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1)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1)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2)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典故导入新课)
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课件显示)
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人。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 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课件显示)
师生通过表格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小结。(课件显示)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课件显示)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 :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课件显示)
2000年1月11日,XX大XX煤矿发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某某,在生死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课件显示)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 (分析)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即人作为高级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具有自然性,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都具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但是人还有社会性,而且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动物不具有。第二,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在进行自然性活动的过程中,渗透着社会性,受社会性的制约,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例如,人与动物都具有食欲,但动物的食欲仅仅是本能的反应,是一种生存,是一种条件反射,是一种自然属性。而人的饮食不仅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一种自然属性,同时它还有保持健康,发展体力、智力的需要,并且有社会交往、联络感情的需要,所以自然性受社会性制约。
3.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议一议)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他脱离了社会照样生活得很好,这如何解释呢,师生-起分析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课件显示)
4.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二、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
【小资料】2001年的夏天赵薇在美国曼哈顿为《时装》杂志拍摄照片,不久后被国内读者投诉到XX某报,发现赵薇居然披着一块“日本军旗”方巾,此事开始引起关注。
XX大屠杀幸存者联名写给赵薇的一封公开信(课件显示)
赵薇:你好:
我们是一些在当年日军*_**的幸存者,对于当年侵华日军屠杀我同胞的罪行,我们有着刻骨铭心的亲身体会,而作为行将入土的老者,这些年来,我们也时刻不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导我们的后辈,教导所有身处幸福生活中的人,牢记当年的血泪史,奋发有为,为国争光。
分析赵薇穿日本军旗装事件,说明个人行为与社会紧密相连。
1.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的关系。
(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A.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影响。
在性质上,有的人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而有的人则起阻碍乃至破坏作用。分析产生这种不同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对比:?毛泽东与汪精卫,?孙山.中与袁世凯。谈谈你的看法。
在程度上,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大小之分。由于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实际工作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等等不同,因此,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也就有所区别,甚至有天壤之别。
试比较搞“两弹一星”的与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与拿剃头刀的人的活动对社会的不同影响。
(课件播放“神七”飞天的视频)为什么翟志刚、刘某某、景海鹏成为黄金-代的航天员,能够上天、为祖国争光,
(课件显示)1992年,我国开始了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工作。选拔具有大本以上学历、身高1. 7米左右、体重约65公斤、年龄35岁以下、1000小时的经历,除这些以外,还要具备思想作风好、政治素质强、心理稳定临危不乱等品质。经过一系列严格筛选,最终确定14人为中国第-批航天员。之后这14人接受了基础理论训练、专业技能训练、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等各项训练。
“神七”发射成功,翟志刚、刘某某、景海鹏能够在太空按照既定计划自由翱翔,除了-定的个人条件外,还需要哪些社会条件?
B.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任何人都是在-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 -定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程度和传统文化等条件,都对人的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教师小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告诉我们:我们个人要想成才,必须具备成才的个人条件和社会条件,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条件,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便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课件播放张艺谋团队的视频)
2.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问题讨论:①三峡人民怎么做的?②三峡人民怎样舍小家顾某某?③全国的其他地区如何安排三峡移民?
3.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1)要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
(课件显示)1982年19月,我国核潜艇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时,一位诗人采集了紫红色的鲜花,准备献给贡献最大的人。可是,参加试验工作的,有各方面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许许多多工人和解放军战士。火箭的总设计师说,全国有成百上千个科研机关、工厂和部队单位,都为研制、生产和发射新型运载火箭做出了贡献。诗人的鲜花也就成为送给成千上万人组成的英雄集体的礼物了。在我们的社会里,集体事业的成功,个人的成长和荣誉的取得,除个人努力外,总是凝结着许多人的心血,是集体成员互相协作的成果。
思考并讨论:我国核潜艇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时,一位诗人原准备将鲜花送给贡献最大的人,但是,后来为什么改送给英雄集体?
