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初三语文期中考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 2021 年上期九年级 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制卷人: 金某某 核卷人: 崔某某
温馨提示: 1、本卷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2、请在答卷上相应区域内作答,否则不得分;
3、书写要清晰,工整; 认真作答,相信你能成功!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豢养(huàn) 眺望(tiXXXXXo) 星宿(sù) 筵席(yàn)
B. 宽宥(yòu) 精髓(suí) 恣睢(suXXXXX) 汲取(xXXXXX)
C. 忧戚(qXXXXX) 摇曳(yè) 红晕(yùn) 寒噤( jìn)
D. 诓骗(kuàng) 拘泥(ní) 拮据(jXXXXX) 掺杂(cXXXXXn)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修葺 C.吝啬
拜谒 为富不仁
猥锁 拈轻怕重
轻歌曼舞 鸠占雀巢
B.广袤 D.亵渎
糟塌 好高鹜远
干躁 走投无路
聂手聂某某
相得益章
3.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在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中,志愿者们到社区开展宣传、服务工作,为群众做了许多可歌 可泣的事情。
B.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这三个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无疑是千 钧之重,其意义不言而喻。
C.XX市不仅有栩栩如生、美丽迷人的自然风景,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未来的发 展让人充满期待。
D.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青年一代应首当其冲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中国科学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B.近百年来,很多大学的校训经历了曲折的变化,折射了中国教育。
C.赵孟?可以“日书万字”的原因,是因为其书法笔法简洁,线条简单,结构空间匀整。
D.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协同推进、精心组织、周密计划下,顺利开始。
5.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鲁迅的小说《孔乙己》 《社戏》 、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和杂文《中国 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都是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名篇。
B.“记”是古代一种文体,用来记事、记游、状物或表达情感,如《礼记》《桃花源记》 《小 石某某》 《XX楼记》 等。
C.《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分为风、 雅、颂三个部分。
D.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都是现代诗; 郭沫若的《屈原》 是话剧剧本。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某某 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 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的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②④⑤ C.⑤①③④② D.⑤②①③④
2021 年,XX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这是对城市 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的一次重大考验,为了让“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落户XX, XX实验中学学生会率先推广“市民争当志愿者”活动,以吸引更多热心公益事业的民众加 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假如你是学生会的一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 为了让“市民争当志愿者”活动能顺利推广,请你从招募志愿者的角度为活动写一句宣 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 20 字。 ( 2 分)
(2) 学生会成员人人争当志愿者,你参加了“倡导低碳生活,共建文明城市”督导活动。假 如你看到超市购物的顾客——一位 30 多岁的女士,因为超市实行“禁塑令”不提供塑料袋 而大发雷霆,你会怎样劝说? ( 2 分)
9.古诗文默写(8 分)
(1) 云横秦岭家何在, 。
(2) 《行路难》 中表现作者自信、乐观,对理想有着执着追求的语句是: , 。
(3) 《醉翁亭记》 写山间朝暮之景的语句是: , 。
(4) 《酬乐天XX初逢席上见赠》 中表现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人生哲理的语句是:
, 。
(5) 春蚕到死丝方尽, 。
二、阅读与鉴赏(42 分) (一)古诗鉴赏(4 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 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全词都表现出消极悲观的情绪。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较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种嫒松囊苫?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 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人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转 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
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言如 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 “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 寒冷” ,“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 ,“何事”意为“为什么” ,“但愿”是“只希望” 之意。
B.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是作者觉得人间如同天上一样美,表达追求、渴望,无法 安睡。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 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 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某某在 《望月XX》 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 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二) 古文阅读(10 分)
