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本文由用户“like66212737”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1-24 05:01:24 举报文档

以下为《《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全书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回溯了人类的起源,然后通过岛屿环境来验证环境对社会的影响。科学的实验逻辑是普遍的,自然科学追求控制变量,就是用测试来验证观点。但在社会学上,测试比较困难,但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切片,来近似达到控制变量的诉求,其中被海洋包围的岛屿环境就非常合适去观察。

第二部分是粮食生产的出现和传播。这部分是本书主题的核心,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关于农业带来粮食的剩余,剩余带来了分工和阶级,又进一步带来了技术进步。作者提出了驯化动植物的必要条件,可驯化的动物都是可以驯化的,不可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适合驯化的候补动物,在欧亚大陆要多余其他大陆,也给前期欧亚大陆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

另一个有意思的观点是传播的难易度。除了我们容易理解的地理原因,比如相隔海洋、沙漠、高原等隔绝了文明交流,作者提出了大陆轴线的方向。欧亚大陆横向轴线要远大非洲、美洲大陆,后者的纵轴轴线远大于前者。横向轴线和纬度相关,而纬度又和气候、降水、温度直接相关,即沿着横向轴线,大部分的环境是比较类似;而沿着纵向轴线,环境变化很大,即让生活在寒冷地区的群体去试验热带地区的难度会大一些,文明更容易横向传播。

第三部分是从粮食生产到文字。农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文明,同时也带来了病菌,就像一体两面。人口增长、城市出现,给病菌的大规模传播带来了可能。关于文字里面,比较有意思的是传播理论:一种是蓝图复制形式,对现有的一幅详尽的蓝图进行复制;另一种是思想传播,即仅仅把基本思想接受过来,重新创作细节。因此,在一门语言中,总是能找到另一门祖先语言的影子,两种同源语言的演化,可以从词汇和语法中发现其分裂的时间点。

需求常常被认为是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但书中给出了很多发明创造的例子,和需求关系不大。有两个主要结论:技术的发展是长期积累的,而不是靠孤立的英雄行为;技术在发明出来后大部分得到了使用,而不是发明出来去满足某种可预见的需求。比如机动车,现在看起来很有价值,但当时发明出来时,并不比马好多少。这个观点比较有争议性,挺有意思的。

第三部分将前两部分的理论用于每个大陆和一些重要的岛屿,其中关于中国的论点很有意思。成也统一,败也统一。由于大统一,就存在一种强大的个人偏好力量,可以抹除有利的技术进步。比如明朝后期,皇帝可以一句话结束航海行动,而西方由于混乱的割据,导致航海的发展。

这本书的主题是讨论历史和史前史,由耶利提出的问题引出:为什么你们白人制造了那么多的货物并将它们运到新内几亚来,而我们黑人却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货物。因此, 关于现代世界的差异问题可以再次系统地阐述如下。 为什么财富和权力的分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而不是某种别的方式呢?例如,为什么不是印第安人、非洲人和澳大利亚土著杀害、征服或消灭欧洲人和亚洲人呢?

因此,关于现代世界的差异问题可以再次系统地阐述如下。为什么财富和权力的分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而不是某种别的方式呢?例如,为什么不是印第安人、非洲人和澳大利亚土著杀害、征服或消灭欧洲人和亚洲人呢?

如果回顾下历史,近现代是欧美发展最快,稍微远一点,亚洲又比欧美快,而结合考古,再更早期的时候,人类的发源地非洲又更早的出现了农业、畜牧业等,那么:为什么在不同大陆的人类以如此不同的速度发展呢?

比较普遍的是种族主义:含蓄一点讲,就是假设民族之间在生物学上的差异,导致了世界发展速度的不同。虽然今天很多人公开地批判种族主义,但实际上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依旧认同这个观点,甚至是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人类的智力存在差异,但目前还未有明确的科学证据证明种族主义观点的正确性,反而大量的证据表明其错误性,比如,现代社会例子已经证明,只要给澳大利亚土著机会,他们也能学会现代社会的种种技能。

另外,对于智力的测验本身是不可靠的,很难定义天生的智力到底什么。由于童年环境和所学的知识对智商测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毋庸置疑。人类的生理普遍存在用则进不用则废的法则,对于一个狩猎社会的成员来讲,进入到城市中,很容易显得呆头呆脑,这个和习惯工业文明的人进入到原始森林中一样,可能连简单的工作都完成不了,比如找个能吃食物。因此,目前的智力测试更偏向现代社会,也就无从谈起评估先天智力。

另一种受欢迎的解释是气候的作用,结合达尔文进化论,任务寒冷的气候要求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具有更多的创造才能。这个观点同样经不起推敲,首先是很长时间内,北欧民族对文明的贡献微乎其微。而在其他大陆,寒冷地区更多是落后地区。

还有一种是所谓干燥气候下低地河谷的重要性,有点类似大河文明,大概就是农业文明对大规模灌溉系统的需求,进一步对中央集权政权的需求。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就表达过这个观点。这个观点也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比如很多地方是先出现中央集权政府,然后才出现灌溉系统。另外,还有一些地方的粮食生产并不是发源于低地河谷地带,而是发源于山丘。

这本书在追求一种广泛的历史模式,来解释耶利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本书不存在普遍可以接受的答案。对于本书来说,给出的答案: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以上为《《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