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附件:1.家庭安全知识手册(征求意见稿)(4)(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家庭安全知识手册
(征求意见稿)
集团安全环保部宣
2020年8月
前 言
家是我们人生的驿站,是我们生活的乐园,也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庭的团结、和睦影响着社会的繁荣、企业的稳定。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中,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能引发家庭安全事故的隐患,这些隐患往往只因我们不够重视、缺少相应知识、辨识能力缺失造成的,加之事故发生时应急处置不当,最后导致伤害事故,造成家破人亡,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为广泛普及家庭安全应急知识和基本常识,提高员工的风险辨识能力,让广大干部员工及其家人生活的更加舒适安康,更加无忧无虑,集团安全环保部组织编写了《家庭安全知识手册》。本手册分为安全与应急基础知识、家庭用电安全知识、家庭用气安全知识、家庭消防安全知识、家庭防盗知识、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家庭装修安全知识、危险物品安全知识、公共安全知识、防灾减灾基本知识和急救基本知识11篇。内容涵盖了生活中经常涉及的,最基础、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应急和安全知识点,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翔实、生动的描述了应对方案和自救方法,为家庭安全提供全面的指导。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部查阅了大量资料,力争使本手册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安全重于泰山,家庭生活不可缺!让我们共同开启《家庭安全知识手册》,将生活安排得更合理、更安全、更健康。
如果您对本手册有好的建议,请与集团安全环保部联系,我们将及时对此手册进行增补完善,确保手册满足广大干部员工家庭实际需求,共同维护“大家”和“小家”的健康安全。
目 录
第一篇 安全与应急基础知识 - 1 -
1.1 应急基础知识 - 1 -
1.2 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 1 -
1.3 家庭应急预案 - 3 -
1.4 遇险求救信号 - 5 -
1.5应急电话 - 6 -
第二篇 家庭用电安全知识 - 11 -
2.1 家庭用电安全基本知识 - 11 -
2.2 室外用电安全基本知识 - 12 -
2.3 用电事故应对策略 - 14 -
第三篇 家庭用气安全知识 - 17 -
3.1 燃气器具使用安全 - 17 -
3.2燃气热水器使用方法 - 18 -
3.3燃气事故应对策略 - 19 -
第四篇 家庭消防安全知识 - 21 -
4.1制定家庭消防安全自查表 - 21 -
4.2家庭失火应对策略 - 22 -
4.3高层建筑火灾应对策略 - 24 -
4.4常见消防器材使用方法 - 25 -
第五篇 家庭防盗知识 - 29 -
5.1家庭防盗基本知识 - 29 -
第六篇 特种设备安全知识 - 31 -
6.1电梯乘坐安全基本知识 - 31 -
6.2液化气瓶安全基本知识 - 34 -
6.3乘坐游乐设施和索道安全基本知识 - 35 -
第七篇 家庭装修安全知识 - 37 -
7.1建筑结构改造安全知识 - 37 -
7.2装饰装修材料的选取 - 38 -
7.3装修用电安全知识 - 38 -
7.4装修防火安全 - 39 -
第八篇 危险物品安全知识 - 41 -
8.1危险化学品安全基本知识 - 41 -
第九篇 公共安全知识 - 46 -
9.1大型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 46 -
9.2 卷入人流时的注意事项 - 46 -
9.3谨防高空坠落物 - 47 -
第十篇 防灾减灾基本知识 - 49 -
10.1 汛期防护知识 - 49 -
10.2大风防护知识 - 50 -
10.3雷击防护知识 - 51 -
10.4雾霾天气防护知识 - 53 -
10.5冰雪天气防护知识 - 54 -
10.6地震应急知识 - 55 -
第十一篇 急救基本知识 - 57 -
11.1心肺复苏基本知识 - 57 -
11.2现场创伤急救知识 - 64 -
11.3中毒急救知识 - 66 -
11.4溺水急救知识 - 68 -
