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国哲学大事年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中国哲学大事年表
一、本年表以刘某某等《中国哲学大事年表》为基础,由朱某某、崔某某、刘进作节删和增补。?
二、《年表》涉及的时间,上起夏商周时期,下迄2001年。?
三、《年表》内容以记录伦理学家为主,并记录伴随伦理学家出现的伦理学观点、著作和学术活动。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对中国伦理学有重大影响的政治、文化、军事事件及科学成果等,也适当记录。力图大致反映出中国伦理学思想发展的背景、线索、阶段和特点。?
四、年份几说不一时,择取一说。?
五、对一些重要的伦理学家,除记录其伦理学学术活动外,还适当记录一些哲学及社会政治活动,尽可能在《年表》中反映出伦理学家的生平简历。伦理学家一般在记录其生年时论及伦理观点和伦理著作。生年不详者,则在记录其卒年时记录其伦理观点和伦理著作。?
六、历史纪年用公元纪年,夹注旧纪年。?
七、引文除春秋以前部分加注出处外,其他部分不再注出处。?
前21世纪某某16世纪(夏代)?
◇以铜为兵(《越绝书外传》)。奴隶制国家形成,建都XX(今XX),后迁阳翟(今禹县)。已有“帝”、“天”和“五行”等观念。“鲧湮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尚书?洪某某》)。“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尚书?甘某某》)。?
前16世纪某某11世纪(商代)?
◇以“帝”为至上的天神,已有“天命”观念。“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有夏某某,天命殛之”(《尚书?汤某某》)。
约纪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建都XX。?
前11世纪某某10世纪(殷周之际)?
◇《易经》及八卦说产生。“文王拘而演《周易》”(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以--和—组成易某某,以事物形象比喻、象征所卜之事的吉凶休咎。有“枯杨某某”、“鸣鹤在阴”等取象之辞,有“鸿渐于某某”、“鸿渐于某某”等比兴诗歌出现。?
◇殷末箕子、微子、比于等分析殷必将亡的社会原因(《尚书·微子》)。“《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易·系辞下》)?
前1122年(周武王伐纣)?
◇箕子回答周武王关于“彝伦攸叙”问题时,总结历史经验,首论“洪某某九畴”。?
前11世纪(西周初年)?
◇周公(姬某某)吸取商某某“自绝于某某,结怨于某某”(《尚书·泰誓下》)的灭亡教训,认为“天命靡常”,宣扬“以德配天”和“敬XX民”,提出道德、宗教、政治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
前1095年(西周初年)?
◇周公约卒于此时。?
前8世纪(西周末年)?
◇出现怨天、骂天、怀疑天命的思潮(见《诗经》)。?
前780年至前771年(周幽王时期)?
◇周太史史某某“以他平他谓之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某某》),提出五行说。?
◇单襄公提出天道观念:“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国语·周某某》)?
前685年(周庄王十二年)?
◇管仲相齐桓公(至前645年,即周襄王七年)。主张“持满者与天(法天),安危者与人”(《管子·形势》),开始实行改革。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和“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管子·牧民》)的观点。?
前672年(周惠王五年)?
◇史书首次记载以《周易》占吉凶:“周史某某《周易》见陈侯某某,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前662年(周惠王十五年)?
◇史V毬勖裆窆叵?“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前644年(周襄王八年)?
◇叔兴论“吉凶由人”(《左传·僖公十六年》)。?
前620年(周襄王三十二年)?
◇愪缺论“六府(水火金木土谷)、三事(正德、利用、厚生)”(《左传·文公七年》),并论“九功之德皆可歌也”。?
前594年(周定王十三年)?
◇鲁国“初税亩”,肯定土地私有制(《左传?宣公十五年》)。?
前580年(周简王六年)?
◇老子约生于此时。?
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
◇孔某某。?
前545年(周灵王二十七年)?
◇次年,吴王族季札聘于某某,请观周某某,以“美”赞赏风、雅、颂等乐舞艺术,阐发以中和为美的思想,并借此说明周朝及诸侯盛衰大势。?
