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逻辑基本规律,辨析与之相关的逻辑谬误。
2、灵活运用逻辑基本规律解决问题。
3、发展思维的严密性和深刻性。
/
一、七嘴八舌说论证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这些都是我们最熟悉的几种论证形式。
对应地我们常见的七种论证方法就有“例证法”“引证法”“喻某某”“比较法”“排除法”“归谬法”“反证法”,其中,“比较法”中又有“类比法”和“对比法”之分。
在我们常见的这几种论证方法里,前四种主要用在直接论证中,后三种主要用在间接论证中。
二、关注隐含前提
在直接论证中,往往不会巨细无遗地呈现逻辑推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会出现部分前提的省略,这些省略的前提却往往又隐藏着理解论证的关键。
子非鱼的故事
论据:子非鱼
隐含前提:论点(子)安知鱼之乐
苏格拉底是会死的,因为苏格拉底也是人。
论据1:苏格拉底是人
隐含前提1:人都是有死的
论点:苏格拉底是有死的
柯南道尔的《银某某》中,主人公福尔摩斯有这样一段话:
马厩中有一条狗,然而,尽管有人进来,并且把马某某,它竟毫不吠叫,没有惊动睡在草料棚里两个看马房的人。显然,这位午夜来客是这条狗非常熟悉的人。
练习举例:尝试在论据2和论据1前面,加上隐含前提。
论据2:草料棚的人没有惊醒
隐含前提2:
论据1:狗没有吠
隐含前提1:
论点:牵走马的人是狗熟悉的
明确:隐含前提2:狗叫了,就会惊醒草料棚的人;隐含前提1:看到熟悉的人,狗不会叫。
找出隐藏概念 深化议论空间
【普陀区高三一模作文题(2020年12月)】
某位作家曾说:这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细节形式存在的,我们看世界其实是看细节。如果抹去了细节,就等于什么都没有看到。
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事理型材料
评述某位作家的观点,概括起来说,就是“看细节”“某位作家曾说”
何为细节?
细小的东西
富有特征性的细小的东西,是能凸显本质、大局和趋势的细小的东西。
以细节形式存在的,我们看世界其实是看细节。
看,应该是敏锐的观察,更应该是深刻的洞见,是看人之未看,预人之未预。
未看未预并非没有蛛丝马迹,只是这些大都是以细节的方式存在着,需要你去发现,需要你去重视。
谁在看,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在看,这也影响到看世界的结果。
对于细节,我们既不能无感,也不能妄念,而应该是敏感,有理念。我们要把对细节的审视置于全局和趋势之中,更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坚持深入思考的习惯。唯有如此,才能更敏锐地捕捉世界的细节,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些细节的价值。
看细节的确很重要,但细节毕竟是存在于整体和趋势中的。若只看到细节而不重视整体与趋势,这细节估计也很难找准。这整体与趋势可以看作大局。因此,这个话题里隐含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大局。这样,我们就将一个单概念话题作文转化为双概念话题作文:细节与大局。
二、间接论证
当直接论证有困难或者效果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会采用间接论证,主要运用“排除法”“反证法”和“归谬法”。
①排除法
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只要找出证据否定其他所有的选项就行了,这种方法就是大家熟悉的“排除法”。排除法实际上就是运用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鲁某某《拿来主义》中阐述为什么要提倡拿来主义的时候,就采用了排除法,将“闭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处于温饱状态(当反方举例证明有的人并未处于温饱状态却依然讲道德时)。
反方:论证从生存到温饱存在过渡地带;谈道德的行为尽量宽泛。(“谈道德”的概念范围界定越小,不温不饱、不温或不饱情况下的某些行为将被排除在“谈道德”的概念范围之外,对正方越有利。)
我们学习逻辑,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对周遭世界有更加准确、理性的认识。但千万不要就此舍弃、甚至鄙夷感性思维的价值。就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的宋诗,确是好诗,但我们可能更喜欢“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这样的诗。毕竟,如果这个世界只讲逻辑与真理,而缺少情感的体悟与感受,它将只是一个充满理性的荒漠,毫无生机与希望。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