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总说明(3)(3)

本文由用户“subiann1”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1-01 06:53:23 举报文档

以下为《工程设计总说明(3)(3)》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工程设计总说明

一、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

富山XX作为全市四大XX之一,是XX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园区自2009年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家电制造产业、临港装备制造业以及生物医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园区以中国北车、玉柴机器、瓦锡兰中速机、太平洋粤新造船、方正科技等大型企业为龙头的临港先进制造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但是,园区内的商业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居住社区、公园绿地等城市综合功能发展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园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

2013***与华发集团签订协议,引入“产城一体、融合发展,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开发模式,加快富山XX产业新城建设,推动XX“三高一特”产业中高端制造业发展。

富山产业新城规划范围28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51平方公里。按照规划,新城建设首期预计为5年,3年内完善配套,具体包括启动产业新城核心区151平方公里的土地整合工作,在3年内完成第一期新城项目土地的一级开发,并完善市政配套建设等;5年内形成功能,对外交通连接发达,生活配套区和高端居住区形成规模,现代服务业集聚效应形成,展现都市风貌。

产业新城的开发启动,将扩大区域竞争力,带动周边产业向园区集中,同时,也彻底改变园区“无城”现状,避免上下班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实现大多数就业人口居住生活在“城”里的愿望。

XX市富山XX一围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一期作为富山产业新城开发建设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推进起步区土地开发,加快产城融合,带动片区经济发展,对XX市富山XX产业新城建设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

项目地理位置图

1.2 项目概况

XX市富山XX一围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一期位于XX区富山XX一围片区。本工程为XX市富山XX一围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一期,共包含6条市政道路和1条排洪渠。其中6条市政道路包含2条主干路、2条次干路及2条支路,道路设计总长度7364.608m,排洪渠设计总长1017.684m。

项目建设范围一览表

项目建设范围一览表

序号

道路名称

起终点

道路等级

设计长度(m)

道路宽度(m)

车道数(双向)



1

XX大道

海工西路~雷蛛大道

主干路

985.208

36

6



2

雷蛛大道

江湾北路~XX大道

主干路

1050.598

50

6



3

海工西路

江湾北路~XX大道

次干路

967.566

24

4



4

海龙路

江湾北路~际华南路

支路

520.887

18

2



5

修正路、白云山路

江湾北路~XX大道

支路

1053.381

18

2



6

际华南路(西段)

海工西路~医药路

次干路

2040

24

4



7

际华南路(东段)

海工西路~华工东路

次干路

746.968

24

4



道路设计全长7364.608(m)



1

雷蛛大道排洪渠

江湾涌~XX大道

 

1017.684

10

 



1.3主要建设内容

本次施工图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污水工程、雨水工程、给水工程、缆线管廊工程、照明工程、道路景观工程(不含绿化)、交通设施、安监设施、排洪渠工程等市政配套工程,并预留其他管线管某某。

1.4图纸组成

本工程各条道路均按独立项目单独出图,其中际华南路(西段)、际华南路(东段)按两个独立项目出图,雷蛛大道排洪渠与雷蛛大道合并为一个项目出图。本工程共独立分为7个项目出图,每个独立项目分册情况如下:

分册

章节

主要工程内容



第一册

第一章:道路工程

路线、路基、路面等





第二章:岩土工程

软基处理





第三章:管线工程

给排水、预留沟、缆线管廊等





第四章:桥梁工程

箱涵等



第二册

第五章:排洪渠工程

排洪渠





第六章:交通工程

标志、标线、信号灯及电子警察





第七章:安监工程

安监监控布点、系统、管道等





第八章:道路照明工程

照明路灯、箱变等





第九章:景观工程

人行道铺装、树池等



1.5编制依据

本项目设计合同

《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

《XX富山产业新城总体规划(2016-2020)》

《《XX市富山XX C304a 编制单元(雷某某)控制性详细规划(2016 年修编)》2017.06。

1:500地形图(广东有色工程勘察设计院,2017.09)

《XX市富山XX一围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一期详细勘察中间报告书》(广东有色工程勘察设计院,2017.09,中间成果)

相关规划文件、成果及相关资料等

1.6 采用的设计规范及标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20--2011)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道路交通标线与标志》(GB 5768-2009);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GB50014-2006);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检查井盖》(GB/T23858-2009);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2008版);

《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2008);

《水及燃气管道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20038);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

《内肋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DB44/T1098-2012);

《XX市公共排水管道电视和声纳检测评估技术规程(试行)》(*_**,2011.11.10);

《关于印发执行实施办法的通知》XX农渔水[2011]782号;