11.5烧(烫)伤急救知识 - 70 -
11.6气管异物阻塞现场急救 - 71 -
第一篇 安全与应急基础知识
1.1 应急基础知识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预警级别:一般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来加以表示。
1.2 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作为居民应做到以下几点。
1.2.1 及时通过官方渠道关注事件等级和事态发展,据此作出相应的应对准备,官方渠道包括:无线电广播、电视、报刊、政府官方网络或授权网络、警报器、宣传车以及社区通知等。
1.2.2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只有人民政府及其授权的部门才能有权发布相关信息。
1.2.3 积极配合相关工作人员的检查和询问,不可擅自进入已经被封锁的有关场所、道路等限制活动区域和警戒线。
1.2.4 应当服从当地人民政府、居(村)委会的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对个人和单位征用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资等),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1.2.5 如果家庭发生突发事件,应当立即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撤离、疏散至安全应急避难场所,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帮助受伤人员、控制或标明危险源、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地社区、县级(区级)人民政府报告。
1.3 家庭应急预案
1.3.1 首先要了解本地区的应急预案,包括可能发生事件的类型、应做的准备、公共预警系统、应急避难场所、特殊人群的照顾、相关单位(如本单位和子女学校)的应急预案。
1.3.2 制定一份家庭应急处置方案,明确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重点讨论最有可能发生的灾难类型,选择最少两处家人集合点,制定一份紧急联络表(家庭紧急***。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更新修订家庭应急处置方案,定期检测灭火器、火灾报警器等。
1.3.3 制定应急清单、准备应急物资。制定应急清单,包括应急电话、水电气等阀门开关、保存重要文件(如存单房契、证书、保单等)、应急包、应急逃生图等。
家庭应急包(箱)主要包括如下物资:
家庭应急药品
医用材料:胶布、体温计、剪刀、酒精、棉球等。
外用药物:碘酒、眼药水、烫伤药膏、消炎粉等。
内服药物:退烧片、止泻药、消炎片、保某某、止痛片、抗生素、催吐药等。
家庭应急食品
固体食品:水果、饼干、面包、方便面等。
瓶装食品:矿泉水、各类水果汁等。
罐装食品:肉类、水果类罐装食品等。
家庭应急物品
应急逃生物品:锤子、哨子、绳子(承重力不小于200千克,绳直径在25至30毫米之间,外裹阻燃材料)等。
应急生存物品:收音机、手电筒、蜡烛、打火机、电池等。
1.3.4 特殊人群的应急准备
家庭中的老人、小孩、残疾人、孕妇、病人等特殊人群,应熟知紧急求救方式,配备必要的专用应急工具(如担架、轮椅等)。
1.3.5 应急疏散须知
一旦接到标准紧急警报信号,要立即按照家庭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和相关机构发布的路线,疏散至紧急避难场所,不要擅自改变疏散路线(因为有可能其他线路已经无法通行)。
在疏散过程中要听从指挥,保持良好的撒离秩序,照顾好老、幼、弱、病、孕、残等特殊人群,严禁大喊大叫、乱挤乱撞,血的教训证明混乱的秩序是疏散过程中群死群伤的重要因素。
发生火灾时禁止使用普通电梯,在从应急通道下楼时要靠右侧,为应急救援人员和伤病员留出左侧部分。
撤离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要关闭水、电、气等阀门,关好门窗。
1.4 遇险求救信号
遇到危险时需要求救,可用下列方法:
1.4.1 声音信号:国际通用的S0S求救代码为三短、三长、三短。因此,可以用大声喊、吹口哨或者敲击金属器皿发出三短三长再三短的声音,间隔一分钟然后重复进行求救。
1.4.2 烟火信号:在野外遇到危难时,白天可燃烧新鲜树枝、青草等植物发出烟雾,晚上可点燃干柴,发出明亮耀眼的火光向周围求救。
1.4.3 地面标志:用树枝、石块、帐篷、衣物材料,在空地上堆摆出“SOS”或其他求救字样。