(甲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XX。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某某 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乙文)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XX,坐XX隍庙山门,李某某、 高某某、王某某、马某某、潘某某②侍。XX载雪,明月薄某某,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 。 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k1④之,竟不得醉。马某某 唱曲,李某某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某某、潘某某相抱从 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注释】 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某某、高某某、王某某、马某某、潘某某:当时的伶人 (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某某、潘某某为女伶。③呆白:苍白
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k1:同“喝”。
12.下列句中划横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是日更定矣 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B.上下一白
C.是金陵人,客此 客:客人 D.余勉强举大觥敌寒
一: 全
敌:抗,抵御
13.下列与例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而年又最高 C.出淤泥而不染
B.从百步街旋滚而下
D.乃记之而去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4 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2)XX载雪,明月薄某某,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
15. 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 的生活方式。
B.甲文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 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C.甲文叙事时的情绪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 D.甲乙两文把作者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景中有情,情中带景,情景融为一体。
(三) 议论文阅读(10 分)
①《明史》 中记载: 一 日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 大家众说纷纭, 或曰金榜题名者,或曰功成名就者,或曰富甲天下者,不一而足,却皆未获赞许,唯独大臣 万钢回答“畏法度者快活”时,朱元璋点头称是,称其见解“甚独”, 并说“人有所畏,则 不敢妄为”。
②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③敬是会意字,由苟和攵两部分组成。“?”意为自我告诫、自我反省,“攵”意为敲 击。 《说文解字》 中说“敬,肃也” ,敬字本义为恭敬、端肃。
④畏的甲骨文字形像是鬼以手持杖的样子。《说文解字》 说: “畏,恶也,从u6,虎省, 鬼头而虎爪,可畏也。 ”畏的本义为害怕、畏惧。
⑤敬畏一词最早见于《管子 ·小匡》 :“故以耕则多粟,以仕则多贤,是以圣王敬畏戚 农。”自此之后,敬畏便成了一种固定用法,用来指对人和事物心存崇敬尊重。敬畏虽然由 敬与畏两种情感组成,却并非二者的简单组合。畏因敬而生,内心敬服,方能有所戒惧,从 而约束规范言行。敬中有畏,畏中有敬,二者相融通,方能体现敬畏意识的真谛。
⑥宋人李俊甫所撰《莆阳比事》 中记载: 北宋林逵居官清白,任职于XX市舶司时,有 人赠其十瓮海蜇。林逵起初以为不过是腌制的海产品,只能当小菜用,也不好意思拒绝,就 勉强接受。过了一些日子,家人发现十个瓮中竟然全部装着白银。林逵知道后感叹道: “昔 人畏四知,予独畏一心。”急忙叫人将白银送还。林逵洞悉送礼者的居心,内省自己的贪心, 而幡然醒悟,正是因为其心存敬畏,方能自省自警。
⑦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敬畏意识。孔子说: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 人之言。”朱熹在《中庸注》 中说: “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明代张居正曾说: “志成于 惧,而荒于怠。”这里的惧并非害怕、戒惧,而是对人生的敬畏。明代吕坤亦有云: “畏则 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某某。”意思是说,常怀敬畏则不敢放肆妄为,因此 能修养德行; 若无敬畏则随心所欲,从而招致灾祸及身。
⑧对为官从政者来说,敬畏之心十分重要。明朝清官鲁穆为官正直,被称为“鲁铁面”, 初任都察院监察御史,出巡江某某、两淮等地,所到之处,秉公执法,刚正无私。XX有一巨 商,犯法当斩,其家人托鲁穆的一个亲戚向他馈金 300 镒,请求免去其死罪。鲁穆不为所动, 斥责说情的亲戚道: “你难道还不了解我吗? 如果我真想靠做官发财又何必等到今日呢! ” 打发走亲戚后,鲁穆按原定刑罚对巨商予以处置。鲁穆所为,是对法律的敬畏,更是对手中 权力的敬畏。正因为心存敬畏,因而能公正无私、正道直行。
⑨敬畏是自律的开端,也是行为的界限。只有时刻保持敬畏,方能心不妄动、行不逾矩, 让我们用敬畏之琴,弹奏出生命的强音!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有改动)
16.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分)
17. 选文以《明史》 中所记载的史料开头,有何妙处? (3 分)
18. 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 分)
19.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2 分)
A.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选文③④⑤段中引用的典籍内容解释了“敬畏”的含义及来源。
C.选文第⑥段《莆阳比事》 中记载的故事,论述“敬”与“畏”的关系。
D.选文第⑨段最后一句话运用比喻修辞,发出号召,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 说明文阅读(6 分)
材料一:
截至 5 月 23 日 10 时,XX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 3008.6611 万某某,其中第一剂次 接种 2063.7275 万人次, 占 68.6% ,第二剂次接种 944.9336 万人次, 占 31.4%。
