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晋书 王某某》校对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晋书 王某某》原文
(1)王某某,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某某,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某某,榃察而异之。时重牛某某,坐客未啖,榃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某某。”裕亦目羲之与王某某、王某某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某某,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2)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累迁长史。亮临薨,上疏称羲之清贵有鉴裁。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某某素雅重之,劝使应某某,乃遗羲之书曰:“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至如足下出处,正与隆替对,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幸徐求众心。卿不时起,复可以求美政不?若豁然开怀,当知万物之情也。”羲之遂报书曰:
(3)“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某某。自儿娶女嫁,便怀尚子平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若蒙驱使,关某某、巴蜀皆所不辞。吾虽无专对之能,直谨守时命,宣国家威德,固当不同于凡使,必令远近咸知朝廷留心于某某,此所益殊不同居护军也。汉末使太傅马日x扛XXXXX囟舨灰晕崆嵛ⅲ匏桑思俺醵孕校嵛┕XXXXX源?rdquo;
(4)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某某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某某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复图再举,又遗浩书曰:
(5)“知安西败丧,公私惋怛,不能须臾去怀。以区区江某某,所营综如此,天下寒心,固以久矣,而加之败丧,此可熟念。往事岂复可追,顾思弘将来,令天下寄命有所,自隆中兴之业。政以道胜,宽和为本,力争武功,作非所当。因循所长,以固大业,想识其由来也。自寇乱以来,处内外之任者,未有深谋远虑,括囊至计,而疲竭根本,各从所志,竟无一功可论,一事可记。忠言嘉谋弃而莫某某,遂令天下将有土崩之势,何能不痛心悲慨也。任其事者,岂得辞四海之责!追咎往事,亦何某某复及,宜更虚己求贤,当与有识共之,不可复令忠允之言常屈于当权。今军破于外,资竭于某某,保某某之志非复所及,莫过还保长江,都督将各复旧镇,自长江以外,羁縻而已。任国钧者,引咎责躬,深自贬降以谢某某。更与朝贤思布平政,除其烦苛,省其赋役,与百姓更始。庶可以允塞群望,救倒悬之急。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尚德之举,未能事事允称。当董统之任而败丧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今亟修德补阙,广延群贤,与之分任,尚未知获济所期。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某某,宇宙虽广,自容何某某!知言不必用,或取怨执政,然当情慨所在,正自不能不尽怀极言。若必亲征,未达此旨,果行者,愚智所不解也。愿复与众共之。复被州符,增运千石,征役兼至,皆以军期,对之丧气,罔知所厝。自顷年割剥遗黎,刑徒竟路,殆同秦某某,惟未加惨夷之刑耳,恐胜广之忧,无复日矣。”
(6)又与会稽王某某,陈浩不宜北伐,并论时事曰:
(7)“古人耻其君不为尧舜,北面之道,岂不愿尊其所事,比隆往代,况遇千载一时之运?顾智力屈于当年,何得不权轻重而处之也。今虽有可欣之会,内求诸己,而所忧乃重于所欣。《传》云:“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今外不宁,内忧已深。古之弘大业者,或不谋于众,倾国以济一时功者,亦往往而有之。诚独运之明足以迈众,暂劳之弊终获永逸者可也。求之于今,可得拟议乎!夫庙算决胜,必宜审量彼我,万全而后动。功就之日,便当因其众而即其实。今功未可期,而遗黎歼尽,万不余一。且千里馈粮,自古为难,况今转运供继,西输许某某,北入黄河。虽秦某某之弊,未至于此,而十室之忧,便以交至。今运无还期,征求日重,以区区吴越经纬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某某!而不度德量力,不弊不已,此封内所痛心叹悼而莫敢吐诚。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愿殿下更垂三思,解而更张,令殷某某、荀羡还据合肥、广陵,许昌、谯郡、梁、彭城诸军皆还保某某,为不可胜之基。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此实当今策之上者。若不行此,社稷之忧可计日而待。安危之机,易于反掌。考之虚实,著于目前,愿运独断之明,定之于一朝也。地浅而言深,岂不知其未易。然古人处闾阎行阵之间,尚或干时谋国,评裁者不以为讥,况厕大臣末行,岂可默而不言哉!存亡所系,决在行之,不可复持疑后机,不定之于此,后欲悔之,亦无及也。殿下德冠宇某某,以公室辅朝,最可直道行之,致隆当年,而未允物望,受殊遇者所以寤寐长叹,实为殿下惜之。国家之虑深矣,常恐伍员之忧不独在昔,麋鹿之游将不止林薮而已。愿殿下暂废虚远之怀,以救倒悬之急,可谓以亡为存,转祸为福,则宗庙之庆,四海有赖矣。”
(8)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忧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又遗尚书仆射谢安书曰:
(9)“顷所陈某某,每蒙允纳,所以令下小得苏某某,各安其业。若不耳,此一郡久以蹈东海矣。今事之大者未布,漕运是也。吾意望朝廷可申下定期,委之所司,勿复催下。但当岁终,考其殿最长吏,尤殿命槛车送诣天台。三县不举,二千石某某,或可左降,令在疆塞极难之地。又自吾到此,从事常有四五,兼以台司及都水御史行台文符如雨,倒错违背,不复可知。吾又瞑目循常推前,取重者及纲纪,轻者在五曹。主者莅事,未尝得十日,吏民趋走,功费万某某。卿方任其重,可徐寻所言。江某某平日,扬州一良刺史便足统之,况以群才而更不理。正由为法不一,牵制者众,思简而易从,便足以保守成业。仓督监耗盗官某某,动以万某某,吾谓诛翦一人,其后便断,而时意不同。近检校诸县,无不皆尔。余姚近十万斛,重敛以资奸吏,令国用空乏,良可叹也。自军兴以来,征役及充运死亡叛散不反者众,虚耗至此,而补代循常,所在凋困,莫知所出。上命所差,上道多叛,则吏及叛者席卷同去。又有常某某,辄令其家及同伍某某。课捕不擒,家及同伍寻复亡叛。百姓流亡,户口日减,其源在此。又有百工医寺,死亡绝没,家户空尽,差代无所,上命不绝,事起成十年、十五年,弹举获罪无懈息而无益实事,何以堪之!谓自今诸死罪原轻者及五岁刑,可以充此。其减死者,可长充兵役。五岁者,可充杂工医寺,皆令移其家以实都邑。都邑既实,是政之本,又可绝其亡叛。不移其家,逃亡之患复如初耳。今除罪而充杂役,尽移其家。小人愚迷,或以为重于杀戮,可以绝奸。刑名虽轻,惩肃实重,岂非适时之宜邪!”
(10)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某某、李某某、许某某、支某某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某某,曰:
(注:此处为《兰亭集序》全文,略)
(11)或以潘岳《金谷诗序》方某某,羲之比于某某,闻而甚喜。
(12)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h屑富唬蚴橹娌菹喟搿:笪涓肝蠊稳ブ派谜呃廴铡S殖⒃谵郊焕侠眩至侵裆嚷糁t酥槠渖龋魑遄帧@殉跤秀成蛭嚼言唬?ldquo;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a,及其暮年方某某。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13)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先是,羲之常谓宾友曰:“怀祖正当作尚书耳,投老可得仆射。更求会稽,便自邈然。”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既而内怀愧叹,谓其诸子曰:“吾不减怀祖,而位遇悬邈,当由汝等不及坦之故邪!”
