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毛某某编辑

本文由用户“ianjm”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2-24 20:02:37 举报文档

以下为《草原毛某某编辑》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收藏

18

7

草原毛某某编辑

草原毛虫主要为害莎草科、禾本科、豆科、蓼科、蔷薇科等各类牧草,严重影响牧草生长,造成草原缺草,从而妨碍畜牧业的发展。

中文学名

草原毛某某

别????称

红头黑头虫

动物界

鳞翅目

毒蛾科

草原毛某某

目录

1害虫名

2分布与危害

3形态特征

4生活习性

5防治方法

1害虫名编辑

草原毛某某

2分布与危害编辑

我国青藏高原牧区的重要害虫,别名红头黑头虫、草原毒蛾,属于鳞翅目、毒蛾科。国内有草原毛虫(GynaephoraalpherakiiGrum-Grzhimailo)、青海草原毛虫(G、qinghaiensisGhouetYing)、金黄草原毛虫(G、aureataGhouetYing)、若尔盖草原毛虫(G、ruoergensisGhouetYing)、小草原毛虫(G、minoravGhouetYing)。草原毛虫发生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草原,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西藏、四川等地区,在青海、西藏、甘肃大量为害的是青海草原毛虫,尚有金黄草原毛虫混合发生。在四川阿坝地区发生的是若尔盖草原毛虫和小草原毛虫。

3形态特征编辑

成虫雌雄异型。雄蛾体长7-9毫米,体黑色,背部黄色细毛。头部较小,口器退化,仅留痕迹,被污黄色绒毛包被,不吃东西,触角发达,羽毛状。复眼卵圆形,黑色。前后翅均发达,前翅有一短径室,R3与R4同柄,从径室端角出发,R5也从同一点出发。后翅基室矛状,M3与Cu1基部连合成柄,三对足均发达,具有污黄色长毛,跗节5节、各节端部黄色。雌蛾,体长圆形,较扁,体长8-14毫米,宽5-9毫米,头部甚小,黑色。复眼、口器退化,触角短小,棍棒状。三对足较短小,黑色,不能行走,仅能用身体蠕动。前后翅均退化,仅留痕迹,呈肉瘤状小突起,不能飞行。腹部肥大,全身被黄色绒毛。翅、足等均看不到。腹部末端黑色。由于雌蛾不能行走和飞行,在茧中不外出,一般在地面上见不到。卵:散生,藏于雌虫茧内,表面光滑,乳白色,直径1.3毫米左右,上端中央凹陷,呈浅褐色,接近孵化时,颜色逐渐变暗。雄性幼虫6龄,雌性幼虫7龄,初龄幼虫体长2.5毫米左右,体乳黄色,12小时后变成灰黑色,48小时为黑色,背中线两侧,明显可见毛某某8排,毛某某上丛生黄褐色长毛。老熟幼虫体长22毫米左右,体黑色,密生黑色长毛,头部红色,腹部第六、七节的中背腺突起,呈鲜黄色或火红色。蛹雌雄异型。雄蛹椭圆形,长7.6-10.2毫米,宽3.8-5.1毫米。背部密生灰黑色细长毛。腹部背面有3条淡黄色结晶状腺体,腹部末端尖细。初羽化的蛹带嫩绿色,经一日后变为黄褐色,两日后呈黑色,翅芽,触角远较雌蛹为大。蛹外具茧,茧长12.0-15.7毫米,宽6.8-8.3毫米。椭圆形,灰黑色。茧由老熟幼虫吐丝和脱落的毛某某,外观似一粒羊粪。雌蛹纺锤形,较雄蛹肥大,长9.5-14.1毫米,宽4.6-7.1毫米。全身比较光滑,深黑色。背部具有稀疏的灰黑色毛。翅芽很小,仅见痕迹。蛹体也被茧包住,茧被雄茧大,长14.5-19.5毫米,宽7.5-11.3毫米。

