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

本文由用户“h2233hhgf”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7-20 15:24:26 举报文档

以下为《《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

一、单项、多项选择题涉及基本知识

1. 组织的内涵与特点: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复杂性、规范性、集权分权性

2. 组织行为学发展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主要理论成就:一、早期的工业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1901年 讲心理学相关知识应用于企业,并首次提出“心理技术学"这个概念。1913年,德国心理学家芒斯特伯格在《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中首次指出,只有对人的行为进行科学的研究,才能鉴别-般模式和解释人的个体差异。美国

管理学家吉尔布莱斯发展了芒斯特伯格的思想,首次提出了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强调工人的个性与需求是运用科学管理原理的前提。

3. 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因变量与自变量: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包括劳动生产率、缺勤率、离职率和工作满意度。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包括个体层面、群体层而和组织系统层而的变量。

4. 知觉的含义及过程: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5. 归因理论:是指说明和分析人们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 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 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因而也称“认知理论” 。

6. 决策的基本理论:决策理论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的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 Goldberg(1992)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大五人格(OCEAN),也被称之为人格的海洋,这五种特质分别是:开放性(openness),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外倾性(extraversion),宜人性 (agreeableness),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大五人格模型是目前对人的基本特质最理想的描述之一

2、组织社会化。社会化就是一个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极其产生的结果。是指员工为了适应所在组织的价值体系、组织目标和行为规范而调整自己态度和行为的学习过程。3、组织公民行为。

4、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 H. Schein)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是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

5、跨文化沟通。通常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发生的沟通行为。因为地域不同、种族不同等因素导致文化差异,因此,跨文化沟通多发生在国际间和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

6、群体思维。是指高内聚力的群体认为他们的决策一定没有错误,为了维持群体表面上的一致,所有成员都必须坚定不移地支持群体的决定,与此不一致的信息则被忽视,即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