(14)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曰:
(15)“维永和十一年三月癸卯朔,九日辛亥,小子羲之敢告二尊之灵。羲之不天,夙遭闵某某,不蒙过庭之训。母兄鞠某某,得渐庶几,遂因人乏,蒙国宠荣。进无忠孝之节,退违推贤之义,每仰咏老氏、周任之诫,常恐死亡无日,忧及宗某某,岂在微身而已!是用寤寐永叹,若坠深谷。止足之分,定之于今。谨以今月吉辰肆筵设席,稽颡归诚,告誓先灵。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某某,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vXXXXX眨?rdquo;
(16)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某某,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
(17)时某某为丹阳尹,许某某尝就`运蓿册⌒吕觯撤岣省Q唬?ldquo;若此保全,殊胜东山。”`栽唬?ldquo;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保此。”羲之在坐,曰:“令巢许遇稷契,当无此言。”二人并有愧色。
(18)初,羲之既优游无事,与吏部郎谢万书曰:
(19)“古之辞世者或被发阳狂,或污身秽迹,可谓艰矣。今仆坐而获逸,遂其宿心,其为庆幸,岂非天赐!违天不祥。顷东游还,修植桑某某,今盛敷荣。率诸子,抱弱孙,游观其间,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虽植德无殊邈,犹欲教养子孙以敦厚退让。或以轻薄,庶令举策数马,仿佛万石之风。君谓此何如?比当与安石东游山海,并行田视地利,颐养闲暇。衣食之余,欲与亲知时共欢宴,虽不能兴言高某某,衔杯引满,语田里所行,故以为抚掌之资,其为得意,可胜言邪!常依陆贾、班嗣、杨王孙之处世,甚欲希风数子,老夫志愿尽于某某。”
(20)万后为豫州都督,又遗万书诫之曰:
(21)“以君迈往不屑之韵,而俯同群辟,诚难为意也。然所谓通识,正自当随事行藏,乃为远耳。愿君每与士之下者同,则尽善矣。食不二味,居不重席,此复何有,而古人以为美谈。济否所由,实在积小以致高大,君其存之。”万不能用,果败。
(22)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诸子遵父先旨,固让不受。
《晋书 王某某》译文
(1)王某某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侄子。祖父王正,是尚书郎。父亲王某某,是淮南太守。元帝过江,是王某某最先提出建议。王某某幼时说话木讷,人们不觉得他有什么奇特。十三岁时,曾去参见周某某,周某某仔细观察后,认为他很奇特。当时很兴吃牛某某,座中客人都还没吃,周某某割了先给王某某吃,于是开始知名。长大后,富于思辩,以耿直著称,特别善于写隶书,为古今第一,评论者称赞他的笔势,认为像浮云一样飘忽,像惊龙一样矫健。很受堂伯王某某、王导的器重。当时陈留人阮裕很有名,是王某某的主簿。王某某曾对王某某说:“你是我们家的好子弟,将不比阮某某差。”阮裕也称王某某与王某某、王某某为王氏三少。这时太尉郗鉴派门生向王导求女婿,王导让他到东厢房去挨个观看王家子弟。门生回来后,对郗鉴说:“王氏子弟都很好,可是听到信使到来,全都很拘谨。只有一个人在东边床上露出肚皮吃东西,好像不知道一样。”郗鉴说:“这正是佳婿!”探问得知他,就是王某某,于是把女儿嫁给他。
(2)从家中徵召出来任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他任某某,多次升迁任某某。庾亮临去世前,上疏称王某某清贵有见识。迁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王某某既年轻又有美名,朝廷中的公卿都爱他的才能器量,多次召他任某某、吏部尚书,都不就任。再拜授护军将军,又推托迁延不就职。扬州刺史殷某某向来极看重他,劝他赴命,就写信给他说:“一般人都认为从足下的出入可以看出政教的兴衰,像我这样的人也认为是这样。至于足下的出入,正和兴衰相对应,怎么可以认为国家的存亡,必然随着足下不慌不忙地到哪里而决定呢?请慢慢地考求众人之心。卿不及时出仕,还能不能有善政?如果豁达无所拘束,就能知晓万物的情致。”王某某就回信说:
