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职汽车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调研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中职汽车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调研报告
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中国制造这一词汇已经深入我国人民的内心。中国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突破,离不开优异的工匠精神保障每一样产品的生产质量。中职学校在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中担负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使命,让中职学生能够通过在学校的培养走向中国制造的视野,从而让我国制造业具备更多的竞争力。但是需要重视的一点是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持续不断的熏陶才能够使中职学生具备工匠精神。
在此背景下我对中职汽车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进行了多方面调研:从对中职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基本情况,到中职学生对自身与“工匠精神”关系的认知情况,然后是关于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调查,最后是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本次调查对10家汽修企业30位管理人员、汽修专业5所学校150名学生,开办汽修专业5所学校50名老师,关于工匠精神的问卷调查;采取简单非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汽修专业工匠精神现状和培育的情况。
一、 关于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的评价及能力需求情况
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总体评价优良。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工作的总体表现非常满意13%,满意23%,基本满意50%,不满意16%,很不满意零。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工作的敬业情况调查,敬业30%,基本敬业60%,不敬业10%,很不敬业零。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劳动态度评价积极主动10%,基本能按照要求劳动63%,接受工作安排21%,不爱劳动6%。
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评价显示工匠精神的缺失比较严重。用人单位对“工匠精神”在中职毕业学生的现状调查显示:十分流行,大部分人都具备占0%,比较普及,部分人具备占13%,不太普及,少部分人具备占56%,不普及,几乎没有人具备30%。
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对“工匠精神”的弘扬情况,很重视占26%,一般占46%,不重视占26%。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待大力加强。
用人单位认为哪些因素在中职学生求职过程中最重要因素,交际能力占3%,专业理论占3%,技艺技能占13%,职业态度占80%。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包含有工匠精神的职业态度最看重。
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培养学生最重要的是,文化知识0%,专业理论6%,技艺技能13%,职业态度80%。调查显示用人单位一直认为职业态度应该是学校最需要培养学生的素质。
二、 中职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基本情况
关于中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程度的调查,非常了解占17%,比较了解占24%,了解一点47%,不了解10%。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对“工匠精神”有一定的了解,但有将近一半学生了解的情况不多,少数学生不了解。
关于中职学生是否观看过《大国工匠》纪录片的调查,看过,收获很大的占22%,看过,印象不深占64%,知道,但没有看过占12%,不了解1%。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多数人看过《大国工匠》节目,说明中职学校对此应该有组织的收看和强调,但教育效果还不够理想。
关于中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情况的途径的调查,电视、网络或广播占90%,报纸、书刊或杂志占7%,同学或亲友占10%,学校宣传占92%。调查显示媒体和学校宣传是中职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主要渠道,报纸、书刊或杂志只占7%说明学生对报纸、书刊或杂志阅读很少,同学或亲友占10%说明工匠精神还没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讨论的话题。
关于工匠精神比专业技能更重要的调查,34%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更重要,47%的学生的学生认为两者同样重要,19%的学生的学生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识和规范的传授,缺乏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实践的培养,过分强调了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方式呆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造成学生“知”与“行”的严重不协调,没有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学生在到达工作岗位后,难以适应企业规范要求,出现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都不满意的局面。
四是职业学校的教育与企业尚有距离。学生表示对本行业工匠精神方面的要求,对本行业的职业规范不清楚。学生希望多通过社会实践来了解和学习工匠精神方面的知识。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劳动就业相脱离的现象还是存在的。职业教育还没有真正实现与市场接轨,企业需要培养的人是实用的,是要服从于一定的企业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实现真正意义的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还远远不够。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中职汽车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调研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