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在学习中成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在学习中成长
景东县幼儿园 黄某某
2019年11月26日—28日,我参加了由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_*”,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学前教育系主任王某某教授的讲座: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的深度学习;***园长章丽的讲座:践行游戏精神、优化幼儿园课程实施;省教科院教研员杨凡的讲座:支持和促进儿童的发展,基于儿童立场的课程设计,实践中对儿童的观察、分析与支持;*_**教师进修学校老师何某某组织的参与式研训:弹性活动支架儿童学习与发展;***陈旭芳副园长的讲座:探知幼儿的已有经验、支架幼儿的发展;***李杰老师的说课:《穿越封锁线》;***李某某老师的说课:《水墨画—梯田》。虽然学习的时间不长,但是学习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收获颇多。
一、关于课程游戏化
质量是当前学前教育的热点问题,课程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发达地区、国家各自有自己搞课改的突破口,云南省的课改主要是推行课程游戏化,使用的教材是《幼儿园智慧游戏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陈某某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幼儿园课程的特质之一就是课程的游戏化,就是课程的趣味性、感觉性和经验性。课程游戏化不是对幼儿园课程的新要求,而是《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课程的一致要求。几十年来,不断倡导课程游戏化,是因为游戏的价值、游戏的立场、游戏的形式、游戏的精神还没有真正化作行动,还没有真正转化为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中普遍存在,课程与各科教学基本就是同义语,教学就是上课,上课就是讲解,幼儿端坐静听,这是对幼儿园课程的异化。课程游戏化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是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是为了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更贴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课程游戏化不是将游戏代替其他课程实施活动,不是将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成游戏,而确保幼儿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并将游戏理念、游戏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之中,让幼儿园课程更适合幼儿,更生动、丰富、有趣,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获得新的经验。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就是要尊重幼儿园课程实践的传统,珍视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经验,反思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纲要》《指南》,找差距,找不足,尤其要关注是否体现了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的游戏精神,有没有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没有给幼儿创造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有没有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有没有让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来学习,有没有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不是要创新设计一套新的游戏化课程,不是把过去的课程彻底推翻,从头开始,平地起步;也不是加一些游戏时间,在教案里加几个游戏环节。课程游戏化是个系统工程,涉及课程理念的更新,尤其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游戏精神的渗透,课程内容的适宜性选择,课程资源的挖掘,课程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开发,课程评价立场的转变和方式的变革。
二、关注儿童的三种经验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设计各种活动时,要关注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充分考虑、分析儿童的已有经验、关键经验、核心经验。
已有经验:幼儿的原有水平、原有经验。
关键经验:是指对于儿童掌握和理解某一学科领域的一些至关重要的概念、能力或技能。
核心经验:经过一系列活动使幼儿逐步积累、不断发展,既指结果也指过程。
已有经验是起点,关键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身体与动作,包括生理发育、精细动作、粗大动作。观察的方法有:在具体情景中观察;在各方面观察,不仅是社会交往,还有学习品质;观察事情发生的各方人员;反思自己的心理、成长;多方面收集信息,在一系列观察基础上下结论。教师要观察幼儿的学习,用文字(客观的语句)、照片或者视频描述学习过程。观察的形式有:扫描观察、定点观察、追踪观察。
仅有观察是不够的,还应把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及时采取行动,支持幼儿的发展。
分析:个别指导时,分析儿童的已有经验、兴趣点、学习方式。集体活动时,分析已有经验、寻找关键经验、发现共性问题和“特别”儿童。
支持:个别指导时,适时采取适当的策略。集体活动时,设计并实施系列活动。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在学习中成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