(3)“我向来没有在朝中任职的想法,在王丞相之时果然想要让我入朝,发誓不答应,墨迹还在,这事由来已久了,不像足下以参政为进退的准则。自从儿娶女嫁后,就怀有尚子平之志,多次与亲近知己说起过,不是一两天的事。如果蒙受指派,关某某、巴蜀都在所不辞。我虽然没有奉使独自随机应对的才能,只是谨守教令,宣扬国家的威德,一定会不同于一般的使者,必然让远近之人都知道朝廷之心天下一家,这样的补益与任某某是很不同的。汉末派太傅马日x坷桶哺XXXXX囟绻蝗衔仪嵛ⅲ皇裁纯梢桑XXXXX背贸醵龇ⅲ医XXXXX吹卮?rdquo;
(4)王某某任某某后,又苦苦请求任宣城郡,不同意,就任他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当时殷某某与桓温不和,王某某认为国家的安宁在于某某外和睦,于是写信给殷某某劝诫他,殷某某不听。到殷某某要北伐时,王某某认为必然失败,写信劝止,言辞非常恳切。殷某某出征了,果然被姚襄打败。又打算再举兵,王某某又写信给殷某某说:
(5)“听说安西失败,公私都很惋惜惊恐,时时都不能忘记。以小小的江东,经营治理得这样,天下都感到寒心,这已经很久了,再加上失败,这可以好好想一想。过去的事情哪能再补救,希望考虑如何在将来光大,使天下人有所立身托命,自己使中兴之业隆盛。政教以重道宽和为本,以力相争的武功,不是应当兴起的。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巩固大业,想来是知道其中的由来的。自从发生寇乱以来,担任内外之职的人,没有深谋远虑囊括天下的妙计,却使国家的根本疲竭,各依自己的心意行事,竟没有一件功劳可以评论,没有一件事情值得记载。遗弃忠言不用善谋,于是使得天下将面临土崩瓦解的局势,怎灱能不令人悲痛感叹呢。当政理事的人怎么能推辞四海的责备呢!追究往事,又哪里来得及,应当更加虚心求贤,与有识之人共事,不能再让忠诚得宜之言总是被当权者埋没。现在军队在外打了败仗,国内的资财已经匮竭,保某某的想法不再可企及了,不如还保长江,都督将领各回原镇,从长江以外安抚笼络而已。担任国家大权的人,引咎自责,重重地贬降自己来向国人谢罪。重新与朝中贤者考虑推行平和的政教,除去繁杂苛细的法令,减省赋役,与百姓革故图新。或许可以满足众人的愿望,匡救倒悬的危难。使君出身于某某,担当天下的重任,崇尚道德的举荐,没能做到事事得当。担当监督统率的责任而遭到这样的失败,恐怕满朝群臣中没有能替人分担批评的。如能赶紧修养德行弥补阙失,广泛招揽群贤,与自己分担重任,还不知所期望的目的能否实现。如果还是认为前面发生的事没做得周密,所以再有分外的追求,宇宙虽然广大,不知何处可以容身!我知道这些话不一定被采用,有可能会得罪执政者,然而这正是使情绪激昂的原因,自然不能不尽情倾吐。如果一定要亲自出征,不理解这个意思,真的付诸行动,这是我的智力不能理解的。希望与众人共同再作商议。再次接受州府的符某某,增运粮草,加倍徵召劳役,都用军令为限,对此垂头丧气,不知所措。近年来宰割剥夺亡国之民,被判徒刑的人满路,差不多与秦时暴政相同,只是没有施行灭三族的刑罚罢了,恐怕陈胜、吴广那样的忧患,已经离得不远了。”
(6)又写信给会稽王,陈述殷某某不应北伐,并且评南时事说:
(7)“古人因自己的君王不是尧、舜而羞耻,为臣之道,哪有不愿意尊崇自己从事的事业,与前代一样隆盛,况且遇到千载一时的机运?只不过智慧力量都不如当年,怎么能不掂量轻重而行事呢?现在虽有值得欣喜的机会,但回头考察一下自己,忧虑又重于欣喜。《传》曰:“如果不是圣人,外面安宁内部必有忧患”。现在外面并不安宁,内部的忧患已很深重。古代弘扬大业的人,有时不与众人商议,倾国之力以成一时之功的人也常常会有。确实是独自筹划的能力足以超过众人,短暂的劳苦疲惫最终获得长久安逸的人才可以。考察一下今天,能够比拟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定要详细地衡量敌我的情形,万无一失然后行动。成功之日,应当凭着人众获取实利。现在成功还不可期待,而亡国之民已经灭绝,万不余一。而且千里运粮,自古以来就是难事,何况今天转运供给,西边输入许、洛,北边进入黄河。即使是秦代暴政的疲敝,也没到这样的程度,十室九空的忧虑,就要纷纷出现了。