4生活习性编辑

草原毛虫一年发生1代。第一龄幼虫于雌茧内在草根下、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活动。幼虫第二个龄期长达7个月左右,其余各龄一般是15天左右。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3龄幼虫盛期。7月上旬雄性幼虫开始结茧化蛹,7月下旬雌性开始结茧化蛹,7月底至8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8月初成虫开始羽化、交配、产卵。9月初,卵开始孵化,9月底至10月中旬为孵化盛期。孵化新的1龄幼虫仅取食卵壳,不食害牧草,不久逐渐开始进入越冬阶段。

1、幼虫期:是草原毛虫取食的营养阶段,也是大量取食牧草的为害阶段。第一:越冬和出土越冬1龄幼虫有群聚习性,常数十条或上百条聚居一处。次年4-5月越冬幼虫随地层解冻气温逐日上升,从越冬场所向地表转移。临时出土时,少数幼虫常于暖和的中午外出活动,当气温降低时又钻进越冬场所。一般出土比较齐,绝大部分幼虫在1-2天内出齐。第二:活动与取食幼虫自第二龄开始取食为害。随其虫龄增长,逐渐延长活动和取食时间,扩大活动范围,迅速增加食量。5龄后进入暴食期,6月中旬至7月为害最盛。气温与日照对幼虫活动与取食影响很大。低龄幼虫晴天的中午前后活动与取食最盛,高龄幼虫日出后气温升至7℃时开始活动,13-16℃时活动与取食很旺。13℃以下逐渐停止活动。由于气温的日升降变化,幼虫形成两个取食高峰,即上午8-11时,下午3-6时。20℃以上,活动与取食降低,大部分幼虫爬行速度加快并表现焦急状态。天气变化对幼虫活动也有影响。如阴云天气,降低活动强度,降雨、降雪停止活动,大风天植被动荡甚快,幼虫也不活动。草原毛虫主要喜食小蒿草、矮蒿、藏嵩草、垂穗披碱草、早熟禾、细叶苔、紫羊茅、洽草等牧草,与取食龙胆、棘豆、蒲公英、多枝黄芪的花。第三:脱皮幼虫每次临近脱皮时,钻入草叶、石块、牛粪下,停止活动与取食,经4-6天的休眠期开始脱皮,脱皮历时一般为15-90分钟,刚脱皮的幼虫头为白色(末龄时为红色),经1-2天头变黑色(部分3龄和4龄幼虫),便出外活动取食。4龄以上幼虫脱皮时,常吐丝或连结草叶等构成薄茧将自身包围,待最后一次脱皮后,茧也就完成。第四:扩散与传播雄蛾虽能远飞,但离开雌蛾无繁殖能力,雌蛾既不能飞翔,也不能爬行。卵产于茧内,茧固着于草木丛某某。因此,成虫、卵或蛹均不能扩散与传播,只有幼虫能进行扩散与传播。幼虫爬行较快,在中午前后,每分钟可爬行50厘米左右,末龄幼虫爬行更快,对扩散起了很大作用,但一般不超过2-3公里。在牧区,草原毛虫远距离的传播,主要靠牲畜驮运、放牧和牧民迁移等活动,把附着在牲畜身上、物品上的幼虫带到异地。据饥饿试验证明,在帐篷里,光线充足,温度较高,4龄幼虫经1周后死亡;在室外,光线充足,温度较低,20天后多数仍能正常生活。这种很强的耐饥能力,为其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流水也是毛虫传播的一条主要途径。

2、蛹期:幼虫老熟后,在草叶下、牛粪块、石块下及灌木丛某某,停止取食,然后吐丝结茧,把自己包围在里面。幼虫自吐丝开始至纺织成茧约需24小时。茧灰黑色,呈椭圆形、长把梨形、卵形。茧一般仅一层,也有两层的。茧的钝端是幼虫或蛹的头部,尖端是其尾部。钝端一般有一小孔或茧层很薄。幼虫做好茧后,体缩成弓形,毛脱落光,即进入前蛹期,历时4天左右,幼虫脱去最后一次皮,进入蛹期。在平均气温8.9℃、相对湿度79%的条件下,一般雌蛹期10天左右,雄蛹期25天左右。

