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党某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党某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回顾党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勇于战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的意识。
2.了解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请同学们低头看你的胸前佩戴的红领巾。谁知道你们为什么要佩戴红领巾呢?
生:因为我们都会少先队员。
师:是呀,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新中国刚诞生不久,也就是1949年10月13日,中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建立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6月,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少先队继承了革命战争年代儿童团的优良传统,与过去的儿童团一样,用红领巾作为自己的标志。
那红领巾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象征着革命的胜利。红领巾更是用革命先烈流下的鲜血染成的,它代表着无数英雄的心血。
在我们享受着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时,我们怎能忘记那曾经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不忘历史,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回顾历史英雄。
二、了解历史英雄故事。
1、舍身炸碉堡---董某某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XX城的战斗打响。董某某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XX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某某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某某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2、王某某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XX省XX县上庄某某。抗日战争时期,王某某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某某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某某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某某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某某。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某某,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XX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
3、舍身堵枪眼的英雄--黄某某
1952年10月,XX战役打响。在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敌军用炮弹190余某某、炸弹5000余某某,将阵地山头削低了两米,山顶变成了厚厚的泥灰。敌军未能攻下山头,反被我军歼灭2.5万余人,击毁击伤敌机300架,击毁大口径火炮61门、坦克14辆。战斗越打越激烈。10月19日夜,黄某某所在营奉命夺取XX西侧597.9高地。敌军拼命死守,志愿军连续组织3次爆破依然未能攻下高地。若到天明仍未拿下高地,将贻误战机。眼见天将拂晓,黄某某挺身而出,请求执行爆破任务。
黄某某等人在夜色下匍匐前进,在距敌火力点不足50米处被发现,随后照明弹将整个山头照得亮如白昼。机枪喷出火舌,扫向黄某某等人隐蔽的地方。在枪林弹雨中,两名战士一牺牲一重伤,黄某某也受了伤。
但黄某某继续匍匐前进,到达了距敌火力点不足10米的地方。他扔出了手雷,却未能奏效。趁着支援火力吸引了敌人火力,黄某某机警地爬到了碉堡下。敌人的机枪火舌还在喷射,黄某某猛地站起来,向着碉堡扑了上去,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家,谁知道五月四日是什么节?我送大家最后一个视频:
孩子们,谁还记得我们入队时喊得呼号是什么呢?“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和“时刻准备着”,前一句指的是我们的理想和目标,而后一句则指的是我们的决心和行动,戴上红领巾意味着我们要向先辈们学习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事业而奋斗。所以我们每个少先队员不仅要佩戴红领巾,而且要用自己的行动维护红领巾的荣誉,并为红领巾不断增光添彩。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也许现在的我们还拿不了枪,但我们可以拿笔杆,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立报国之志,践报国之行,我们肩负使命,也可以成长为祖国的守护者!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党某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