级通盘考虑协调的重要问题得到了及时反映,提高了参政议政实效,激发了委员履职热情。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台帐清单
  2. 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总结
  3. 最全的社区工作者考试题题库及答案
  4. 社会实践个人总结1
  5. 高知群体入党透视主题征文
  6. 读娄某某《品牌农业: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品牌革命》读后感
  7. 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
  8. 附件22:中国共产党XX街道(镇)XX社区(支部)委员会关于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的会议通知
  9. 社区发起“非必要不返乡”倡议
  10. 思修复习资料
  11. 第二期社区“长耕易优”两委成员培训方案
  12. 2020年村社区口腔健康讲座活动策划方案
  13. 党员思想汇报
  14. 党员队伍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15.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16. 传播学考试内容

以上为《第一章——社区(村)书记主任应知的业务知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