《地下通信线缆敷设》(05X101-2);

《XX市市政电缆沟通用图集》[YBJG002(试行)]及其修订会议纪要;

《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07SD101-8);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45-2006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2009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1.7 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

2017年9月7日,*_**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名单附后)对《XX市富山XX一围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一期初步设计》(以下简称《初步设计》)进行了评审。专家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

(一)道路工程、岩土工程

1、提供区域路网交通量及交叉口服务水平分析,合理配置车道数。

执行情况:同意评审意见,按意见补充。

2、明确区域防洪等级及洪水位标高。

执行情况:区域防洪等级为Ⅲ级,洪水位标高3.01m。

3、增加直径1m水泥搅拌桩与素混凝土桩比选方案。

执行情况:经复核,本项目最大桩长为25.8m,在1m大直径水泥搅拌桩常规处理范围内。

4、排洪渠基坑支护应考虑抗隆起措施。

执行情况:排洪渠坑底根据地质情况增加格构式水泥土搅拌桩、抛石等抗隆起措施。

(二)管线、排洪渠及电气工程

1、补充XX大道雨污水管、修正路污水管临时出处的排水方案。

执行情况:补充项目场地内临时排水,并在相关道路做好预留衔接。

2、雷蛛大道应设置测流、测压井,并征询职能部门的意见。

执行情况:同意评审意见,按意见补充。

3、建议优化海工西路污水管某某置,便于雨污水管线竖向综合。

执行情况:道路管线参考规划及相关准则布设,同时考虑道路两侧用地影响,建议维持原设计。

4、建议优化排洪渠横断面形式。

执行情况:经复核,排洪渠深4.5~6.0m,且距离道路较近(渠顶距道路人行道边2.13~5m),因受用地限制且为保证渠道行洪需要及安全,渠道建议采用矩形断面结构不变。同时结合专家及各部门意见,排洪渠渠底调整为透水性结构,挡墙型式优化调整,既满足行洪、透水功能需求,又满足挡墙稳定,并减少工程造价。

5、建议道路照度采用中低档值。

执行情况:采纳意见,调整照明标准值。

二、道路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2.1 片区土地利用现状

本项目地处XX富山产业新城一围片区,片区位于江湾涌北侧,XX大道南侧,虎跳门水道以东(距虎跳门水道海堤巡逻道约30m),广珠铁路以西的合围区域。场地正在进行填土平整,平整工作已基本完成,靠近场地东南角部分场地尚未填土,未填土区域主要以鱼塘和河涌为主。

/

/



已填土场地

未填完场地



/

/



填土与吹填分界线

现状江湾涌堤岸



/

/



现状临时排水渠

XX大道现状



2.2 市政配套设施现状

2.1.1管线现状

1)供水系统现状

XX富山XX一围片区属于富山分区给水系统,规划区范围内现状无水厂、供水加压站等供水设施,目前该片区供水以乾务给水厂为主,XX区水厂、XX水厂联合供水。乾务给水厂位于XX区乾务镇乾务水库主坝南侧,总面积约10ha,设计处理规模12.0万m3/d,2014年最高日供水量达15万m3/d。乾务给水厂出厂管管径为DN1400,出厂水压为0.26-0.41MPa。目前乾务给水厂正进行扩容建设,扩容建成后规模为28.0万m3/d。

该片区现状已沿市政道路建成部分主干管,包括XX高速DN800、XX大道DN500给水主干管,初步形成规划片区给水干管系统。

/

乾务水厂

2)排洪渠及雨水系统现状

富山XXC304a编制单元(雷某某)片区现状基本为荒地、农田和鱼塘,其中XX大道以南片区基本为荒地,属于代建区域。片区内山洪、雨水大部分进入大雷蛛山东侧的排洪渠(XX涌),分南北两侧排入虎跳门和江湾涌,终入崖门水道;部分经雷蛛大道东现状临时排洪土渠进入江湾涌。

/ /

现状场地 现状江湾涌

/ /

现状XX涌 现状临时排洪土渠

规划区范围内现状无污水处理厂、污水提升泵站等排水设施。由于设计区现状为非城市建设区,故区内雨水、污水排放仍属雨污合流制阶段,雨水、污水均就近自流排放入区内各沟渠。

