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级高二历史小论文训练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历史小论文写作训练
历史小论文,集论述、论证和评析于一体,能较全面地考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各项能力。因此,这种题型很受命题者的青睐,在**_*屡屡出现,几成定例。这种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对象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因为历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借古鉴今,历史观点就是连接古今的桥梁;只有正确的历史观点才能发挥借鉴作用,如果是错误的历史观点,很可能导致谬误流传。对于考生而言,掌握这种题型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是有必要的。
如何解答这类试题?我们不妨先看看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历史小论文类试题的评分标准:
第一等:①观点明确?;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中外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第二等:①观点较明确;②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观点;③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
第三等:①观点不明确;②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观点;③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
细读评分标准,我们看到要想答好这类题必须做到:①观点明确;②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充分;③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逻辑严密、充分;④表达清晰(语言、文字)。
因此,这类试题的解答可分成如下三步:
步骤一:亮明观点。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关键词可以抄下来)
步骤二: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思路二:内因、外因。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思路五:以时间为线索选取史实论证。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步骤三:结论。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或评价性升华。(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一般不要照搬政治课所学的原理,但要以政治课上所学原理为思路、为依据,用历史的语言来表达。)
【题型示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教会在华势力的不断恶性膨胀,更多的恶霸无赖也籍着入教为名来逃避官府的管辖,以教会的特权为掩护为非作歹。如倡导西学的郑观应在当时的奏折上提到,“莠民以教为护符。尝闻作奸犯科,讹诈乡愚,欺凌孤弱,占人妻,侵人产,负租项,欠钱粮,包揽官某某,击毙平民……”;毓贤的奏折也说,“……迩来,彼教日见鸱张。一经投教,即倚为护符,横行乡里,鱼肉良民,甚至挟制官长,动辄欺人……每因教民肆虐太甚,乡民积怨不平……”;对义和团坚决镇压的袁世凯在奏折中也认为“……东省民教积不相能,推原其故,固由教民之强横,亦多由地方官未能持平办理……教民之气焰益张,良民之激怒愈甚,一旦发作,势同决川。”由此看来,清廷的官员们并非不知事情缘由的,郑、毓、袁三人政治立场不同,不过都认为是因为教会对平民的欺压和官吏的袒教抑民而激进民变,最终酿成后来的义和团民变的。
材料二 为了培养医学人才,满足医院需求,1866年嘉约翰开设博济医校,开始只招收男生,改名南华医科学校后开始招收女生。孙中山曾来该校学习一年。博济医校开设了解剖学、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化学、药学等,嘉约翰亲自教课。1898年,嘉约翰又在花地湾建造了中国第一所精神病院。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长老会、法国传教士先后创办广东女医学堂及其附属的柔济医院和护士学校、韬美医院等,培养了中国的首批护士。
评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的西方传教士的观点。(10分)
【解题指导】
第一步:概括材料观点。材料一:传教士是列强侵华的代表。材料二:传教士传播了西方先进文明。第二步:观点分析和选择。首先是选择观点,即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最便于说明或论证的那个观点;其次就是根据观点,整合材料,确定史实,然后再设计论证的角度。如选择观点一,首先根据材料内容,将传教士传教士是侵华的危害分成几个角度展开分析,①社会治安;②经济方面;③司法方面;④行政主权;⑤社会生活;⑥文化方面等等。最后总结:近代传教士在华活动主要作用是加深了中华民族危机,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如果选择观点二,思路相同,但角度围绕西方传教士的积极方面展开。如:①医学事业方面;②教育事业方面;③社会习俗方面;④思想文化等等。
第三步:列出写作框架。
【参考答案】
答案一:
观点:在华传教士是列强侵华工具,具有鲜明的侵略性。?(1分)
论证:1、西方传教士纵容教徒欺压民众,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如“横行乡里,鱼肉良民”等。2、西方传教士经济上对广大群众进行残酷盘剥,欺压平民。如“侵人产,负租项,欠钱粮”等。3、西方传教士包揽词讼,曲某某“教民”,践踏中国司法主权。如恶霸无赖“以教会的特权为掩护为非作歹”。4、还干涉中国内政,践踏中国行政主权。如“逃避官府的管辖”、“挟制官长”等。5、社会生活方面,破坏传统道德。如“作奸犯科,讹诈乡愚”。6、通过在华传教,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从精神上奴役中国人民。(8分,任答4点即可)?
