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春》教案(县高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七上1《春》导学单(第一课时)
县高某某
1、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某某,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病逝于某某。
其著作有:《踪迹》(诗和散文合集)、《背影》(散文集)等。
朱自清散文语言特点:清新隽永(文如其名)
2、写作背景
《春》大致写于1928——1937年,时值中国“十年内战”,也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及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的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反映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3、文体知识
散文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
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或点滴小事,甚至一个小小物件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
其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语言优美,选材范围广泛,表现形式灵便轻捷,行文活泼自由,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但无论选取哪种文体,其行文都必须围绕一条线索展开。
常见的线索包括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情节线索(事件线索)、情感线索、事理线索、空间线索以及时间线索等。
4、字词积累
(1)读音
蓑笠( ) 朗润( ) 嗡嗡 ( ) 酝酿( ) 卖弄( ) 婉转( )
应和( ) 嘹亮( ) 黄某某( ) 烘托( ) 风筝( ) 静默( )
舒某某( ) 抖擞( )
(2)释义
欣欣然: 朗润: 卖弄:
酝酿: 繁花: 赶趟儿: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5、问题探究
(1)、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空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 _______春
第二部分(第2-7段): _______春
宏观勾勒(第2段):
具体描绘(第3—7段): 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
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
(2)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情?
1《春》导学单(第二课时)
上一堂课,在琅琅的诵读声中,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一起领略了他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朱自清先生是绘景的大师,他有条不紊地抓住春天最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摹,使各种景物跃然纸上。这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细细品读这篇美文,从以下方面进入《春》的艺术境界,感受它的手法美和语言美。
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课文的背诵。(小组接龙背诵比赛)
(一)品味《春》之美景。
1.春花图:
默读课文,完成: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2)本段文字描写非常细致,表明作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本是一个贬义词,用它来写鸟儿是为了表现什么?
4、 从修辞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参考答案:
1、不能。因为这与前面的“桃树、杏树、梨树”相照应。
2、 不能。“闹”字不仅写出了声响,还写出了喧闹沸腾的景象,让人联想到春花的多、甜,感受到盎然的春意。改成“叫”字,只能表示声音不够形象生动。
3、这是贬词褒用,将鸟儿人格化,写出了鸟儿在春天里的欣喜欢快之情,从侧面表现了春风给万物带来了生机。
4、春风“像母亲的手”是比喻,春风能“抚摸”是拟人。这个句子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征,富有感情。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1《春》教案(县高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