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十二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字、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借助关键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丰富学生对现代诗中美好感情的感悟。
【设计理念】
课文是现代诗人戴望舒创作的一首诗。整首诗节奏舒缓,叙述有序,描写了雨后天晴的景象和漫步小径的独特感受。本课的教学重在学生的自读自悟。首先,放手让学生练读诗歌,做到正确流利;再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诗句,做批注,自主感悟交流,通过写法点拨、朗读体会和想象写话引导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韵味和诗人表达的美好感情;最后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1.图片引入
(1)导语:同学们,经过这几天的学习,你们是否感受到了现代诗的独特魅力?今天我们将继续寻找诗歌的美。
(2)出示雨过天晴的图片: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3)过渡:如果下雨过后来到这样一个地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那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现代诗人戴望舒就描绘过一幅雨后初晴的乡村画卷。我们一起来认识他。
2.简介作者
(1)生交流资料。
(2)出示PPT: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因《雨巷》一诗的发表引起轰动,因此他又被称为“雨巷诗人”。主要作品:《雨巷》《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著有《戴望舒诗集》。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以雨后天晴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而引出课题和作者,让学生对现代诗人戴望舒及其作品有基本了解。]
板块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词语认读
(1)出示:炫耀 尘垢 胆怯 绽透 曝着阳光 赤脚 涉过 阴霾 晕皱
(2)师点拨:“赤、涉”是翘舌音;“曝、晕”是多音字。借助工具书学习是好办法。
3.词语理解
(1)出示:炫耀 尘垢 胆怯 曝 阴霾 晕皱
(2)师点拨:通过和身边的人交流、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落实重点字词的读音。]
板块三 交流感悟,朗读体会
1.交流第一节
(1)聚焦拟人。
①听课文朗读,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写下批注。
②生交流分享。
③师点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2)朗读体会。
(3)想象写话。
①引导:雨过天晴,一切都是新的,除了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这些景物,你觉得还会有什么?
②出示提示:
勤劳可爱的小蚂蚁,
在泥路上来回穿梭,
亲昵地拥抱着,
快乐地问候着;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③生交流分享,师相机点评。
2.交流第二节
(1)聚焦回环。
①出示第二小节诗,标红“到小径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时候。”
②联系第一节“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到小径中去走走”,生谈发现。
③师点拨回环的修辞手法,引用卞之琳的《断章》帮助学生体会意境。
(2)聚焦动词。
①生自主交流: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②师点拨动词串的使用效果。
③学写动词串:
到海边去走走,
在春暖花开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④生交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与诗歌的创作背景有关。诗人创作《雨巷》的时候正处于大革命失败时期,心中迷惘却又追求希望;而本文写于1944年6月,抗日战争即将胜利,诗人已是在希望中等待了,心情自然完全不一样。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戴望舒的其它作品。
2.阅读推荐
推荐阅读《舒婷的诗》《再别康桥》《新月集》《飞鸟集》等。
3.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你看到过雨后天晴的景象吗?请你也用诗歌的形式写一写,发挥你的想象,用上你喜欢的语言。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渗透和补充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也提升了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一小 吕某某)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十二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