前543年(周景王二年)?
◇子产相郑某某。“作封洫”。
次年,孔子适周,问礼于某某。?
◇季札于某某曰:“周礼尽在鲁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路生。孔子弟子。孔子谓其“片言可以折狱”(《论语?颜某某》)。卒于前480年(周敬王四十年)。?
前537年(周景王八年)?
◇孔子确立求学目标为“道和仁”。?
前525年(周景王二十年)?
◇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左传?昭公十八年》)的命题。?
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
◇郑某某“尽杀”萑苻之“盗”,孔子曰:“善哉!??,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左传?昭公二十年》)?
◇晏某某“和”与“同”异(《左传?昭公二十年》)。?
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
◇孔子开始私人讲学,拥有了第一批弟子,逐渐形?成对社会影响极大的儒家学派。?
◇颜某某生。孔子弟子。卒于前490年(周敬王三十年)?
前517年(周敬王三年)?
◇孔子居齐国,向景公讲君臣父子之礼不可废。?
◇鲁国季氏八佾舞于某某,孔子曰:“是可忍,孰不可忍。”(《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前507年(周敬王十三年)?
◇子夏某某。孔子学生。有“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某某》),“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和“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子张》)等观点。传说《诗》、《春秋》等由他传授下来。卒年不详。?
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
◇曾某某。?
前503年(周敬王十七年)?
◇子张生。孔子弟子。从孔子游诸国。《论语》有子张某某。提出“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的伦理观点,并主张“君子尊贤而容从,XX而矜不能”(《论语?子张》)。卒年不详。?
前500年(周敬王二十年)?
◇老子约卒于此时。创道家学派。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反者道之动”等思想。认为“大道废,有仁义”。“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有《老子》。?
◇晏某某。有《晏子春秋》。主张用礼来维护统治,君臣应为“社稷”办事。?
◇孔子居鲁摄行相事。?
前484年(周敬王三十六年)?
◇孔子周游诸国十四年,遇避世之士长沮、桀溺、荷勭丈人、楚狂接舆,均为隐士之流。回鲁后开始整理文化典籍。以“周公之典”反对冉求助季氏“用田赋”(《左传?哀公十一年》)。?
◇次年,子思(孔O)生。?
前481年(周敬王三十九年)?
◇春,西狩获麟,孔子叹曰:“吾道穷矣!”所编《春秋》,至此年绝笔。以下至孔子去世时的《春秋》经文,皆出弟子手。?
前479年(周敬王四十一年)?
◇孔子卒。创儒家学派。传授诗、书、礼、乐,弟子三千人,著名的有七十余人。提出“仁”的思想体系。主张“为政以德”,“正人先正己”,“富而后教”,反对苛政;宣扬“忠恕”之道,“中庸之德”,“礼之用,和为贵”;提倡“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倡导“仁”、“智”统一,注重“学与思”结合;还提出“兴于诗”、“成于乐”、“游于艺”、“尽善尽美”、“文质”统一、“知者乐水、仁者XX”、“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伦理美学思想。有《论语》,并修订《春秋》及整理《诗》、《书》。?
前475年(周元王元年)?
◇进入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百家争鸣。?
前468年(周定王元年)?
◇墨子约生于此时。?
前453年(周定王十六年)?
◇韩、赵、魏三家分晋。?
前440年(周孝王元年)?
◇关尹和杨朱约生于此时。?
◇墨子在此前后著《兼爱》、《非攻》、《非命》、《尚同》等,与孔子弟子“列道而议,分徒而讼”(《XX子?O稣嫜怠?。创墨家学派。?
前436年(周孝王五年)?
◇曾参约卒于此时。曾从学于孔子。以“忠恕”为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对天圆地方的观念提出怀疑。相传著有《大学》。?
前432年(周孝王九年)?
◇墨子约在此时游楚,献书楚惠王。传公输般为楚造云梯攻具,欲攻宋。墨子造守具,在楚王前与公输般试攻守之法,攻者技穷而守者有余,因而阻止攻宋之事。?