3、成虫期:是交配繁殖后代的阶段。第一:羽化临近时,雄蛹头、胸部颜色变深,腹部伸长而颜色变浅。雌蛹体表变得干燥,失去光泽,体重减轻。雄蛹羽化时,顶破茧之钝端部分,爬出茧外,静伏片刻,随之寻偶交配。雄性羽化一般历时10-20分钟,以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6时最多,夜间较少羽化,雨后晴天羽化数量显著升高。雌蛾羽化后,不能爬动,仍在茧内的蛹壳里,头上保留蛹的头壳。雌雄性比为1:4至4:1不等,食料丰富,雌性比例大,中等质量草场,雌性略大于1。第二,活动与交配:雌雄蛾羽化后,不需要补充营养就能交配产卵。雌蛾不能爬行和飞翔,羽化后生殖孔不断伸缩,以尾端将茧的钝端顶破,同时散出一种性引诱物,引诱雄蛾由此钻入交尾。雄蛾爬动迅速,飞翔力较强,高度一般不超过70厘米。飞行动作不同于一般蛾类,而像蝶类作跳跃或上下飞行。晴天的中午前后活动最盛,夜间或阴雨天静伏在草丛某某。雄蛾的活动以达到交配为目的。飞翔中的雄蛾发觉草丛某某尚有未交配的雌蛾时,停止飞翔急速爬入草丛,钻进雌蛾茧内进行交配。交配后,雄虫约有半数死在雌茧内。外出者一般活动迟钝,飞翔减缓。雌雄蛾一般只交配一次,个别的可交配两次,交配历时短者3-4分钟,长者达6小时以上。交配活动在下午1-7时。一旦交配完毕,雌虫生殖孔不再散发性引诱物,雄虫不再来访。雌雄均无趋光性。雄蛾有假死性,一遇惊恐,便假死不动,在自然情况下,雄虫寿命2-7天,雌虫寿命21-26天。第三,产卵:雌蛾交配后,一般经3-24小时开始产卵。产卵时雌虫不改变其仰卧姿势,产卵于腹部四周,蛾体随产卵逐渐干瘪缩小,最后整个茧几乎全被卵所充满,雌虫仅占很小的位置。产卵历时与温度有关。温度高历时期长,在平均温度11.7℃和相对湿度62%的条件下,产卵历期5-34天,一般为20-25天。雌蛾产卵量视条件不同而异。幼虫期食料丰富,或早出者,幼虫生长发育肥大,蛹重,则产卵量高;反之,产卵量低。每雌产卵少者30-40粒,多者300粒以上,一般为120粒左右。未经交配的雌虫所产的卵不能孵化为幼虫。潮湿、食料缺乏地区产的卵,容易发生雌虫;干燥、食料缺乏地区产的卵,容易发生雄虫。

4、卵期是胚胎发育阶段。卵期长短受气温影响,在适宜湿度范围内,温度高卵期短,温度低卵期长。8月初至9月上旬,平均气温7.7℃,相对湿度78%,卵期为30天;8月中旬到10月上旬,湿度相同,平均气温5℃时,卵期为40天。胚胎在卵内完成发育后,卵的颜色灰暗,侧面出现一个黑点,一旦温度、湿度适宜,幼虫咬破黑点处的卵壳而出。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孵化较多。一般1头雌虫前期产的卵孵化率96%以上。后期产的低于80%,平均孵化率高于85%。初孵化的幼虫十分的纤弱,在茧内活动并取食卵壳,经20天左右从茧内爬出。初出茧的幼虫,群聚在茧下的草丛某某,晴天中午前后在茧下迟缓活动,经过1周左右的聚集后,逐渐四周扩散,各自寻找越冬场所。