?因此,在华传教士是列强侵华工具,具有鲜明的侵略性。(1分)
答案二:
观点:在华传教士传播西方先进文明,具有客观的进步性。(1分)?
论证:1、开办医学教育及医疗机构,促进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近代化;2、招收女生,冲击了中国传统重男轻女的封建落后思想,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3、兴办新式学堂,冲击了旧式封建教育,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4、传播了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有利于中国科技的近代化;5、创办近代报刊,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8分,任答4点即可)?
?因此,在华传教士传播西方先进文明,具有客观的进步性。(1分)
【题型示例2】
一直以来,学界、政界对医改的是是非非争论不断,总体而言,分为两种思路,一种是“市场派”,主张我国学习美国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一种是“政府派”,主张医改应以政府为主导。市场派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以市场为主导的医疗卫生体系能解决公立医院垄断导致的效率确实问题。政府派认为市场化以利润最大化为动机,淡化了其社会责任意识,弱化了医院的社会公益性质。
在医改中,你支持以上两种观点中的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观点: 我认为我国医改应以政府为主导。
理由: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医疗改革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府主导有利于保证人民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2、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困人口多,需要国家的扶持与帮助,国家在医改中起主导作用是扶持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体现。
3、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有人民共享。政府在医改中起主导作用可以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人民也更有动力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去。
【专项训练】
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4年,孙中山在日本神户发表了一次演说,用“王道”和“霸道”来概括东西方的国际观念。孙中山指出,西方国家“只见物质文明,只有飞机炸弹,只有洋枪大炮,专是一种武力的文化”,“用我们中国的话说就是‘行霸道’,所以欧洲的文化就是霸道的文化”。这种霸道文化是东方人“向来轻视”的,因为在东方,“还有一种文化,好过霸道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用这种仁义道德的文化,是感化人,不是压迫人,是要人怀德,不是要人畏威。这种要人怀德的文化中国的古话就是‘行王道’。所以亚洲的文化,就是王道的文化。”
——吴某某《传统文化与孙中山的国际观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西方的“霸道”文化和东方的“王道”文化。(12分)
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现代化运动源于中国秀异分子(引者注:包括开明士大夫阶层、新型知识分子集团、广大民众)的雪耻图强的意识,源于追求国家的“权力”与“财富”。而要雪耻图强,乃在使“中国之为中国”有可能,亦即维持中国之“认同”,主要是指“传统”在中国现代化中之“正面”或“负面”功能;而要追求“权力”与“财富”,则要使“中国之为中国者”有所“变革”。近代以来,中国秀异分子自觉不自觉地环绕“认同”与“变革”这两个观念。每人所赋予“认同”与“变革”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分量是不同的,这就多少影响、规约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型态。
——摘编自罗某某、牛大勇《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
运用材料中所述的现代化理论,选取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论述。(12分)
(论述要求:简析背景,概述内容,运用材料中所述的现代化理论进行评价。)
3、(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李泽厚先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说: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全盘西化、民主启蒙,都仍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起来,使中国不再受欺侮受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有这些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力”——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某某,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意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在如此严峻、艰苦、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在所谓你死我活的阶级、民族大搏斗中,它要求的当然不是自由民主等启蒙宣传,也不会鼓励或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之类的思想。相反,它突出的是一切服从于反一帝的革命斗争,是钢铁的纪律、统一的意志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盘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等等,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个体的我在这里是渺小的,它消失了。
指出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突出倾向,分析这种思想倾向产生的根源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诺斯把路径依赖解释为“过去对现在和未来的强大影响”,认为制度变迁一旦走上某一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自我强化。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的循环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错误的路径往下滑,甚至被“锁定”某种无效率的状态而导致停滞。 ——黄某某《中国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分析》