前420年(周威烈王六年)?
◇《老子》一书约在此前后编定。?
前402年(周威烈王二十四年)?
◇子思约卒于此时。从学于曾参。以“诚”为世界本源,以“中庸”为其学说的核心。相传《礼记》中的《中庸》、《坊记》等由他所著。?
前390年(周安王十二年)?◇商鞅约生于此时。?
前385年(周安王十七年)?◇申不害约生于此时。?
前380年(周安王二十二年)?
◇杨朱约卒于此时。曾提出“为我”思想,孟子称其宗旨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前376年(周安王二十六年)?
◇墨子卒。曾重“众之耳目之实”,提出“取实予名”、“察类明故”、“言必立仪”,“尚力”、“非命”、“天志”、“明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非乐”、“节用”等观点。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合其志功而观焉”。在逻辑史上第一个提出作为逻辑范畴的“名”、“类”、“故”等概念。为先秦名辩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墨子》。其后,“墨离为三”,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后期墨家克服“天志”、“明鬼”观点,发展了墨子唯物主义因素和功利主义思想。有《墨经》。对认识论,逻辑学,及数学,力学,光学等自然科学作了进一步发展。?
前372年(周烈王四年)?◇孟子约生于此时。?
前369年(周烈王七年)?◇庄子约生于此时。
前365年(周显王四年)?◇商鞅至秦。?
前358年(周显王十一年)?
◇威王父齐桓公曾“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自孟轲之徒皆游于齐”(徐^y:《中论》)。?
前356年(周显王十三年)?
◇商鞅在秦实行第一次变法。?
前350年(周显王十九年)?
◇商鞅进行第二次变法。实行“开阡陌封疆”,“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废除井田制等。?
前340年(周显王二十九年)?◇屈原约生于此时。?
前338年(周显王三十一年)?
◇商鞅卒。有《商君书》。遗有“商鞅方升”。?
前336年(周显王三十三年)?
◇孟子至魏,后游齐。?
前318年(周慎靓王三年)?
◇孟子归齐为卿。?
前314年(周赧王元年)?
◇齐宣王卒。其在位时期,喜文学游说之士,是以齐稷下学宫复盛。邹衍、田骈、接子、慎到、环渊、彭蒙、宋敇、尹文等七十六人均为稷下先生。?
前313年(周赧王二年)?◇荀子约生于此时。?
前309年(周赧王六年)?
◇孟子至滕国,推行“仁政”。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反对许行“贤者与民并耕而食”的主张。?
◇许行,楚国人。农家代表人物。曾到滕国游说,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反映古代社会中农民要求贵贱无分,君民并耕的理想。生卒年不详。?
前305年(周赧王十年)?
◇次年,屈原著《离骚》。?
前300年(周赧王十五年)?
◇宋敇约卒于此时。主张精气说XX观,提倡礼法治兼。曾与尹文同游稷下,为形名学派代表。其形名思想以“别囿”为重。著《宋子》,已佚。?
前299年(周赧王十六年)?
◇屈原约在此时著《天问》。?
前295年(周赧王二十年)?
◇孟子游说不遇,退而与万章之徒述孔子之志。作《孟子》。?
前290年(周赧王二十五年)?
◇詹何约卒于此时。继承杨朱的“为我”思想,思想接近道家。?
前289年(周赧王二十六年)?
◇孟子卒。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人性善”,“尽心”,“知性”,“知天”,“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等观点。有《孟子》。?
前286年(周赧王二十九年)?
◇庄子卒。继承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提出“通天下一气耳”;“物物者非物”;“齐万物”,“齐是非”;“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等观点。追求“逍遥游”的人生理想。对当时名辩思潮,认为难以辩清“名实”,“是非两行”。但提出概念能否把握宇宙整体及发展规律的问题,对逻辑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有《庄子》。?
前285年(周赧王三十年)?
◇荀子去楚国。?
前283年至265年(周赧王三十二年至五十年)?