现在运粮的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徵召索求日益加重,以小小的吴、越经营天下的十分之九,不灭亡还等什么!然而不度德量力,不彻底失败不罢休,这是海内人士所痛心哀叹而不敢实说的事情。过去的事情不可挽回,将来的事情还可补救,希望殿下再次深思熟虑,改变策略,命令殷某某、荀羡回据合肥、广陵,许昌、谯郡、梁、彭城诸军都回守淮,这是不可战胜的基础。等到根本牢固声威大振,再图北伐也不晚,这实在是当今的上策。如果不这样行事,国家的忧患指日可待。安危的关键,易于反掌。从虚实方面进行考察,针对目前的情形,希望您运用独断的明智,抓紧做出决断。地位浅而言语深,哪里不知道这是不容易的呢。然而古人处于街巷行伍之间,有时还要干预时政筹谋国事,评议者也并不讥讽他们,何况我置身大臣之列,怎么能沉默不言呢!关系到国家的存亡,要作出决断来实行,不能再迟疑而失去时机,现在不作决定,将来想后悔也来不及了。殿下德行超出天下,以公室的身份辅佐朝政,最可以直道而行,使国家的兴盛超过当年,可是与众望不符,受到厚遇的人之所以日夜叹息,实在是为殿下惋惜。国家的忧患已经很深重了,常常担心伍员的忧虑不仅出现在古代,麋鹿出没也将不仅仅是在山林水泽之间。希望殿下暂停清虚超逸的情怀,以解救倒悬的急难,可说是转亡为存,转祸为福,那么就是朝廷的福祥,四海之人有了依靠。”
(8)当时东方发生饥荒,王某某自己决定开仓赈济。然而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其厉害。王某某常上疏抗争,他的话多被采纳。又写信给尚书仆射谢安说:
(9)“近来我所陈述的意见,常蒙允许采纳,因此使得下民稍微得到休养生息,各安其业。如果不是这样,这个郡中的人早就跳东海而死了。现在还没有办妥的大事是漕运。我意希望朝廷可以申明期限,委托主管官员,不再催迫百姓。只是在年终考核政绩的优劣,县中长官成绩最差的,用囚车送到尚书省处治罪。有三个县不检举,二千石官必须免职,有的可以降职,派往边疆关塞极苦的地方。又自从我来此地,从事总有四五人,加上台司以及都水御史行台文书像雨一样多,错乱违背,已经搞不清了。我又瞑目静思按照常规往前推,重的按刑法处治,轻的送往五曹处理。主管者治事,还不到十天,官吏百姓奔忙,耗费数以万某某。卿正承担这个重任,可以慢慢地考虑我的这些话。江某某在平日里,扬州有一个好刺史就足以统管好,怎么用成群的贤才反而治理不好了呢。正是因为执法不统一,牵制手脚的人太多,办法简便而容易实行,就足以保守已有的功业。仓督监察浪费偷盗官某某,动辄数以万某某,我认为诛杀一人,以后这种风气就可以断绝,可是时人的意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果树,现在长得茂盛已开花。带着诸子,抱着幼孙,在树木中游览,摘到甜美的果子,就切开来大家吃,博得眼前的欢乐。虽然种植的情趣不很高远,但还是要教育子孙有淳厚退让之风。有时因为狂放,或许让他们举鞭策马,与万石的风度相似。您认为这怎么样?不久将与安石向东游山水,并巡视农田察看土地条件,以便闲暇时间保养调理。日常事务之余,想和亲近知己不时地在一起欢乐宴饮,虽然不能有什么高雅的言谈,但是举杯斟满而饮,说些地里的见闻,作为谈笑的话题,这样的得意,真是难以尽言!常常比照陆贾、班嗣、杨王孙的立身处世,很想效法几位先辈,老夫宁愿这样了结一生。”
(20)谢万后来任豫州都督,王某某又写信给他告诫说:
(21)“凭您的一往无前不介意的风度,而屈身混同于群官,确实很难以作主张。然而所谓的见识渊博,正是能根据不同情况而采取适宜的行动,这才算是高远。希望您能常与手下将士处好关系,就能很完美了。食不二味,居不重席,这又有什么呢?可是古人作为美谈。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积小成大,请您多留心。”谢万没有听他的意见,后来果然遭到失败。
(22)五十九岁时去世,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诸子遵照父亲的遗嘱,坚决推让不接受。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晋书 王某某》校对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