3)污水系统现状

规划区范围内现状无污水处理厂、污水提升泵站等排水设施。现状区内雨水、污水排放仍属雨污合流制阶段,雨水、污水均就近自流排放入区内各沟渠。

4)其它管线现状

目前,设计区内道路尚未实施,基本无市政配套的电力、通信线路,部分路段有架空的电线及现状通信电缆。

/ /

场地现状架空线缆 现状通信线缆

2.1.2市政绿化现状

项目范围内道路场地现状荒芜,周边为大面积水渠和杂草,视线开阔,需要景观设计提升改造。

2.2 沿线自然条件

2.2.1 地理位置

本项目地处XX富山产业新城一围片区,片区位于江湾涌北侧,XX大道南侧,虎跳门水道以东,广珠铁路以西的合围区域。

2.2.2 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沿线地貌为XX平原地貌。道路沿线现状主要为鱼塘、沟渠及现状道路。地形较平坦、开阔。

2.2.3 气候条件

XX市位于珠XX伶仃洋西岸,濒临XX,地处低纬,冬夏季风交替明显,终年气温较高,偶有阵寒,但无严寒,夏不酷热,年、日温差小,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1)、太阳辐射和XX

XX地区年平均XX时间为1991.8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为4651.6MJ/m2。

(2)、气温

年平均气温22.4℃,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为38.5℃;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14.5℃。多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5℃,极端最高气温38.5℃。

(3)、降水

XX地区降雨量丰富,介于1700~2200mm之间,年平均降雨量为1993.70mm。降雨量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雨季的4~9月,占年总降雨量的84%;10月到次年3月为旱季,仅占年降雨量的16%。

(4)、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其中12月份最低,为70%,4月份最高,为86%。

(5)、风

XX地区风速较大,年平均风速为3.3m/s,累年最大风速超过12级,有40m/s以上的记录,最大风速出现在8~10月,为台风影响的结果。

(6)、灾害天气

本场区亦属季某某,夏季多受台风影响,亦出现暴雨、大风天气。1983年9月6日,XX受台风袭击,8级大风长达8h,12级台风长达5h。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4.2天,将近85%的雷暴天气出现在5~9月份,其中8月雷暴日数最多,有13.1天。

2.3 地质条件

根据钻探结果,场地内埋藏的地层主要有素填土层、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残积层,下伏基岩为XX期花岗岩。场地内发育的地层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描述如下:

1、素填土(Qme)〈1〉:褐黄、灰褐色等杂色,主要由黏性土、砂粒夹花岗岩碎块石等组成,块石粒径多为10~25cm,块石局部埋深较大且分布无规律,设计时应引起重视。该层系新近堆填而成,其密实程度不均匀,结构呈松散状态,路基土干湿类型属潮湿。本次勘察钻孔均遇到该层,层厚2.70~11.30m,平均厚度4.34m。

2、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mc):该层由淤泥〈2-1〉、砾砂〈2-2〉及粉质黏土〈2-3〉组成:

1)淤泥〈2-1〉:灰黑色,局部含少量砂、有机质及贝壳碎片,局部呈夹薄层粗砂状,具臭味,呈饱和、流塑~软塑状态,局部地段呈淤泥质土状。本次勘察钻孔除BZK34及BZK35号外均遇到该层。层底埋藏深度介于6.80~28.60m,相当于高程介于-25.26~-3.28m,揭露厚度2.20~22.90m,平均厚度10.67m。

2)砾砂〈2-2〉:褐黄色、灰白色、灰褐色,饱和,主要为稍密~中密状态,局部地段为松散~稍密状态。砂粒以石英质砾砂为主,一般含约10%~20%的黏性土,局部地段约含10%~20%的淤泥质。本次勘察除钻孔AZK11、AZK12、BZK04、BZK04、BZK09、BZK12、BZK13、BZK17~BZK25、EZK04、EZK06、EZK07、FZK05~FZK20、FZK22及GZK22号外均遇到该层,层底埋藏深度介于9.20~29.30m,相当于高程介于-27.75~-5.90m,揭露厚度0.80~6.80m,平均厚度4.21m。

3)粉质黏土〈2-3〉:褐黄色,褐红色,灰白色,主要成分为黏粒,含砾砂约10%~20%,局部呈夹薄层砂状。呈饱和、可塑状态。本次勘察仅钻孔AZK06、BZK14、BZK25~BZK35、BZK39、

BZK40、EZK03~EZK10、FZK02、GZK09~GZK11及QBZK03号遇到该层,层底埋藏深度介于11.10~23.80m,相当于高程介于-19.94~-8.52m,揭露厚度0.90~9.30m,平均厚度3.19m。