◇荀子二入齐游学,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并先后受到邹衍、慎到、田骈、宋敇、尹文诸子百家的熏陶。?
前280年(周赧王三十五年)?◇韩非约生于此时。?
前278年(周赧王三十七年)?
◇屈原约在此时投身XX江。有《离骚》、《九章》、《天问》等。?
前275年(周赧王四十一年)?
◇田骈死。生前从学于彭蒙,主张“贵齐”。有《田子》,已佚。?
前267年(周赧王四十八年)?
◇荀子曾于此年后与秦相范雎论治国之方。?
前265年(周赧王五十年)?
◇荀子此年前后,总结百家争鸣的思想成果,著《天论》、《解蔽》、《非十二子》、《正名》、《王制》等。?
前255年(秦昭王五十二年)?
◇荀子仕楚为XX令。数年后,李斯、韩非曾来求学。?
◇约在此时,蜀守李冰建XX。?
前240年(秦王政七年)?
◇邹衍卒。曾为阴阳家代表人物。“深观阴阳消息之变”,创“五德终始”说,后为秦始皇采用。有《邹子》、《邹子终始》,已佚。?
◇陆贾约生于此时。?
前239年(秦王政八年)?
◇吕不韦集宾客著成《吕氏春秋》,汇合先秦各派学说,并保存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以及天文、医农等知识。?
前238年(秦王政九年)?
◇荀子卒。提出“明于某某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虚壹而静”,“制名以指实”;“人性恶”,“化性起伪”,“礼以定伦”,“明分使群”和“疆学而求”等观点。并提出“正名”XX则和辩说具体原则。定义了“名”、“辞”、“说”、“辩”等各种思维形式。有《荀子》。?
前234年(秦王政十三年)?
◇韩非使秦。在此之前著《解老》、《孤愤》等数十篇。次年卒。集法家学派大成。曾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统一的君主治政术。认为人性“自为”,主张“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唯法为治”,反对仁义德治。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缘道理以从事,无不能成”;“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等观点。并提出“矛盾之说”。表述了矛盾律的思想。有《韩非子》。?
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
◇诸儒生完成《易大传》十篇。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观点。?
◇《乐记》编定。提出“心物感应”说,及“乐和民声”、“乐以治心”、“乐通伦理”、“礼乐刑政其极一也”等观点。?
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
◇秦统一中国。秦王自为始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朕”。用阴阳家“终始五德说”,秦得水德。用李斯议,废分封诸侯之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定民称“黔首”;收兵器,销为钟?,铸金人十二。还统一全国文字、法律、货币、度量衡等。其统治仍“仗威任力”、“任刑法不变”。?
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
◇淳于越与李斯辩论应否师古问题。?
◇秦始皇用李斯议,禁私学;下令焚书,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籍,《诗》、《书》、百家语限博士官保有,私藏者限三十天烧毁,医药卜筮之书不烧。?
◇次年,坑儒四百六十余人于XX。造阿房宫和骊山陵。?
前209年(秦二世元年)?
◇陈胜、吴广起义,提出“王侯无种”观点。鲁诸儒归附陈胜,胜以孔鲋(孔子八世孙)为博士。?
前206年(汉王元年)?
◇刘邦灭秦。?
前202年(汉高祖五年)?
◇齐人田阿、服生等传《易》。秦博士伏胜以《尚书》教于齐鲁之间。?
◇次年,胶西盖公传河上丈人、安期生等黄老学。?
前200年(汉高祖七年)?
◇贾谊生。?
◇公孙弘生。曾建议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卒于前121年(汉武帝元狩二年)。?
前196年(汉高祖十一年)?
◇陆贾常为高祖称说《诗》、《书》,谓不能于马上治天下,并著成《新语》,论存亡之故。提出“文武并用,长久之策”。?
前191年(汉惠帝四年)?
◇除秦挟书律。?
前179年(汉文帝前元元年)?
◇董仲舒约生于此时。
◇刘安生。?
◇次年,贾谊著《过秦论》,上《陈政事疏》。?
