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纳米膜堆肥技术操作规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纳米膜堆肥技术操作规程
纳米膜堆肥是指,以纳米膜覆盖和自动化通风系统为技术基础、以好氧微生物为主的有机物料腐熟剂为技术核心的高效有机物料发酵技术系统。纳米膜堆肥具有高效、稳定、快速等特点, 与传统堆肥相比,占地面积更小,肥料腐熟更彻底,氮素损失更低等一系列优点。纳米膜堆肥施于农田,即可为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又可起到改良土壤质地的作用。其技术操作规程如下:
1、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较高、背风、交通运输方便等的地块作为堆肥垃圾处理的场地。
2、场地面积
根据处理废弃物量的大小与堆肥后施用作物面积来决定堆肥场地的大小。
3、场地设置
3.1 地表平整结实。该场地地面必需平整,必要时可设置不同数量的沟渠,便于铺设通风管路,最好用混凝土浇筑,利于机械出入与操作。
3.2 地表有坡度。地表坡度不少于1%,以利于多于的水快速流走。
3.3 建立排水系统。建立地下排水管系统或具有格栅和入孔的排水系统。
3.4 建立贮水池。用以收集堆肥渗滤液和雨水。与排水系统相通。
3.5 建立简易篷。按略宽于每堆堆肥长宽度塔建简易篷,防日晒雨淋。
4、工艺流程
挖通风布管沟渠 铺设、连接管道 安装自动控制系统 混合物料 铺设通风管垫层 堆置物料 覆膜 压边 插探头 一次发酵 二次发酵 揭某某 施用。
5、堆肥方法
5.1 挖布风沟渠。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养分含量(N、P、K、有机质等)较高,或可调节物料pH值、水分、C/N等参数的物料。这些物料主要包括:菇渣、酒糟、过磷酸钙、生石灰、硅藻土、污泥等。
6.2 堆肥膨松剂。膨松剂一般选择块茎较大,含有机质较高的物料,如木屑、秸秆、酒糟、稻壳。枯枝落叶等。
6.3 微生物菌剂。在堆肥中加入合适的微生物菌剂可使堆肥快速升温,腐熟,此类微生物通常为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木霉菌等,以20~50亿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为例,添加量一般为0.1~0.5%,使用时必须与堆肥物料混合均匀。
6.4 堆肥过程中温度控制。第一次发酵也可称之为高温阶段或前腐熟阶段,堆温由常温上升到50~70℃左右,并保持5~10d;以促进好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活动,分解有机废物以及促进腐殖质的合成。第二次发酵即为降温阶段或后腐熟阶段,堆体温度在50℃以下,促进大量腐殖质的合成;
6.5 堆肥过程中水分控制。堆肥的起始含水率,一般为50~65%;最佳为55
~60%,含水量不足,影响发酵速度,补入适量水分,并强制通风换气,可使堆肥充分腐熟。通风换气可采用翻堆的方法来实现。
6.6 氧含量。一般堆体中的含氧量保持在5~15%之间比较适宜。本技术使用自动控制系统,可实现氧气含量自动启停,无需强制通风。
6.7 PH值。堆肥的PH值范围一般应在6~8之间较为适宜。
6.8 C/N。堆肥的起始C/N应控制在20~35,以25~30为最佳。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纳米膜堆肥技术操作规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