3、第四系花岗岩残积层(Qel)砾质黏性土〈3〉:褐黄色、褐红色,由花岗岩原地风化残积而成,呈饱和、可塑~硬塑状、硬塑为主。本次勘察仅钻孔AZK14、BZK04~BZK11、BZK13、BZK15~BZK20、BZK25~BZK40、FZK01~FZK09、FZK15、FZK16、GZK09~GZK17及QBZK03号遇到该层。层底埋藏深度介于15.50~32.80m,相当于高程介于-30.65~-12.81m,揭露厚度0.90~11.50m,平均厚度4.54m。

4、XX期(γ)花岗岩:褐黄、褐红色、斑点状黑、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等矿物,粗粒结构,块状构造。本次钻探揭露的花岗岩,按其风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及中风化花岗岩3带:

1)全风化花岗岩4-1:属极软岩,褐黄、褐红色、灰白色,大部分矿物风化成土状,手捏有砂感,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岩芯呈土柱状,合金钻具易某某。本次勘察仅钻孔AZK10~AZK14、BZK12~BZK17、BZK19、BZK20、BZK34、BZK35、FZK10、FZK11、FZK17~FZK21、GZK14~GZK22及QBZK3号遇到该层,层底埋深介于13.70~55.20m之间,相当于标高介于-51.93~-10.34m,层厚0.80~22.4m,平均厚度4.14米。

该层于某某FZK19号遇中等风化花岗岩球状风化体,俗称“孤石”。详见下表。

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孤石发育特征表

孔某某

视厚度(m)

层顶高程(m)

层底高程(m)

层顶深度(m)

层底深度(m)



FZK19

0.50

-8.02

-8.52

11.20

11.70



2)强风化花岗岩4-2:属极软岩,褐黄、斑点状黑、灰白色,大部分矿物已显著风化,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岩芯大部呈土柱状,局部夹中风化碎岩块,合金钻具易某某。本次勘察仅钻孔AZK11~AZK13、BZK12、FZK12~FZK14、FZK17~FZK21、GZK14~GZK22及QBZK3号遇到该层,受钻孔深度控制,本次勘察大部分钻孔未钻穿该层,揭露厚度1.20~6.80米,层厚不详。

3)中风化花岗岩4-3:属较硬岩,锈黄色、灰白色、次为浅肉红色、斑点状黑色,部分矿物风化明显,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岩芯多为短柱状,局部碎块状,金钢石钻具可钻进。受钻孔深度控制,本次勘察仅钻孔FZK22及QBZK3号揭露该层,且未钻穿该层,揭露厚度3.20~5.10米,层厚不详。

根据勘察结果,需对该段松软地层进行地基处理(水泥土搅拌桩法或预压法)以达到路基稳定要求。

三、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3.1 建设规模

XX市富山XX一围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一期位于XX区富山XX一围片区。本工程为XX市富山XX一围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一期,共包含6条市政道路和1条排洪渠。其中6条市政道路包含2条主干路、2条次干路及2条支路,道路设计总长度7364.608m,排洪渠设计总长1050.598m。

3.2 技术标准

道路工程技术标准

道路工程技术标准及指标运用情况表

指标名称

单位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设计车速

km/h

60/50

40

30



道路红线宽度

m

50/36

24

18



行车道数目



6

4

2



沥青砼路面设计使用年限

年

15

15

10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

次/车道

2×107

1.2×107

8.0×106



累计标准轴次











交通等级



重

中

中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

g

0.1

0.1

0.1





桥梁工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再结合最终勘测资料进行修改完善。

2、XX大道有现状10kv高压架空线、部分通信管线需迁改,建议相关部门尽快落实迁改设计单位及迁改方案,待高压线及通信线路迁改完成后方可进行道路施工。

3、XX大道有现状高压燃气管,高压燃气管保护方案尚需经主管部门进行专项安全评审,本工程高压燃气管保护方案需专项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实施前需通知并征得燃气管主管单位同意。

4、本项目涉及江湾涌临时排水及五山引淡渠导渠等方案,实施前需征求主管部门意见,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施工时注意施工顺序的衔接,必须随时保持江湾涌及五山引淡渠的畅通。

5、本项目雷蛛大道排洪渠及江湾北路箱涵与江湾涌大桥项目有交叉,该项目部分管廊带及路面需本工程完成后方可实施,施工期间注意两个工程的工序衔接。

6、本工程涉及现状江湾涌改造及五山引淡渠导渠,现场情况复杂,施工工序复杂,施工难度大,建议加快江湾涌改造项目的实施,以确保本工程的顺利实施及周边场地的开发建设。

五、坐标与高程

本次设计采用1990年XX新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黄海高程系统。

六、附件

1、XX市富山XX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纪要”第7期(2017年9月4日)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工程设计总说明(3)(3)》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