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国经典文学欣赏《蟋蟀》》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文学经典欣赏》
授课老师: 张劲松
班 级: 生物科学类 2203
学 号: ***93
姓 名: 万某某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诗经《国风·唐某某·蟋蟀》鉴赏
一、原文: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某某。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 今我不乐,日月其aF。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注释:
①聿(yu):遂,将。莫:同暮,晚。其莫,将尽。
②大康:即泰康,安乐。③瞿某某:惊顾。
④蹶(jue)蹶:敏疾,引申为勤奋。⑤aF(tao):过,逝。
⑥休休:安闲,宽安。
译文:
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留不住。
行乐不可太过度,本职事情莫耽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多警悟。
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停不住。
行乐不可太过度,分外之事也不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敏事务。
天寒蟋蟀进堂屋,行役车辆也息休。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不停留。
行乐不可太过度,还有国事让人忧。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乐悠悠。
二、题解
《蟋蟀》是一首岁末抒怀诗,主写士大夫的深忧远思,并勉励良士应勤奋警觉、职思其优,方能好乐无荒。
因岁暮将至,蟋蟀在堂,触发了人生时光的感受,表达了珍惜时光,不应虚度的感情。在及时行乐和勤于职事两个方面,诗人主张“好乐无荒”,勤勉自身的意味更加浓厚,表现了士人立身行事的态度,并内心时时有所告诫,显示了典型的士大夫品格。
就诗论诗,此篇展现出劝人勤勉之意明显,不止劝诫自己,也有劝诫别人勤勉的意味,或说有劝人及时行乐之意。诗人有感脱口而出,坦率真挚,以重章反复抒发,语言自然中节,不加修饰,更能表达本诗的情感和思想所在。
不仅如此,此诗还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具有其独特的乐舞意象,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是对当时晋国时代特征的反映:既要及时行乐,又要有所节制。表现了当时既要充分享受人生,又要保持忠于职守的精神和忧患意识,在荒唐和苦行之间选择一条中间道路的社会风尚,多了一层行乐理智的思虑。
赏析
原文 第一章: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某某。
译文: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留不住。行乐不可太过度,本职事情莫耽误。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多警悟。
首章,中心思想为勉励良士“职思其居”。
古人常用候虫对气候变化的反映来表示时序更易,感物伤时——诗人从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时节忽复易”,这表示一年已到了岁暮,时日无多。其间,《诗经》《豳风·七月》中曾写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同样是以蟋蟀的习性来突出四季变化。时至岁末,转眼一年又过去了,言外之意时光飞逝,岁不我待,叹惋“岁聿其莫”。
从意象角度而言,首章刻画了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劳动人民,终岁劳苦,不敢稍作休息之场景。因此,在岁晚闲时,才敢相与宴饮为乐,故云:“今我不乐,日月其除。”除,即“去”,整句表达:如不及时宴饮为乐,那流逝的日月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据朱熹《诗集传》所言:“唐俗勤俭,故其民间终岁劳苦,不敢少休。及其岁晚务闲之时,乃敢相与燕某某。”诚哉斯言,晋人勤劳俭朴已成俗性,虽然知道光阴易某某,人生几何,岁暮农闲之时理应及时行乐,但又不敢放怀痛饮,更不敢歌舞狂欢,恐怕沉迷娱乐会荒废本业,所以作诗自戒,体现了晋人的性格和胸怀,是地道的“唐某某”。
总言之,此诗一戒再戒,一层深一层,由思内、思外而思忧,思之良苦,虑之深远,可见“思”字是全诗的主眼,“三戒”意味深长,这反覆的叮嘱,包含着诗人宝贵的人生经验,是自儆也是儆人。《蟋蟀》始而劝其行乐,继而用戒语收转,结构紧凑,语言明净。“感时思蟋蟀”,姚际恒认为古代感时惜物之诗,可能“肇端于此”。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中国经典文学欣赏《蟋蟀》》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