5、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气候变化异常,冬季寒冷,草原毛虫适应这样严酷的条件,一年仅发生1代,而且1龄幼虫有滞育特性,必需越冬阶段的冷冻刺激到下年4-5月才开始生长发育。温度影响卵期的长短,卵期温度高,有利于卵的孵化。温度也影响幼虫出土早晚和牧草返青的迟早。4-5月温度高,幼虫出土早,温度低则出土晚。羽化期温度低于15℃时,雄蛾不能起飞,雌蛾不能适时交配,产的卵不能孵化,影响第二代发生数量。第二,降雨量毛虫发生地区年降雨量约为400毫米左右,植被生长较好,为其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毛虫喜湿,充沛的降雨,有利于发生。4-5月降雨多,幼虫出土整齐,牧草返青早,有利于毛虫生长发育,其数量也多。如青海泽库地区,1969年4月21日至5月10日降雨量40毫米,当年毛虫大发生,而1969年和1970年同期降雨量分别为23.5毫米和25.8毫米,毛虫数量大大降低,每平方尺仅有幼虫6-10头。毛虫化蛹、羽化、产卵及卵的胚胎发育均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7-8月间气温较高,为次年大发生提供了条件。1969年7-8月降雨量少,1970年虫口密度低。但雨量过多,连续阴雨,雄蛾不能飞翔寻找雌虫交配;湿度过大,也容易使卵发霉腐烂,均不利于其发生。如青海河南县,1971年毛虫密度达100头/每平方米以上,当年8月中旬至9月初,连绵阴雨,致使1972年虫口密度很底,仅为1-2头每平方米。第三,天敌的多少是毛虫数量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寄生于幼虫或蛹体内的天敌有:寄生蝇(spoggosiaechinura)、黑瘤姬某某(Coccygomimus)、格姬某某(C.Gravenhorstica)、金某某(pteronalusgymaephorachinghaiersis)。取食幼虫的鸟类有:角百灵、长嘴百灵、小云雀、地鸦、棕颈雪雀、白腰雪雀、树麻雀、大杜鹃、红嘴乌鸦等。尚有一种红蜘蛛捕食初龄幼虫。寄生蝇是主要天敌,寄生率最高可达44.6%,被寄生的幼虫一般不能化蛹,或化蛹后也不能羽化,个别即使羽化也不能产卵。两种姬某某对毛虫寄生率低,作用没有寄生蝇显著。金某某寄生于蛹体内,寄生率最高达20%。鸟类中以角百灵的作用最显著,一是其数量多,二是在6月至7月中旬恰是角百灵哺育雏鸟及幼鸟群飞觅食时期,往往可见上百头左右鸟群捕食幼虫。饲养观察,一头幼鸟每天可吃一百多头幼虫,对毛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防治方法编辑

药物防治以3龄盛期最为适宜。因各地发生情况不同,一般在5月中旬、6月至7月上旬进行。

1.敌百虫喷雾防治 敌百虫喷雾的优点是成本低,不受幼虫龄期限制,高龄幼虫也有较高的防治效果;效果迅速,喷药后2小时,就有大批幼虫死亡;对天气要求不严格,四级风影响不大,对人畜安全。(1)用90%敌百虫300-1000倍液,进行人工喷雾(水温40-50℃为宜)。(2)飞机喷雾,用2%(有效浓度1.8%)的90%敌百虫液体(50千克水加90%敌百虫1千克)每架次装药400千克,喷幅50米,长度2000米,防治面积150亩。防治效果在95%以上。

2.地面超低容量喷雾 (1)90%的敌百虫每亩100克,每亩液量250毫升(约为40%的浓度),防治效果在85-93%之间。(2)0.2%除虫精超低容量喷雾,用10%除虫精1千克,加水50千克,即稀释成0.2%的浓度。每亩喷施药250毫升,效果达80-90%。(3)80%敌敌畏乳油,每亩100毫升,效果为93%。

