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场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交底(标准)

本文由用户“wangdaiwen3”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5-13 20:34:03 举报文档

以下为《站场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交底(标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站场主要道路施工 技术交底

交底单位名称:

工程名称





设计文件图号





施工单位





交底日期





交底内容:

站场主要道路结构形式为:面层采用C30现浇混凝土厚度为30cm,基层采用5%水泥稳定碎石厚度为20cm,垫层为15cm碎石垫层。

(一)、施工前由测量工对道路放样、原地面标高测量,确定道路位置及标高,若原地面高出设计标高必须先清除至设计标高位置,若低于设计标高必须进行回填,对原地面进行压实检测,土基回弹模量E1≥80MPa,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二)、15cm碎石垫层、20cm厚5%的水泥稳定碎石铺设:严格按照测量工放样位置填料,填料宽度应比现场施工放样的宽度每侧宽25cm,填料必须是由试验室检测鉴定合格的填料方允许填筑,填料进场后现场抽样检测。填料采用大型压路机进行压实,压实后对其压实度进行检测,压实度达到98%,检测采用灌砂试验合格后铺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路机压实检测压实度,压实度为98%,合格后准备混凝土浇注。

(三)、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混凝土板为矩形,纵缝、横缝互相垂直相交,不得错位,道路的纵缝必须与道路中缝平行,15m道路纵缝间距为3.5m+4m+4m+3.5m;7m道路纵缝间距为3.5m,横缝均为6m不足时在前一(或二)缝处改变横缝间距控制在4~5m。纵缝分为施工缝和缩缝两种,纵缝设拉杆,一次铺筑宽度小于铺面宽度时需设置施工纵缝,纵向施工采用平缝,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增设纵向缩缝,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纵缝均设拉杆。横缝分为缩缝、胀缝和施工缝,横缝设传力杆,横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胀缝采用滑动传力杆,无法设置时采用厚边型。胀缝填缝板使用杉木板。

混凝土面与雨水口、井等环形建筑物邻接时,应对邻接处的混凝土路面板设防裂钢筋补强;混凝土路面与管沟平行邻接时可采用增加板厚的方法补强。

建筑物横穿混凝土路面时(如箱、管、沟井)提前与其他专业衔接保证混凝土面板板底距横穿构筑物上表面必须大于30cm。

铺筑混凝土前,保持垫层表面整洁,混凝土施工按以下程序进行:

(1)施工放样:恢复中线桩及边桩并在两侧外缘钉指示桩,标出砼面层的设计高程。

(2)安装模板:混凝土施工模板采用钢模板,并配法兰螺栓保证模板支立牢固可靠,能够承受浇筑砼时捣实的冲击和振动。模板安装应某某,无扭曲 ,相邻负模用平头锁接方式紧密联接稳固、不漏浆,模板高度与路面厚度相同,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1cm)。

(3)安装拉杆、传力杆及角钢支撑:路面拉杆、传力杆及角钢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制作后运至现场,按图纸要求进行安装。模板横向拉杆、角钢支撑每50cm设置一道,拉杆采用长度为80cm直径为16mm;传力杆长度为50cm直径为30mm,传力杆及拉杆安装采用架立筋固定,防止混凝土振动时松动。

(4)混凝土施工前对干燥的基面应用水湿润,仔细检查模板、支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检查,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0℃,尽量安排在傍晚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入模温度也不应低于5℃。混凝土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当允许间歇时间已超过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其位置应设在胀缝或缩缝处),施工缝应埋入适量的接茬片石或钢筋,并使其体积截面露出前混凝土一半左右,新浇筑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混凝土浇筑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支架的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在旧混凝土面上接续浇筑新混凝土时,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板安装示意图

混凝土路面平面图



胀缝分布图





传力杆布置图(cm)



拉杆布置图(cm)



纵缝构造(mm)



a)、纵缝施工缝b)纵向缩缝

横向施工缝构造(mm)



横向缩缝构造(mm)



a)、设传力杆假缝型b)、不设传力杆假缝型

胀缝构造(传力杆滑动型)



混凝土铺面与雨水口、井等环形建筑邻接处的补强



混凝土铺面与管沟平行邻接处的补强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站场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交底(标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