分析:运载火箭的研制和发射成功是成千上万个单位和个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某一个人的创造,所以不能说谁的贡献最大。核潜艇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是一个英雄群众的行为,而不是某一个人 的作品,所以不能把鲜花给某一个人。
第一,要尊重人。
(课件显示)“ 人格的力量”片段如下:“ ....你们,统统跪下:”120多名工人耳边响了声怍雷。“听见没有?你们统统跪下!”外国女老板吼道。一个、两个......黑压压的一片,唯有孙天帅像一棵参天大树屹立在那儿一动不动。 女老板又怒吼了,说:“你为什么不跪下?不跪可以,但必须马上滚蛋!”孙天帅飞起一脚,将台边凳子踢翻,鄙夷地看了老板一眼,一步步向门口走去,走到大门口,他回过身来训斥道:“听着,我是中原大地出生的子民,黄河水哺育的儿孙,跪天跪地跪黄河跪母亲。你,算个什么东西?”说完大踏步跨出了工厂的大门。
第二,要主动关心人。
学生举例:XX地震中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课件显示)议一议:一青年学生坐在列车靠近窗口的一个座位,上, 眼见年近八旬的老太太因闷热而昏倒,也不愿与之调座位,其理由是“不放弃最小的利益”,怎样看待类似这种观点,
第三,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
个人正当利益是个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条件,如个人身体健康,个人起码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和学习条件、个人才能的发挥和发展等。
(课件显示)寓言故事:有位捕鸟师在湖泽_上张开了罗网,撒下了食饵。不一会儿,成群的鸟雀飞来。鸟师一拉网,所有的鸟儿都网在了网内。这时有一只大鸟撑开翅膀,所有的鸟雀都奋力齐飞,便带着网一起飞上了天空。鸟师抬着头紧追着鸟网。有人对他说:“鸟在天上飞,你凭着两条腿,怎么能追得上啊,”鸟师答道:“日暮时分,这些鸟儿都要各自回窠,方向一乱,鸟网就一定会掉下来。”说罢,他仍紧追不舍。太阳下山了,网中之鸟有的要飞归树林,有的想回到山崖,有的往东,有的朝西,翻飞争竞,闹成一团,不一会会,整个鸟网当空落下。鸟师连忙上去,所有这些鸟儿都被捕获。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
小团体主.义主要表现在脱离实际,急功近利,只从本地区、本部门门的利益出发,为了眼前的局部利益而牺牲长远的全局的利益。
小团体主义危害:使国家有限的建设资金分散,科研力量分散,建设布局分散,导致基本建设战线过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但生产集中率低,经济效益低,各个企业的竞争力减弱。
小团体主义实质:极端狭隘的个人主义。
(3)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分析)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之-,就是要把国家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结合起来,这就是说集体主义从内容上看,是与个人主义根本对立的,水火不容的,所以坚持集体主义就必须反对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
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个人主义有哪些表现呢,
(课件显示)个人主义的危害性:
第一,从出发点看,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片面强调个人、家庭的利益,而不顾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
第二,从结果看,个人主义把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作为人生追求的唯一价值目标。
第三,个人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兴趣、爱好的至上性,导致人们对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信仰危机,我行我素,乃至违法犯罪而不能自拔。
课堂小结
三、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
案例创设情境:《XX晚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消息:17日清晨,*_**摔了-跤,一位小伙见状赶紧上前搀扶起老人,但小伙的伙伴却嚷道:“你赶紧松手,老太太要是说是你撞倒的,你麻烦可就大了!”小伙马上松手跑掉,老太太再次摔倒在地,伤势变得严重了,股骨头跌碎、胳膊和腿都骨折了。
消息迅速被各大网站转载,成为网友们讨论的大热点。大家都在问这样一个问题:世道人心到底怎么了,难道我们真的面临严重的社会道德危机了吗?
[问题思考]
A.如果你是文中的小伙子会怎么做,为什么?
B.从公与私、义与利的角度分析,小伙子担心的是什么问题?
C.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的时候,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通过案例的分析创设情境引入。(课件显示)
1.什么是“公”?什么是“私”?“公”与“私”之间是什么关系?