1.4.4 反光信号:持续的反射会规律性地产生一条长线和一个圆点,这是莫尔斯求救代码的一种。可通过镜子、玻璃、金属铂片等明亮材料替代。
1.4.5 旗语信号:将色彩艳丽的布料系在木棒上,然后站到高处像挥动信号旗一样挥舞布料。持棒运动时,向左侧长划,右侧短划,动作幅度要尽量大一些。
重点提示:
求救信号是救命用的,不得当做游戏玩耍。
通过求救信号求救时,要注意保存体力,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直到获救。
1.5应急电话
1.5.1 110报警电话
发现斗殴、盗窃、抢劫、杀人等刑事、治安案(事)件,或者溺水、坠楼、自杀,老人、儿童或智障人员、精神疾病患者走失情况,均可拨打110报警。
报警时要讲清自己的姓名、案发地点以及所使用的电话号码,然后将案情简要报告,提供尽可能多的线索,并保护案发现场。
1.5.2 119火警报警电话
除了发生火灾可以拨打119外,水灾、风灾、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抢险救灾,空难、生产安全事故、建筑物坍塌、化学品泄露、恐怖袭击等突发性事件均可拨打。
拨打119时,必须准确报出失火方位。如果不知道失火地点名称,也应尽可能说清楚周围明显的标志,如建筑物等。报警时尽量讲清楚起火部位、着火物资、火势大小、是否有人被困等情况。
1.5.3 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发生交通事故或交通纠纷,可以拨打122或110报警电话。
报警时必须准确报出事故发生的地点及人员、车辆伤损情况。双方认为可以自行解决的事故,应把车辆移至不妨得交通的地点,协商处理;其他事故,需变动现场的,必须标明事故现场位置,把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等候交通警察处理。
遇到交通事故逃逸车辆,应记下肇事车辆的车牌号;如没看清肇事车辆车牌号,应记下肇事车辆的车型、颜色等主要特征。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应立即拨打120或999急救求助电话,如果没有经过院前急救培训,轻易不要移动伤员。在交警没有到来之前不要破坏事故现场,找交警处理交通事故是最佳解决办法。
1.5.4 120(或999)医疗急救电话
如果突发急病或者受到意外伤害,应立即拨打120急救求助电话,在XX等地也可以拨打999急救电话。
应说清病人的所在方位、年龄、性别和病情。如果不知道确切的地址,应说明大致的方位;尽可能说明病人典型的发病表现,如:胸痛、意识不清、呕血、呕吐不止、呼吸困难等。尽可能说明病人患病或受伤的时间;如果是意外伤害,要说明伤害的性质,如:触电、爆炸、塌方、溺水、火灾、中毒、交通事故等,并报告受害人受伤的身体部位和情况。
1.5.5 12350安全生产举报投诉电话
12350是安全生产举报投诉电话,接收的举报投诉范围:受理生产安全事故、重安.大全隐患、非法违法生产建设经营等方面的举报投诉。
在省(区、市)内使用举报投诉号码的,直接拨打“12350”;跨省(区、市)投诉的,需在“12350”号码前加拨地区号。
第二篇 家庭用电安全知识
2.1 家庭用电安全基本知识
电源线要满足负荷要求,及时更换老化、破损的电源线插座、用电器,入户电源总保险与分户保险应配置合理,装设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漏电保护器,以免发生意外。
房间装修,隐藏在墙内电源线要放在专用阻燃护套内。
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如电钻等,须戴绝缘手套,并使用安全电压。
家用电器接线必须确正确,如有损坏,应请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修理,自己不要拆卸。
电源插头、插座应布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家用电器在使用时,应有良好的外壳接地,室内要设有公用地线。
不准靠近或接触任何有电家电的带电部分,特别是电视机的高压输出部分。
使用电熨斗、电烙铁等电热器件时不得离开,必须远离易燃物品,离开时或使用完毕应拔下插头切断电源,以防意外发生。
湿手不能触摸带电的家用电器、不能用湿布擦拭使用中的家用电器,进行家用电器移动、修理时,必须先停电。
严禁私拉、乱接电线。
旅行等长时间离家应关闭电源总开关。
2.2 室外用电安全基本知识
严禁在电线下放风筝、竖立电视天线、钓鱼等。
发现电线断落,无论带电与否,都应视为带电,应与电线短落点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接临时电源要用合格安全的电源线、电源插头、插座,电源线接头要用胶布包好,临时电源线应与高压输电线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雷雨天要远离大树、电杆及电杆拉线等较高物体,更不能在下面避雨,以防触电。