3.喷粉防治 用6%敌百虫粉剂,每亩1.5千克喷粉,效果在90%以上。

4.微生物杀虫剂应用技术简介 目前我国研究应用的为草原毛虫核形多角体病毒(Gynaephora ruoergensis chou et yin Nuchear polyhedrosis virus),缩写为GrNPV。属DNA病毒,病毒粒子包含在多角体蛋白中,称为多角体。利用Grnpr防治草原毛虫的标准为虫口密度为每平方米30头,剂量50-60克,兑水10千克,调成悬液,喷雾;防治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以上午8-11时,下午3-6时为好,晴天、阴天、微雨天均可以。要防止日光曝晒,在高海拔地区要加光保护剂,一般以果绿或品绿为好,保护率在30%以上,菊酯类农药对其有增效作用,一般可增效25%以上。

2.3.2苦参碱

  苦参碱(Matrine)是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escens)的主要有效成分,属四环喹嗪类化合物\[75\]。由于具有抗心律失常、抗炎、抗纤维化、抗肿瘤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苦参碱广泛应用于临床\[76\]。苦参碱具有杀虫抑菌活性,在农业中得到广泛使用\[77-79\]。2008年起,苦参碱在草原虫害防控中开始推广使用。王某某等\[80\]利用1%苦参碱可溶性剂防治蝗虫的效果最低为83.51%,最高为98.35%。豆卫等\[81\]开展了1%苦参碱在荒漠防治草原蝗虫的研究实验,防效明显。草原上常用的是1%和1.3%剂型的苦参碱制剂。

  2.3.3烟碱?苦参碱

  烟碱?苦参碱是烟碱和苦参碱的混剂。烟碱(Nicotine)是从烟叶、烟茎中提取的一种物质,化学名为C15H24N2O 苦参啶-15-酮.。该药剂1690年起就在欧洲开始应用,1893年Pinner A确定了其结构\[84\]。烟碱类具有胃毒、触杀作用。烟碱?苦参碱也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害虫一旦触及到该药,其神经中枢即可被麻痹,继而使虫体蛋白质凝固,堵死虫体气孔,最终使害虫窒息而死。拉毛某某等\[85\]利用烟碱?苦参碱开展了草地虫害药效试验研究,草原毛虫、蝗虫的防治效果均达到98%以上。2008年起,烟碱?苦参碱在草原上开始推广使用。目前,草原上常用的是1.2%烟碱?苦参碱乳油。其中,含烟碱为0.7%,含苦参碱为0.5%。

  3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推广

  3.12003~2012年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比例变化

  2003~2012年我国草原虫害年均防治466.87万hm2,生物防治面积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011年全国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比例首次超过50%,2012年达到53%,创下新高(图1)。

  自2002年起有计划地推广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全国草原虫害防治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由2003年的16%增加到2012年的52%,提高了36%(图2)。

  

化学式:C22H19CL2NO3

分子量:416.32

性状:工业品为黄色至棕色粘稠固体,60℃时为粘稠液体。

熔点:60-80℃

相对密度(水=1):1.1

蒸气压:20℃为2.3×107Pa

挥发度:对光稳定,温度>220℃时缓慢重量损失,在弱酸中性条件下稳定,遇碱分解,水解半衰期为1天。

溶解度:难溶于某某,在醇、氯代烃类、酮类、环己烷、苯、二甲苯中溶解>450g/L。

闪点:80℃

油水分配系数:辛某某/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6.3

危险性

加热超过220℃,该物质分解生成氰化物气体。

氯氰菊酯,又称灭百可、安某某等,工业品为黄色至棕色粘稠固体,60℃时为粘稠液体,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生物活性较高,是氯氰菊酯的高效异构体,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氯氰菊酯,又名灭百可、兴棉宝、安某某、赛波凯、氯氰菊酯、奋斗呐,是常用的杀虫剂。氯氰菊酯常以黄色至琥珀色粘稠液体呈现,虽然难溶解于某某,但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例如醇类、氯代烃类、酮类、环己烷、苯、二甲苯等等。挥发度:对光稳定,温度>220℃时缓慢重量损失,在弱酸中性条件下稳定,遇碱分解,水解半衰期为1天。适用于防治棉花、蔬菜、果树、茶树、森林等多种植物上的害虫及卫生害虫。