所谓的公,就是社会或社会利益:所谓的私就是个人或个人利益。公和私是对立统一的。其对立表现在,它反映了不同的利益对象及其要求。其统一表现在,对全局而言为私的利益,在一个局部就是公的利益:对局部而言为公的利益,在全局就是为私的利益。
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关公与私的关系的事例.
(课件显示)英国政坛的骗补门事件,XX地震中范跑跑事件,反映地方保护主义的**_*属行政、事业单位、服务中心、企业下达抽什么烟、抽多少、完不成任务如何处理等“红头文件”。
教师小结:通过这些课件显示的事件证实,不能摆正公与私的关系时遇到事情就会有不同的态度、选择,就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从而体现了公与私相矛盾的一面,引出处理好二者关系的重要性。
2.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
教师:怎样处理好二者关系。
(课件显示)美国有两个著名案例。一是某地要拆迁建药厂,拆迁户不同意搬迁,认为建药厂目的是赚钱,打起了官司。但大法官最终认XX建药厂能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公共利益显著,判决支持拆迁。另一个就是纽约建帝国大厦时,也遭到拆迁户的抵制,并到法庭起诉。大法官认为,帝国大厦是美国标志性建筑,有利于展示美国国家形象,判决拆迁户赅诉。
学生:讨论这些案例说明什么,
教师总结:这两则案例说明我们承认因公与私矛盾存在的现实必然性,要求正视合法的私人利益,满足正当合理的要求。例如XX最牛钉子户、日本成田机场的改道。但个人私利在任何社会都要受到限制,例如美国的两个著名的案例。这中间还可以要求学生说-说学习生活中的与此有关的事例。
(1)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要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
(课件显示)拜金主义的含义:-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童一切行为的标准。
表现:
A.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
B.把金钱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
C.把拥有金钱当做人生的最大幸福:
D.把金钱作为评判人生价值的唯-标准。
讨论:你对金钱怎么看,拜金在各领域中的表现:政治的、经济的、文化体育的、社会生活中的拜金的事例。
思考:拜金主义有什么危害?
人与人之间出现损人利己、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没有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最终导致全社会道德沦丧、物欲横流,危害国家、危害自己。
反对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金某某。
(课件显示)诺贝尔一生发明很多,经营的企业遍及欧美20多个国家,专利权有355项,是国际上有名的百万富翁。可他并没有用大量的财富来满足个人的享受,甚至没有-个固定的家。他说:“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了。”逝世前,他立了遗嘱,把自己的财产作为基金,每年用其利息作奖金,奖励和表彰在科学、文学与和平事业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以此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使科学更好地造福人类。
36岁的丛某某,唯一的职务是XX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没有薪水,只有爱心。作为一名职业歌手,丛某某以唱歌为生,但他又是一名五星级义工, 10年来他为社会进行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达到3600多小时。作为一名著名歌手,丛某某的商演频繁,本可以过上富裕生活,但他10年来倾其所有,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为贵州等地的贫困孩子提供学费和生活资助。他只有一个女儿,却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他是XX著名的歌手,是著名歌唱家郭颂的关门弟子,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身患晚期胃癌的他曾经获得*_**和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颁发的XX市“鹏城青年爱心荣誉勋章”及“关心支持XX市青少年事业发展突出贡献奖”。最近,他被命名为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五星级义工”。
教师总结:正确认识金钱与人生价值的关系:金钱与人生有密切的关系,要用正当、合法的手段获取金钱,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和学生一起诵读“金钱能买到和买不到的”。思考“追求金钱就是拜金主义”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
(2)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还要走出享乐主义的误区。
(课件显示)穿要穿名牌,喝要喝饮料,零食当饭吃,随身带手机,这种中小学生比家里的老子还敢花钱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稀罕。
