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近代史微电影介绍》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清朝入关后,有所谓五大恶政,即剃发、易某某、圈地、投充、逃人。今天,咱们来聊聊五大恶政中的剃发。
剃发源自满族男子的习俗。后金成年男子,将头上四周边缘的头发剃去,只保留中间的长发,然后编成辫子,拖在脑后。明朝男人则没有剃发的传统,男子将头发挽起来,称为束发。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曾在后金国内大规模推行剃发。努尔哈赤每占一城,必先令城中居民剃发,史称“削发降”。努尔哈赤占领辽阳、沈阳等地区,都曾强制当地居民剃发。从努尔哈赤起,剃发就成了后金的一项“国策”,一以贯之,直到大清灭亡。
皇太极在位时期,由于他实行较为宽松的政策,厚待汉族,礼遇读书人,剃发政策有所松弛。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掌握大权。入关前,多尔衮为了不激起民众的反感,减少清军入关的阻力,也采取了宽容政策。
1644年4月,清军入关,问鼎北京。此时,最重要的事情是拉拢民心,稳定局面。如果百姓不认可,凭满洲八旗那点军队,要想统治庞大的中国,那简直是痴人说梦。于是,为了安定民心、缓和矛盾,在一些汉族官员的劝说下,多尔衮下令停止剃发。他说,以前所有归顺的人,不分类别,全部剃发。现在得知这一命令违反民意,也违背了我以文教安定民心的本意。现对此予以更正。从今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衣冠服制也不变动。
多尔衮的这道命令,对于清军入关后安定民心、稳定局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老百姓只要有饭吃、只要官员不来盘剥,他们并不关心政治,对南明军、李某某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种做法,激起了百姓更加强烈的反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皆因剃发而起。假如多尔衮能严格执行入关时停止剃发的命令,采取皇太极那样的宽松政策,那么,清朝的历史也许会被改写。然而,曾经下令停止剃发的多尔衮却成了剃发政策的坚定推行者。他活着的时候,从第一道剃发令颁布开始,就没有松弛过。而终其一生,多尔衮也在为剃发令激起的反抗焦头烂额。
清朝的这一野蛮政策,尽管在武力的胁迫下,老百姓最终屈服了,但是其恶劣影响却十分深远。首先,这条恶政将清帝统一全国的时间推迟了十五年。其次,这条恶政割裂了普通民众和统治者之间的情感,整个大清朝,剃发带来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统治者。到了晚清,人们依旧将其视为一种耻辱,于是有了“驱除鞑虏”这样的口号。由此可见,这条落后政策带来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最后插一句,清朝初期的发型,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清宫剧里的发型是不一样的。剃发令要求男子将头颅四周的头发都剃掉,只留顶上如铜钱大小的一小片头发,结成辫子垂在脑后,假如头顶的头发大于一钱,也要处死!这种发型被称为“金钱鼠尾”。为了让更多百姓接受剃发,清朝统治者说:“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的发型也发生了变化,那就是头顶头发的面积逐渐扩大。到了嘉庆时期,头发的面积扩大到手掌那么大。到了清朝晚期,就只剃边缘一圈了。清朝末期,随着外敌入侵,反清起义越来越多,受新思想的影响,人们已经不再剃发,而是直接剪掉辫子了。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近代史微电影介绍》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