前174年(汉文帝前元六年)?
◇次年,上《治安策》,谓诸侯不论亲疏,强者先反,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前170年(汉文帝前元十年)?
◇陆贾约卒于此时。曾提倡儒学,辅以黄老“无为而治”思想。有《新语》。?
前168年(汉文帝前元十二年)?
◇贾谊卒。后刘向编成《贾谊新书》。?
前165年(汉文帝前元十五年)?
◇以鲁人公孙臣为博士,与诸生申明“土德”,起草改历、服色等事。?
前164年(汉文帝前元十六年)?
◇XX王刘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撰成《XX子》。其书以道家思想为主,杂糅阴阳、儒、法诸家。?
前154年(汉景帝三年)?
◇晁错卒。曾从张恢学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说。建议曾为景帝采纳。著有《论贵粟疏》、《论募民徙塞下书》等。?
前147年(汉景帝中元三年)?
◇黄生与辕固生争论汤武是否受命问题。?
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司马迁生。?
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
◇武帝即位,以举贤良,董仲舒参加策问,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前136年(汉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
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
◇司马谈为太史令,著《论六家要指》。?
前130年(汉武帝元光五年)?
◇XX献王刘德卒。生前好学,以金帛求书籍,所得先秦古文旧书有《尚书》、《礼记》、《孟子》、《老子》、《周官》等。生年不详。?
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
◇武帝于此年采取由国家经营统一冶铁业的政策。?
前110年(汉武帝元封元年)?
◇***马谈卒。著有《论六家要指》,推崇汉初黄老之学。生年不详。?
◇武帝行封禅大典。?
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
◇司马迁为太史令。?
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
◇董仲舒卒。曾提出“三纲XX”、“天道不变”、“天人感应”、“天人合类”、人性“三等”等观点。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强调君主统治要“以教化为大务”,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春秋繁露》。?
◇司马迁改成《太初历》,始著《史记》。?
前86年(汉昭帝始元元年)?
◇司马迁卒。有《史记》。?
前73年(汉宣帝本始元年)?
◇严君平约生于此时。常以占卜为业,兼授《庄子》、《老子》,精《易》。提出“气化分离”、“道德虚无”、“审实定名”、“守静致虚”等观点。有《老子指归》。卒于17年(王莽天凤四年)。?
前51年(汉宣帝甘露三年)?
◇召诸儒生讲五经异同于XX阁。宣帝亲自临决。乃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i柫捍呵铩凡┦俊?
◇博士戴圣参加XX阁议。圣与叔父德(延君)同从后苍学《礼》。圣号小戴,编有《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德号大戴,所集《大戴礼记》,今残。?
前23年(汉成帝XX二年)?
◇大戴(德)删定《礼记》八十五篇,小戴(圣)复删为四十六篇。?
前6年(汉哀帝平.建元年)?
◇刘向卒。有《别录》,已佚。曾提出“九流十家说”。在校阅图书时曾发现佛经。?
前5年(汉哀帝平.建二年)?
◇张禹卒。曾奉诏授太子《论语》。精治《论语》,兼治《易》,改编今文本《论语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
◇罗国杰著《罗国杰文集》(上、下)出版。?
◇唐凯麟著《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审视》出版。?
◇业露华著《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出版。?
◇乔洪武著《正谊谋利——近代西方经济伦理研究》出版。?
◇宋希仁主编《当代外国伦理思想》出版。?
2001年?
◇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江泽民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邓小XX泽民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出版。?
◇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江泽民著《论“三个代表”》出版。?
◇全国第二次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XX召开。?
◇“21世纪全国科技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XX召开。?
◇以“中国哲学与21世纪文明走向”为主题的第1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XX召开。?
◇“中韩日家庭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XX召开。?◇第二次全国应用伦理学讨论会在湖南XX召开。?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理论研讨会在XX召开。?
◇高兆明著《制度公正论》出版。?
◇郑也夫著《信任论》出版。?
◇王伟主编《行政伦理概述》出版。?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中国哲学大事年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