某县公安局成功摧毁了-个入室抢劫团伙。令人惊讶的是,被抓获的抢劫团伙成员均是在校中学生,而他们侵害的对象也是在校的学生,其作案目的竟是为了还在饭店吃喝、网吧上网的欠债。
教师:你身边有这样的事情吗,你怎么看待这些现象,
(案例)都市“傍老族”:
小毛失业已经超过整整一年了。2003年高中毕业后,小毛打过几个散工,却因种种理由都放弃了。如今父母每天出门前会给他留下20元,他就靠这20元生活费,日日与麻将为伍。生活不宽裕,但他觉得过得很轻松,并乐此不疲。“小毛 ”们已经形成一个不小的群体。他们年轻,有一定学历,却处于失业或间歇性失业状态,经济上依赖父母,成为“傍老族”。
教师:说-说这-现象背后都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总结:1.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唯-目的和乐趣,把人与动物完全等同起来。2.只讲生活享受,不讲财富创造,把享受与创造对立起来。3.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受苦的基础上。
讨论:享乐主义人生观的危害
享乐主义给人的危害,小到个人,它会导致一个人贪图安逸,意志消沉,缺乏进取精神,一事无成。大到国家,它会导致社会停滞不前、腐败没落。“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最好的概括和总结。
思考:批判享乐主义人生观,就是让人们放弃物质享受过苦行僧式的生活吗,
(二)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
所谓的义是指道德原则、道义等:所谓的利是指利益、金钱。义和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可以统一在公共关系上,公共利益既是利益财富,又是道德目的,在这里金钱和道德得到统一:两者又有对立的一面:有的时候、有的情况下,义与利不能兼得。
(课件显示)放映小品《卖拐》
讨论:小品《卖拐》中,哪些思想和行为是“义”,哪些思想和行为是“利”,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吗,给你哪些启示,
(课件显示)毕玉玺的忏悔书
我是多年受党教育培养的领导干部,本应某某为人民更好地工作、服务。但由于自己长期不认真学习,不认真改造世界观,淡忘了党组织,淡忘了人民,也忘记.了自己是个党员领导干部。从工作上的懒惰,生活上贪图享受到极端自私的个人主义。随着地位的提高、权力的增大,忘记了各方面的监督,目无党纪国法。从开始自己占便宜,逐渐演变为收受巨额贿赂和非法所得,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自己逐步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不认真学习,特别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纪国法,二是长期不能接受监督,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极力放纵自己,三是唯我独行的工作作风,工作上有些成绩就狂妄自大,工作方法上往往独断专行,四是思想懒惰,工作上讨价还价,个人利益占了上风,五是心理不平衡,利欲重心的赌徒心理,占有欲心理太强。
教师总结:义和利之间,国家、集体、个人之间也会有矛盾和对立,因此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反对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
(课件显示)陈某某,为老班长守墓24年
这位班长名叫郑林某某,他在雪地绝境作出了一个生死抉择:把最后一个馒头留给相识仅仅38天的新兵陈某某。记者见到陈某某时,他的第-句话是:“对我在这里守护班长24年,现在的人肯定很难理解,因为没有那段经历。我跟你说吧,你的命是另外一个人给的,你会怎么样吧,其实感情比钱重要得多。如果我对班长说,把这个馒头给我吧,我给你两万、三万,班长肯定不会答应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或者相反,它们又是统一的,对于同一件事,可以在“利己”的同时,也“利他”,它们还因所确定的范围不同而相互转化。
2.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互利双赢
(课件放映)小品《碰撞》
讨论:这个小品说明什么,
教师点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帮助别人,实际上就是帮助自己。这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因果报应,而是做人的根本。
(案例)赢得回头客
一个22岁开始创业办建筑***的女孩,30出头即已资产过亿,她成功的第一秘籍是全心全意为客户着想:想到顾客能够把活儿给我,我非常感激。拿到一个工程,本来我既可选择廉价材料,也可选择价钱低的工人,但我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失去更多的机会。事实证明,后来有许多人主动帮我推广宣传,因为工程质量是人人看得见的。我很清楚, 质量是我们的命根,所以我抓得很紧。
讨论:这个故事又说明了什么?
教师点评:现代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现代企业追求的不再是“单某某”,而是“双赢”和“多赢”。
教师小结:分清什么是公与私、义与利,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在利己利他的关系中,体会只有通过利他才能更好地实现利己,明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