禁止攀爬、跨越配电柜、变电箱等带电物体,不得在这些建筑物上拴绳、晾衣服、栓动物等。
重要提示:
电动自行车严禁停放在建筑首层门厅、楼梯间、公共走道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等室内公共区域,严禁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
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充电器老化或破损,充电线路乱拉乱接,充电设施安装不规范等情况极易引发火灾。
2.3 用电事故应对策略
2.3.1 停电事故应对策略
遇到停电,应利用手电筒等照明工具,首先检查内部配电开关、漏电保护器是否跳开。
如果室内有焦某某、冒烟和放电等现象,应立即切断所有电源,以免发生火灾。
如果是保险丝熔断,应及时联系专业人员更换。
如果发现不是室内原因造成停电,应及时与物业管理人员联系。
重点提示:
任何情况下严禁区用铜、铁丝代替保险丝。
保险丝的大小一定要与用电容量匹配。
不得在带电情况下更换保险丝。
当家用配电设备不能满足家用电器容量要求时,应及时更换,严禁凑合使用。
2.3.2 触电事故应对策略
发现有人触电,首先应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要把触电者接触的带电设备的开关、闸刀等断开或设法用干木棍将急救者与带电设备脱离。
救护时要设法穿上胶底鞋或站在干燥木板上,想办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同时,立即拨打报警求助电话。
触电者没有脱离电源前,救助者不得直接用手触患者,尽量与带电部分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将触电者转移至安全地带后应立即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直到医护人员赶到。
2.3.3 电气火灾的应对策略
发生电气火灾时,要立即切断电源,若电器具或插头仍在着火,要用灭火器把火扑灭,不要用手触及电器具或开关。如电视机、电脑着火应用毛毯、棉被等物品扑灭火焰。
无法切断电源时,应用不导电的灭火剂灭火,不要用水及泡沫灭火剂。
2.3.4 电线断落的应对策略
发现电线掉落在地上,不能直接用手去捡,特别是高压导线断落在地上时,应远离其8米范围以外,迅速通知供电部门处理。
第三篇 家庭用气安全知识
3.1 燃气器具使用安全
要防止火焰被汤水溢熄或被风吹熄,应使用带有自动熄火保护装置的安全性灶具。
使用电子打火的燃气灶,点火时先开启灶前阀,再开启灶具阀;熄火时请先关闭灶前阀,再关闭灶具阀。
在使用燃气器具中,必须保持通风并有人照看。
使用后、临睡前、外出时,要关闭燃气阀门。
燃气管道上不要悬挂重物,不能将燃气管道当接地线,不要在安装燃气器具的周围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使用燃气器具时,如发现火焰呈黄色,说明燃烧异常,这时一定要开窗通风。
若家中长期无人居住,应关闭自用燃气阀门,并给物业或房管部门留下联系方式。
不能在卧室安装燃气器具,不要私自接装、改装燃气设备。
用肥皂水刷沾燃气的管道接口处、开关、软管、阀门,观察有无气泡产生,检查燃气是否泄漏。
燃气使用场所应按照有关要求,安装燃气报警仪,定期对燃气报警仪完好性进行检测。
连接灶具的胶管要使用燃气专用胶管,经常检查,定期更换,防止橡胶软管压扁、老化、轧头脱离,胶管使用不超过2年。
及时更换超过使用年限的燃气器具(燃气器具的使用年限从售出时某某:人工煤气为6年,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为8年)。
燃气灶的类型与所用气体要严格一致,绝不能混用。
3.2燃气热水器使用方法
燃气热水器的类型与所用气体要严格一致,绝不能混用。使用时周围应避开可燃物,以确保安全。
要选择好安装燃气热水器的位置,不要将其安装在浴室。
使用过程中需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操作程序进行,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修,并定期保养。
严禁使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
热水器必须安装排放废气的烟道,烟道排气必须放在大气中。
要防止火焰被汤水溢熄或被风吹熄,安装燃气热水器要请持有燃气专业证书的人员。
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要适当开启门窗,使空气对流,避免室内缺氧而引起人员窒息。