XX省自 2020 年 12 月 15 日开始对感染和传播风险高的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 作。2021 年 3 月 25 日起,在完成前期重点人群接种的基础上,全面扩大接种人群范围,对 18 岁以上人员,按照“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推进预防接种 工作。4 月 10 日,XX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 1000 万某某,5 月 5 日超过 2000 万剂 次,新冠疫苗全人群接种率稳步提高。
(摘选自 2021 年 5 月 24 日《学习强国 ·湖北学习平台》,记者: 尚大原、洪某某,有删节) 材料二:
①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用于防治天花的“人痘” ,是我国首创。
②天花,古称“痘疮” ,大约汉代传入我国。晋代医药学家葛洪记载了天花的一次暴发: “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剧者多死。”在宋代,人们把沾有疤浆的患者衣物给 健康儿童穿戴,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疮皮磨成细粉,让健康儿童吸入鼻孔,这叫做种“人 痘” 。种过“人痘” ,天花感染率显著下降。这也是人类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免疫疗法。
③现代疫苗的发明和使用可追溯到 1798 年。那一年,英国医生爱德华 ·詹纳从一名感染 牛痘病毒的挤奶工的皮肤病灶里提取样本,然后接种到一男孩身上。这次相对安全且有效的 牛痘接种,是公认的现代疫苗使用的开始。19 世纪中叶,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 · 巴斯德 提出“微生物致病理论”后,细菌性病原疫苗开发进入黄金时代; 1879 年霍乱疫苗诞生, 1882 年狂犬病疫苗诞生,1927 年抗结核病疫苗诞生……
④1949 年,美国科学家建立了体外培养人致病病毒的方法。借助该方法,脊髓灰质炎疫 苗某某 1954 年研制成功,麻疹疫苗某某 1961 年研制成功。
(摘编自 2020 年 02 月 25 日《科技日报》 )
材料三:
2020 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从戏剧影视到文学出版,传统文化行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与此同时,与疫情有关的文化创作渐渐产生,纪录片、纪实摄影、音乐、艺术、诗歌、戏剧 等领域都出现了相关作品。这些作品变成了对疫情之下的人们最好的疗愈。
随着疫情在全球暴发,人类的文化和思想迎来了变革和动荡的关口。历史学家许某某说, 这种不安定和连连死亡的消息,“使大家对于自己正在建立的世界产生怀疑,觉得应该另外 有更好的替代品” 。东汉末年瘟疫前后,正是佛教思想输入中国最旺的时候。因此他认为, 瘟疫不仅会带来经济上的冲击,更会造成极大的思想冲击。
西方思想界围绕疫情及各国政府应对模式发生了激烈的争鸣。美国左翼知识分子乔某某 基警告,新冠病毒“最令人震惊、最残酷的一面,就是使用制裁,最大限度地增加痛苦,而
且这完全是有意识的行为”。 意大利学者阿甘认为一切的公共信条和信念都在崩塌,人们不
再相信一切,他认为紧急状态结束后,人类无法重返从前的生活。
我们期盼更多的文化产品对疫情之下的人类文明有所反思,这一切还有待时间的催化。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慕克认为,许多有关瘟疫和传染病的文学作品把当权者的疏忽、无能 或自私呈现为民众愤怒的唯一根源。然而,像笛福和加缪这样最杰出的作家,能够让读者瞥 见愤怒浪潮之下还有着政治之外的东西,它根源于人类境况的本质。
(摘编自《南方周末》 2021 年 1 月 21 日,《不会忘记,不要忘记》 ,作者: 李某某)
20. 下列为材料一拟写的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 湖北新冠疫苗全人群接种率稳步提高
B. 湖北新冠疫苗接种超过 3000 万某某
C. 湖北新冠疫苗最新接种率接近七成 D.湖北新冠疫苗预防接种工作顺利推进
21.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我国晋代医药学家葛洪研制出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疫苗。
B.路易斯 ·巴斯德的“微生物致病理论” ,为现代疫苗开发提供了方法指导。 C.本则材料第②段运用了举例子、下定义、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D.人类疫苗研发经历了古代疫苗研发时期、现代疫苗体内培养研发时期、现代疫苗体外培养 研发时期三个历史阶段。
22.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疫情对文化产业造成不小冲击,但文化创作也因此全面恢复。
B.东汉末年,佛教思想随着瘟疫一起流入中国,且得以迅速传播。
C.乔某某基和阿甘的观点,正表明了西方思想界围绕疫情及各国政府应对模式产生了激烈的 正面冲突。
D.帕慕克认为笛福和加缪的作品还有着政治之外的有关人类文明的反思。
(五) 记叙文阅读( 12 分)
一粒孕育真善美的种子
①我们一家住在湖南农业大学,紧挨着**_*,天气好的时候,常某某 以在附近的田间地头见到袁隆平院士的身影,感觉与袁隆平一家就像左邻右舍一样亲近。每 每有亲戚朋友聊起袁隆平院士,我们一家都会因为住在袁某某的隔壁而感到特别自豪。
②2018 年上半年,我决定采写一篇袁隆平院士在安江农业学校教书育人的故事。女儿 听说我要去见袁老师,很是惊讶,像倒豆子一般地问我: “袁隆平爷爷真的就住在我们隔壁 吗? 他真的会见你吗? 他是不是很老了? 我也好想去! ”在女儿的心里,袁某某这么大的科 学家,怎么可能会近在咫尺!
③2018 年 5 月 16 日大清早,我就带着女儿提前来到了**_*大楼前
坪,父女俩心情都是无比激动。在杨秘书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袁某某的办公室。袁某某见 了我们,马上起立和我们打招呼,并与我们一一热情握手,当他把手伸向我女儿时,女儿迟 疑了一下才伸出手,并礼貌地问袁爷爷好。握了手,袁某某慈祥地问女儿: “小朋友,读几 年级了? ”“五年级。”女儿显得有些拘谨,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科学家,她还真有些蒙了。 ④袁某某见我女儿身材单薄,就关心地对她说: “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
⑨我常想,我和女儿之所以将袁某某视为自己的亲人和学习的榜样,一定是因为在 2018 年 5 月 16 日的这一天,袁某某在我们心里种下了一粒真善美的种子。我相信这一粒种子, 就如同袁老师研究的杂交水稻种子一样,已经在我们的心田生根、发芽!
23. 选文以“一粒孕育真善美的种子”为题,有怎样的妙处? ( 3 分)
24. 选文的主人公袁隆平院士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答出两点即可) ( 3 分)
25. 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3 分)
26. 请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分)
三、作文(50 分) 27.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微XX风,像月下晃动的海浪,温和而柔软; 秋日薄暮,像菊花点缀的香茗,恬美而芳 醇。朋友的笑语,母亲的叮咛,如山泉欢唱,似细竹声声。心中有爱的人,总能发现生活的 美好。
请以“美好,从未缺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要求: ①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 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初三语文期中考试》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