材料二 “西学中源”说和“中体西用”论大体同时,但“中体西用”论显然比“西学中源”说更进一步。……在后者那里,虽然“中学”还占绝对的优越地位,但是西学毕竟已经具有独立的形态,天朝上国观念和自我中心意识已经是流风余韵。
中西会通,这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首先提出的中西文化观。应该“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到五四时期,占主流的文化观已经是全面的反传统,轰轰烈烈进行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而不是中西文化的会通。 ——刘某某《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和地位刍议》
材料三 英国16世纪的宗教改革以及自那之后不断的改良性政治制度变革使英国有可能通过温和与渐进的方式,完成向现代社会的过渡;而法国长期的君主专制拒绝改良的机会,迫使臣民发起激烈的暴力革命,打碎旧体制,在一片废墟之上从头建立新体制。——许某某《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近年,许多学者认同现代化与特定的民族传统文化存在着很强的路径依赖关系,试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评析路径依赖对现代化的作用。(12分)
(要求:认为有利、有弊或利弊兼有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多层次论证。)
5、阅读下列材料
“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反传统”的反思中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更新。有鉴于当前对自然界的无序破坏,一批中国学者提出儒学中的“天人合一”学说可以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中国儒家“天人合一”的学说和“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出的“‘人和自然’是一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很相近。有鉴于孔子和孔子思想在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有见识的中国学者认为,要复兴中国文化传统,就必须恢复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人为地割断自身民族文化的民族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儒家的“仁爱”精神不正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倡“第二次启蒙”的“关心他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很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在“前现代”的思想宝库中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现代性”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 —汤某某《中国的启蒙》
评材料中关于“中华民族复兴”与“国学”关系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 考 答 案
1、【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解析】观点评析类分两步来组织答案,第一步先从材料中归纳对西方的“霸道”文化和东方的“王道”文化的观点,即它们的含义,西方的“霸道”文化从材料中“西方国家只见物质文明,只有飞机炸弹,只有洋枪大炮,专是一种武力的文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东方的“王道”文化从材料中“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用这种仁义道德的文化,是感化人,不是压迫人,是要人怀德,不是要人畏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归纳;第二步从两种文化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影响等角度进行评析即可。/
【答案】
①含义:西方的“霸道”文化是指重视物质文明,用武力和强权推进文明发展的文化;东方的“王道”文化则重视道德精神力量,强调用仁义道德教化来推进文明发展。(4分)
②不同文化形成的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追逐利润,开放、扩张的本质特征,以及科技进步使西方形成了“霸道”文化;中国自然经济封闭、落后、保守,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使中国形成“王道”文化。(4分)
③不同文化的影响:西方“霸道”文化推动西方用武力和强权征服世界,促进西方快速发展;“霸道”文化不利于构建和平和谐的国际关系;东方的“王道”文化有利于和谐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的构建,但导致近代中国保守落后,物质文明和科技进步缓慢,进一步拉大了与两方的差距。(4分)
2、【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注意本题的论述要求“选取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简析背景,概述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判断所选取的事件或现象是“认同”大于“变革”,还是“变革”大于“认同”,并概述其影响及给后人留下的启示。/
【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1)选取历史事件或现象典型;(2)论述步骤完整,现代化理论运用合理:(3)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9—12分)
二等:(1)选取历史事件或现象合理;(2)论述步骤基本完整,现代化理论运用基本合理;(3)论证较完整,表述较清楚。(4—8分)
三等:(1)选取历史事件或现象不够妥当;(2)论述步骤欠完整,现代化理论运用欠合理;(3)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3分或以下)