要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对燃气热水器定期保养清洗。
3.3燃气事故应对策略
发现燃气泄漏时,应立即切断气源,迅速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不要开启或关闭任何电器设备。
不要迅速脱下化纤衣服。
不要在充满燃气的房间内拨打电话,以免产生火花引发爆炸。
不要在室内停留,以防窒息、中毒。
液化气罐着火时,应迅速用浸湿的毛某某、被褥、衣物扑压,并立即关闭液化气罐阀。
如果发现邻居家有煤气泄漏,不要按门铃,务必敲门告知。
撤离到安全地带后,应及时与***联系。同时,拨打119报警电话。
第四篇 家庭消防安全知识
4.1制定家庭消防安全自查表
每个家庭均应建立家庭消防安全自查表,仔细核对家庭可能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内容如下:
每个房间规划不同逃生线路以及每条路线是否畅通无阻。
所有人必须明白:尽快撤离火场,并且不再返回火场。
所有人是否正确、快速地拨打119火警电话报火警。
电气设备摆放位置是否正确,是否与易燃易爆物品保持足够安全距离。
有明火时是否留人,是否确保在室内、外明火焚烧垃圾等物品。
是否随时清理家庭易燃易爆物品。
家庭是否备有灭火器材(包括:家用灭火器、应急逃生绳、简易防烟面具、手电筒和灭火毯),家庭成员是否能正确使用。
是否对家庭电气线路、燃气管道、灶具经常进行检查。
家庭成员是否养成了出门时关闭电源、气源的好习惯。
4.2家庭失火应对策略
炒菜油锅着火时,应迅速盖上锅盖灭火,也可将切好的蔬菜倒入锅内灭火。切忌用水浇,以防燃着的油溅出来,引燃房中的其他可燃物。
电器起火时,先切断电源,再用湿棉被或湿衣物将火压灭。
电视机起火,灭火时要特别注意从侧面靠近电视机,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
酒精火锅加添酒精时突然起火,千万不能用嘴吹,可用茶杯盖或小菜碟等盖在酒精罐上灭火。
液化气罐着火,除可用浸湿的毛巾、被褥、衣物等捂压外,还可将干粉或苏打粉用力撒向火焰根部,并立即关闭液化气罐阀。
逃生时,应用湿毛某某捂住口鼻,背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
逃生通道被切断、短时间内无人救援时,应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用水淋透房门,防止烟火侵入。
通过电话、彩旗等报警求救,也可设法通过缓降器、结绳、窗外下水管等设法逃生。
重要提示:
火情发生后3-5分钟是扑救的最佳时期,可采用一切可用的器材扑救,例如干砂、干土、拖把、打湿的被褥等。
一旦发现火势失控,应立即逃生,并通知周围群众。
在扑救与逃生过程中,不要忘记报火警119。
4.3高层建筑火灾应对策略
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及时扑灭初期火灾,并及时拨119火警。
因火势向上蔓延,应用湿棉被等物品作掩护快速向楼下有序撤离,注意逃生方向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度烫伤或烧伤,在自行处理后,也应该去医院就诊。如烫伤或烧伤严重,不可使用烫伤药膏或其他油剂,不可刺穿水疱。
11.6气管异物阻塞现场急救
当感觉异物被吸入气管,立即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自救。
11.6.1咳嗽法
异物仅造成不完全性呼吸道阻塞,患者尚能发音、说话、有呼吸和咳嗽时,患者用力咳嗽,争取将异物冲出。
11.6.2上腹部椅背顶压法
患者将上腹部迅速顶压于某某、桌角、铁杆和其他硬物上,然后做迅猛向前倾压的动作,以造成人工咳嗽,驱出呼吸道异物。
11.6.3腹部拳头冲击法
患者一手握拳、拇指侧置于自己上腹部,相当于脐部与剑突之间,另一手紧握该拳,同时用力向内、向上作4~6次快速连续冲击。
11.6.4婴幼儿气管异物阻塞急救
婴幼儿发生呼吸道异物阻塞时,须将患儿面朝下,头部低于身体,放在救护者的前臂上,再将前臂支撑在大腿上方,用同一只手支撑患儿的头、颈及胸部,用另一只手拍击患儿两肩胛骨之间的背部,使其吐出异物。如果无效,可将患儿翻转过来,面朝上,放在大腿上,托住其背部,头低于身体,用食指和中指猛压其下胸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横指处)。反复交替进行拍背和胸部压挤,直至异物排出。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附件:1.家庭安全知识手册(征求意见稿)(4)(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