(1)棉蚜、蓟马:蚜株率达30%或卷叶某某在5%时进行防治。每亩用4.5%乳油30-50ml,加水40-50?,均匀喷雾。

(2)棉蛉虫、红蛉虫:在棉花二三代卵孵化盛期施药。每亩用4.5%乳油30-50ml,加水40-50?,均匀喷雾。

(3)菜青虫、小菜娥:幼虫2-3龄期进行防治,每亩用4.5%乳油20-40毫升,加水40-50?,均匀喷雾。

(4)菜蚜:在无翅蚜发生盛期防治,每亩用4.5%乳油20-30毫升,加水40-50?,均匀喷雾。

(5)柑橘潜叶娥:在放梢初期及卵孵化盛期进行防治。每亩用4.5%乳油加水稀释2250-3000倍,均匀喷雾。

(6)柑橘红蜡蚧:在卵孵化盛期防治。用4.5%乳油加水稀释900倍均匀喷雾。

(7)茶尺蠖:于2-3龄幼虫盛发期施药,每亩用4.5%乳油2540毫升,加水60~75?,均匀喷雾。

(8)烟青虫:于2-3龄幼虫期施药,每亩用4.5%乳油25-40毫升,加水60-75?,均匀喷雾。

(9)各种松毛虫、杨树舟娥、美国白某某2-3龄幼虫发生期,用4.5%乳油4000-8000倍液喷雾,飞机喷雾每公倾用量60-150毫升。

(10)卫生害虫:防治成蚊及家蝇成虫,每平方米用4.5%可湿性粉剂0.2-0.4克,加水稀释250倍,进行滞留喷洒。防治蟑螂,在蟑螂栖息地和活动场所每平方米用4.5%可湿性粉剂0.9克,加水稀释250-300倍,进行滞留喷洒。防治蚂蚁,每平方米用4.5%可湿性粉剂1.1-2.2克,加水稀释250-300倍,进行滞留喷洒。

苦参碱是以苦参的根茎为原料,提取出活性成分加工成的一种植物源农药,具有对人畜无毒害、安全、低残留的特点,是发展无公害生产的理想药剂。苦参碱是天然的植物源广谱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其杀虫机理是使害虫神经中枢麻痹,从而使虫体蛋白质凝固、气孔堵塞,最后窒息而死。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电子结构相似,都具有杀虫作用,但氧化苦参碱作用更强一点。苦参碱对成虫、幼若虫有效,而对卵无效,因此,该药迟效性稍差。苦参碱还具有趋避作用,在施用过苦参碱的有效期内,害虫很少为害作物。由于苦参碱作用于害虫神经中枢,故其后代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苦参碱对为害茎叶害虫的作用

1对具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作用

1.1对蚜虫的防治作用苦参含有的苦参碱是一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5%苦参碱2000倍液、2500倍液,施药1d后校正防效分别为80.00%,90.00%;施药3d后,校正防效分别为87.18%,89.74%;施药7d后,校正防效分别为93.55%,98.33%。喷药1d后调查,发现有草蛉、瓢虫的活动迹象,0.5%苦参碱处理区天敌数量上升较快。所以,0.5%苦参碱对天敌、作物及其他有益生物较安全,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张权炳应用0.26%苦参碱水剂600倍液、1000倍液防治柑桔矢尖蚧雌成虫和2龄雌虫,防效均在90%以上,还可兼治糠片蚧和褐圆蚧等蚧类和螨类,对柑桔比较安全。

结语

通过对苦参碱在农业害虫防治方面大量的研究,证实苦参碱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对其作用机理也有一些前期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苦参碱防治害虫的深入研究起步较晚,其防治谱研究不够全面,作用方式、作用机理以及对害虫生长发育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研究。苦参碱在农业害虫的防治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和应用前景,因此,开展苦参有效成分的分离鉴定并进行作用机理研究,为苦参碱的深入开发以及化学农药的合成奠定理论基础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未来苦参应用研究的方向。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草原毛某某编辑》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