示例:以洋务运动为例。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日益严重。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中央与地方的一些开明官员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洋务派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兴办军事工业、创办新式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设立近代外交机构等。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思想,“认同”传统政治经济制度,力求“变革”军事与技术以巩固传统制度。洋务派追求国家富强,其改革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大门,具有进步意义;但由于他们固守旧制度(“认同”大于“变革”),使早期现代化止于“器物”层面,这给后人留下深刻教训。
3、【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解析】本题考察了学生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所有这些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力” “它突出的是一切服从于反一帝的革命斗争,是钢铁的纪律、统一的意志和集体的力量”可得出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突出倾向追求国家民族独立自由解放比追求个体自由平等的需求更为迫切;第二小问根源可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分析,历史根源从儒家思想的内容考虑;现实根源根据“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结合中国近代的国情考虑可得出这种思想产生是近代以来严重的民族危机加深,挽救民族危亡的时代需求;第三小问首先明确此题近代化主要是指政治的民主化,然后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结合材料作答。/
【答案】(1)倾向:追求个体自由平等让位于追求国家与民族独立自由。(或追求国家民族独立自由解放比追求个体自由平等的需求更为迫切)(2分)
(2)根源:历史原因:重整体轻个体和“关怀国事民意”的儒家传统;
现实原因:近代以来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得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最重要的时代主题。(4分)
(3)影响:这种思想倾向有利于唤醒民族意识,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于民族危亡的缓解和赢得民族独立有重要意义。(3分)但是,对于人自身独立和解放的忽视不仅有碍于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完整准确理解,更使“民族主义”内涵显得单薄,从一定意义上阻碍着中国现代化的深入。(3分)
4、【考点】世界各国现代化
【解析】材料信息认为,各国走向现代化道路中,往往有路径依赖,路径依赖会对现代化产生重大影响。联系不同国家步入现代化中,路径依赖对该国现代化的积极作用和不利因素进行论证。注意观点应鲜明,论述充分,史论结合。
【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紧扣对象,观点明确,层次分明;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阐述;③形成概括性认识;④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结合对象,有层次;②能结合史实,角度单一;③表述较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对象;②引用史实单一或不合理;③表述不清。
提示:1.认识角度:利大弊大?理由?应该怎么做?可只谈利弊,也可有侧重的全面答。
2.抽象概括:利:路径依赖可保持民族特色,促进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可适当减少变法阻力,推进变革。弊:束缚自我更新;妨碍吸收外来优秀文明成果,阻碍发展。
示例一:路径依赖有保持民族特色,减轻变革阻力的积极效应,但以传统干扰发展,不良影响是主要的。传统的强大惯性会束缚国家与时俱进自我更新,也可能排斥外来文明,影响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延缓现代化。法国大革命造就的暴力传统加剧长期动荡影响发展。德日现代化改良中保留封建军事传统,最终引发法西斯战争,危害世界也危害自身。中国近代顽固势力打着传统旗号仇视外洋文明,洋务派以中体西用抵制政治民主化,还有义和团的扶清灭洋,都不同程度阻滞中国现代化,延后中国发展。可见路径依赖弊大于利,国家现代化中要警惕路径依赖,争取良性发展。
示例二:路径依赖有以传统干扰社会变革的一面。但文化传统促进现代化是主要的。善用传统,结合现代、外来,可减少阻力推进变革,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中国维新变法,借助传统宣传新思想,促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中华民族的复兴无须依靠国学的弘扬。(2分)
论据:(8分)①传统文化中诸如“天人合一”“仁爱”等,其本质是要求人们既守成规,不思进取,是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②中华民族的觉醒正是在西方入侵、政治变革和批判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的;③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弊病应该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来解决,而不能依靠传统文化的复兴。
总之(1分),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依靠弘扬国学的观点太绝对了,是错误的。
(3)第三种
观点(3分):国学的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辅助因素之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现代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观念的掌握和运用。
论据(8分):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等观念,能够帮助人们在现代进程之中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但这只能属于一种思想资源。
②中华民族的复兴是现代的复兴,必须在政治、经济、军事,特别是文化方面进行现代性的复兴,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所没有的。
③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复兴,不可能割断历史,更不可能复古历史;继承优秀传统,学习现代先进文化,结合二者,振兴中华。
总之(1分),吸取传统精华,批判传统糟粕,以现代先进文化为主导,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级高二历史小论文训练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